想成大事,先锻炼自己的忍耐力
有人曾说:“挫折就像是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它是一块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对于强者来说,它是一块垫脚石,让你看得更远。”一个人如果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历练,就只会沉浸在挫折带来的痛苦中,心中除了怨气还是怨气,永远没有希望,也没有前进的方向。其实,挫折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我们在经受挫折的过程中,锻炼了受挫忍耐力,而我们从挫折中所吸取的教训将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垫脚石。许多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总表现得怨愤难平,似乎自己的遭遇是不公平的,他们习惯于抱怨他人,抱怨上天,可是,他们从来不思考自己能去做点什么。一个想成大事的人,首先应该锻炼自己的受挫忍耐力,而不是被“败气”所吞噬。
哲人说:“挫折造就生活。”凡是能够成大事者,他们都必须经得起挫折的历练,经得起失败的打击,因为成功需要风雨的洗礼。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人,他总是视挫折为动力,甚至将挫折化为成功的一块跳板,他从来不去抱怨那些挫折,也从来不会去埋怨别人。因为他明白,挫折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自己能否顺利毕业,实则源于内心强劲的忍耐力。挫折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它有一定的必然性,所以,即使我们遭遇了挫折,也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抱怨只会无限扩大挫折的破坏性。面对挫折,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畏惧,直面挫折,将任何的“怨气”“败气”都吞到肚子里,将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都看作是上天考验我们的一次机会,只要心中怀着必胜的信念,我们就一定能战争挫折,最终赢得成功。
有一天,一头驴遭遇了生命中的“大挫折”,它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虽然,一直陪伴在它身边的主人很想救出它,但是,那位农夫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几个小时过去了,那头驴还在枯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此时它心中的绝望大于愤怒,自己难道就要葬身于此吗?
最后,农夫决定放弃,心想,反正这头驴年纪也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但是,无论如何,要将这口枯井填起来,以免其他动物掉进去。于是,农夫请来了左邻右舍,请大家一起帮忙将枯井填满,同时,也好免去驴的痛苦。农夫和邻居们手拿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
那头驴很快了解到自己的处境,眼里满是怨恨,此时心中愤怒大于绝望:主人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最后,它忍不住流下眼泪,并不断在枯井里发出痛苦的嘶叫声,似乎在向上天诉说自己悲惨的命运。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没过多久,这头驴就安静了下来,它不再生气,也不再悲伤。
那位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他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枯井里的泥土落在驴身上的时候,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那头驴将大家铲进倒在身上的泥土全部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那头驴便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大家都惊讶地捂住自己的嘴巴。
爱默生说:“困难,是动摇者和懦夫掉队回头的便桥,但也是勇敢者前进的踏脚石。”当困难与挫折来临时,事实已经无法改变,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以积极冷静的心态去面对。刚开始,那头驴又是愤怒,又是绝望,而且,不断在枯井里发出痛苦的嘶叫声,但是,事实改变了吗?自己的处境依然没有改变,似乎变得更糟,眼看就快要被埋掉了。在极度绝望之下,它反而安静了下来。当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它竟然发现了一个解决困境的最好办法,踏着那些将要淹没自己的泥土,一点一点升起来,最后,它终于站在了井口处。如果这时候它能回想自己之前的表现,肯定也会觉得:挫折并不算什么。有多少挫折,就有多大的忍耐力,最后,我们定会收获更多的丰硕果实。
一位少年自认为看破了红尘,放下了一切,历经了千辛万苦找到了隐藏在深山里的寺院,他要求见方丈想出家,他认为自己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地洗去城市的繁华与浮躁。方丈仔细打量着少年,问道:“做和尚要独守孤灯,终身不娶,你能做到吗?”少年坚定地回答:“能。”方丈又问:“做和尚要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粗衣薄褂夏热冬寒,你能忍受得了吗?”少年回答说:“能。”方丈又问:“做和尚要无欲无求、无怨无恨,不问恩情,不记仇恨,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心如明镜不染尘埃,你能做到吗?”少年斩钉截铁地说:“能。”然后,方丈问了一些关于佛法的东西,少年都能作出很好的回答。但是,最后,方丈拒绝了少年出家的请求,而是把少年送下了山。临走时,方丈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未曾拿起莫谈放下,当你真正拿起时,你再回来告诉我,你还能不能放得下。”
真正的放下一切,应该是“无欲无求、无怨无恨,不问恩情,不记仇恨,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心如明镜不染尘埃”,而这一切需要强大的受挫忍耐能力。没有真正地经历过挫折,自然就没有足够的忍耐挫折力,挫折一降临,少年便冲动地想要逃避整个现实世界,想来在他心中还是有怨气的,同时,还有一种“败气”,所以,他的请求遭到了方丈的拒绝。只有真正经历了挫折的人,他们才能放眼望世界,因为他们有足够强大的受挫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