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伤寒论》沿革
《伤寒论》原名《伤寒杂病论》,由于汉末战乱频仍,成书不久即已散佚,经西晋王叔和搜集编次,始改名《伤寒论》。由于被一些医者所珍藏,很少流传,以致唐初孙思邈在著《备急千金要方》时还未见到原书,因而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之叹!直到孙氏晚年,才发现比较完整的《伤寒论》原文,通过整理,编入《千金翼方》的九、十两卷。如果就时间来说,孙编当是现存《伤寒论》的最早版本。孙氏所以要积极搜求《伤寒论》,是因《伤寒论》理论能够切实有效地指导实践,鉴于当时的“大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伤其如此,遂披伤寒大论,鸠集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但是“旧法方证,意义幽隐,乃令近智所迷,览之者造次难悟,中庸之士,绝而不思,故使闾里之中,岁致夭枉之痛,远想令人慨然无已。”于是“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以期达到“须有检讨,仓卒易知。”就是他整理《伤寒论》的动机与目的。其后王焘编写的《外台秘要》也引载了《伤寒论》一部分条文,但内容与《千金翼方》不尽相同,这可能是因传本不同的缘故。
宋代治平年间,林亿、高宝衡等据节度使高继冲所藏的《伤寒论》校正、印行,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宋版《伤寒论》。同时又刊行了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中从蠹简里获得的《金匮要略方》3卷。此外,还刊行了《伤寒论》的别本《金匮玉函经》,由此《伤寒论》始得广泛流传。
宋代的有名医家,都很重视《伤寒论》的研究,且有专门论著,如韩祗和的《伤寒微旨论》,庞安常的《伤寒总病论》,朱肱的《类证活人书》,许叔微的《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伤寒百证歌》等,对于《伤寒论》的理论都有所阐发。金代成无己开始对《伤寒论》作了全文注释,其后注家愈来愈多,据说现在已达数百家。日本医家特别重视《伤寒论》,也有很多为全文作注的注家,现代日本的汉医杂志,刊登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及其研究的文章仍然占很大比例,这充分表明《伤寒论》的理论,仍在不断得到印证和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