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风病
一、概述
中风病,又称脑卒中,是肝失疏泄,气血逆乱,进而产生风火痰瘀,以致心(脑)窍闭塞,或经络痹阻,出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手足瘫痪,或半身不遂,口眼斜,舌謇语涩,偏身麻木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于中医对中风病的概念和中风病因学说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中风病的治则和治法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约而言之,唐宋以前是以外风立论,治疗以祛风为主;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治疗以息风为主,并进行正虚发病与治疗的理论与临床探索;近代和现代对中风病的治则和治法开展了多元化的研究,并对滋阴潜降法和补气活血祛瘀法十分重视。
由此,出现了“三个过程”:
1.中风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预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发病过程。每个人因发病的轻重、缓急与兼夹病证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2.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因、病机、病证及辨证诊治方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认识过程,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临床经验。
3.千百年来,中风病的内涵与概念,经过了由广义到狭义;中风的病因经历了以外风为主到以内风为主;中风病的治疗经历了演变与融合、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因此,对中风病的理论梳理和临床厘定,成为中医临床上必须面对的重要学术问题,从源头上和经典中寻找对现代临床治疗中风病的有益启迪和借鉴,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