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讲仲景脉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 言

胡希恕(1898—1984),中医临床家、教育家,近代经方学派大师[1]。治病济世六十余年,毕生致力于仲景学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日本中医界称其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先生追源溯流,厘《伤寒杂病论》成书之经纬,强调仲景书大都取法于失传的《汤液经》,有别于《内经》而自成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2];析八纲真义,明六经真谛,洞悉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实质,强调《伤寒论》的六经不是经络学的六经,而是在八纲辨证基础上发展的理论总结,乃人体患病后,症状与病位一般规律反映的六种类型[3];条辨缕析,去伪存真,指出原书某些内容的历史条件局限性,纠正历来注家对某些条文释解之错误[4];以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倡导方证相应规律,灵活运用,充分发挥经方的卓越疗效,给后人学习、研究仲景原著以深刻启迪[5];诲人不倦,扶掖后学,以高尚的医德树后人学习之楷模[6]

余不敏,有幸虚忝同门之末,亲聆胡老教诲七八年,结缘有兹十八载,感悟良多,受益终生。偶检恩师遣帙,得《脉学概说》一篇。这是胡老生前未发表的一篇论文,它和《辨证施治概论》一样,同样是胡老研究仲景原著的一篇力作,集中体现了胡老重要的学术思想。其精神、内容在已出版的传播胡老学术思想的多本著作中,已多次有过引用,虽然表达方式或有不同,但依其文意,我认为均是以此文为最早蓝本者。更重要的是,此文之后,胡老有一个写作计划,即依《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用集中分类的方法,续写书中各基本脉象主病的分析。惜乎只写了“浮脉主病的分析”和“沉脉主病的分析”两篇,即搁置了。胡老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欲穷脉诊在六经八纲辨证施治中的作用和方法,舍仲景书又于何处求之呢?这是胡老一贯的治学思想。为了完成胡老的遗愿,我以有限的能力,按胡老已做的示例,根据侍讲时的学习笔记,完成了本书,取名《胡希恕讲仲景脉学》。并将胡老原文作为本书的总论和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仲景脉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与平脉比较求其差象,脉取太过与不及;寸、关、尺三部不配属脏腑,来自八纲辨证并服从于六经八纲的辨证体系,主要着眼于疾病的病性、病位、病情的确认,并不使人觉得捉摸不定,反而格外显得朴实无华可按可寻;特别强调脉证互参,对全部的脉证进行详细的分析,使之无矛盾地统一起来,以达成对一个病证的正确判断。

《脉学概说》原文为草稿,今依原稿整理,以飨读者,文中标题均为笔者所加。倘有不妥之处,或后续文章有错漏之疵,当为笔者之责,望读者予以指正。

段治钧

2009年10月


[1]胡希恕先生小传,参见《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主编冯世纶,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2]参见《解读张仲景医学——伤寒六经方证直解》(主编冯世纶、张长恩,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3]参见上①同书的绪论。这篇绪论原稿即《辨证施治概论》,标题顺序略有改动。原文的一部分曾发表于1980年4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4]参见上①同书上、下篇的讲解内容,或《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主编鲍艳举、花宝金、侯炜,学苑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等已出版的有关书籍,读者会发现很多胡老的独特见解,相信读者会受到深刻的启发。

[5]参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主编冯世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6]参见《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修订版)(刘渡舟、谢海洲教授作序。主编冯世纶、张长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6月第二版。胡老一生从学众多,冯世纶、张长恩、李惠治、张舒君、樊正伦诸教授、学者等,均为发扬胡老学术思想之有大成者,且为传承推广胡老学术思想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