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话反说往往更有效果
正话反说是心理学家在与人交流时常用的技巧之一,这种语言表达技巧就是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故意说出相反的意见,让听者自己去领悟,从而接受你的想法。
在和犯罪嫌疑人以及知情人打交道的时候,犯罪心理学家往往会因为自己或者是对方的原因,会有一些不便、不忍或者是不能说的话。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就会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或从相反的角度深入,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比如,在咬牙坚持坚决不交代的犯罪分子面前,他们就不会苦口婆心地苦苦相劝,也不会厉声呵斥要求对方坦白交代,而是故意说一些反话,讲一些“我很钦佩你的这种精神,想必你的同伙也会非常感动。日后,你将在牢狱之中度过余生,而逍遥法外的他们却永远不再想你。”如此一来,犯罪嫌疑人就会联想到牢狱之中的种种恐怖,也会对自由充满无限向往,为了得到自由,他们就会坦白交代,主动提供线索与信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和别人进行交流沟通,劝说别人改变意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但是,往往会因为表达的不得其法而让结果与理想背道而驰。遭到拒绝之后,很多人会抱怨朋友的不辨是非和一意孤行,却很少愿意主动去考虑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正确。其实,如果别人一意孤行的话,我们就没有必要大讲特讲自己的观点多么多么正确,也没有必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对方。不妨抽出身来,使用一下反弹琵琶的方式,用说反话的方法来表达正确的观点。对于对方的意见,首先表示赞同,消除对方的抵触心理,之后用错误的观点进行适度的夸张,这样就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改正过来。这种方法远比横加指责和苦口婆心强许多。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对方很可能会受到刺激。一旦其受到了刺激之后,就会本能地对表达不同意见的人产生一些抵触情绪,无论别人如何苦口婆心,他们总是无动于衷,甚至还会让那些负面的情绪和偏激的想法进一步的恶化。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绕开他那些设防的心灵地区,从反面的角度发动“进攻”,就像兵法上所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那样,从而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小马有一位朋友叫郭强,是一个农民。郭强的父亲常年卧床不起,儿子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他的妻子也在一次外出的时候被汽车撞成了重伤,当时家里一分钱也没有了。想到种种的不幸,郭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想喝农药自杀了事。正在他准备把药瓶倒进嘴里的时候,被尾随而来的小马一把夺了回去。看着满脸沮丧的郭强,小马愤怒地说:“想死还不容易?你可以去上吊啊!你可以去跳河呀!为什么要喝农药?现在家里穷的一分钱都没有了,你临死还要再去浪费这十几块钱,你也能心安?你还是死了吧,像你这种人活着也没有什么劲了,死了也能得到解脱!这下子躺在医院里和你辛辛苦苦度过了十几年的老婆就不用你再操心了!卧病在床的父亲也不用你送汤送药了!更不用为你的儿子发愁了!你那些债主们就会找你的父亲和妻子要债,和你就一点关系也没有了!儿子的责任、父亲的责任、丈夫的责任,和你就没有一点关系了!”经过小马这么一说,郭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于是就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回过身去,去履行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了。
反面劝说的形式能够起到较好的说服作用。毕竟很多人在受到刺激的时候只能看到眼前的灰暗或者是不如意,思维就会陷入停滞状态,从而疏忽了对其他生活方面的考虑。在这个时候如果你去直接的劝说,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如果从其他的方面进行有效地诱导和疏通,就会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也能比较容易听进你所说的话,接下来就能顺理成章地接受你的建议,爽快地按照你的想法去行事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劝说别人是乐于助人的一种表现,但是,决不能因为占据了这个道德制高点就忽视对方的感受。如果我们觉得改变别人的想法非常困难的话,就不妨试一下正话反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