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拿分考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单元 经络系统

重点提示

本单元为针灸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出题的热点单元。重点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和流注次序,考点基本围绕着这几个知识点展开。其次把握奇经八脉的名称和任督脉的作用。最后要熟记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其余了解即可。

考点集合

一、十二经脉

1.名称

img

2.分布规律

(1)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2)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3)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img

3.表里关系

img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img

续表

img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1)循行走向(2005,2008,2015):①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②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2)交接规律(2005,2007,2009,2013):①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②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相交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到足厥阴肝经为止,记忆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胞焦胆肝肺(2006,2014)。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

二、奇经八脉

1.名称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

2.循行分布 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总督六阳经。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带脉起于胁下,绕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阴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相会。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少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3.功能 ①沟通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达到统摄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如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血海”,皆具统率的作用(2003,2004,2005,2006,2008,2009,2011)。②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作用。

三、十五络脉

1.分布特点

(1)十二经脉的别络由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络穴分出后,均走向与其相表里的经脉,阴经别络走向阳经,阳经别络走向阴经。

(2)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3)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

(4)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

2.作用

(1)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2)躯干部的任脉别络、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

四、十二经别

1.分布特点 十二经别从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离出来,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属、络的表里脏腑联系,然后在头项部浅出体表,阳经经别合入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入与之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2.作用 通过经别离、入、出、合的循行分布(2000,2003,2016),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五、十二经筋

1.分布特点

(1)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头面胸腹部。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2)足三阳经筋起于趾端,结于面部(鼻旁)。

(3)足三阴经筋起于趾端,结于阴器(腹部)。

(4)手三阳经筋起于指端,结于角部(头部)。

(5)手三阴经筋起于指端,结于贲(膈肌)。

2.作用 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和保护的功能,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六、十二皮部

1.分布特点

(1)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分属的部位。

(2)皮部也是别络的分区,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它同别络,特别是浮络有更密切的关系。

2.作用及临床意义 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映病候、协助诊断的作用。皮部理论临床应用广泛,可协助诊断;皮部是针灸临床上重要的治疗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