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讲仲景脉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脉应与疾病的关系

远在千百年前,我们的医学先辈于事实的体验下,即正确地认识了人体血脉的敏感作用。人身血脉的变化不但反映了机体内在环境的改变,还反映了外部自然界的异动。所以《内经》才有四时色脉的说明。

人如果惊惧则面色苍白,羞愧则面色潮红……其有感于血脉之变化,然而这只是一般的精神刺激,实际远不如疾病在身体所引起的变化。人如果患病,则必致机体正常机能的改变,而此改变当不外乎正常或不正常两途,超乎正常则谓之太过,不够正常则谓之不及。超过与不够的机能改变,即诸多病理的原因,脉应之则显诸多太过和不及的脉象。如浮、数、实、大、滑……为诸不同原因的太过脉象;而沉、迟、虚、细、涩……为诸不同原因的不及脉象。

太过脉以应有余,不及脉以应不足。太过脉应有余者,谓浮、数、实、大等太过的一类脉,以应阳、热、实等有余的证;不及脉应不足者,谓沉、迟、虚等不及的一类脉,以应阴、寒、虚等不足的证。这是脉应于病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情况下,太过脉亦应不足,不及脉亦应有余。因为这种特例的存在,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辨证必须脉证合参,不可偏废。

假如医者能把握住这些原则,并且清楚地知道每一脉象所反映的实际内容,那么凭脉以诊病,也就不是难于理解的一件事了。关于此点,确实需要感谢我们伟大的医学祖先,给我们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经验,不但对于每脉的所主均有正确翔实的记载,对于脉与脉、脉与证之间,交互错综变化下的辨证施治方法,亦均有指示周详的相关书籍留传下来。所以一个中医师,只要他诊脉取象正确,并能依法参照所有病证,以求诊治之道,那是不会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