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保健护儿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小儿保健推拿的常用穴位

(一)头面部穴位

1.天门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以两拇指自下而上(从眉心至前发际)交替直推,称开天门。

[次数] 30~50次。

[功用] 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静安神。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烦躁不宁、惊惕不安等。

[应用] 若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配合推坎宫、推揉太阳、揉耳后高骨等;若用于烦躁不宁或惊惕不安等症,多配合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揉百会等。

img

图26 头部正面穴位

2.坎宫

[位置] 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以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并以其余四指放于头部两侧以固定之,称推坎宫,亦称分(头)阴阳。

[次数] 30~50次。

[功用]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烦躁不安、惊风等。

[应用] 若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开天门、推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合用,此为治外感四大常用手法。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等配合应用。临床上该穴还可运用掐法或点刺放血,以增强疗效。

3.太阳

[位置] 眉梢后凹陷处(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操作] 以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或用中指指端揉之,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睛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

[次数] 30~50次。

[功用] 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口眼歪斜等。

[应用] 主要用于外感表证。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若外感表实证兼有头痛者,用泻法,若外感表虚证或内伤头痛则用补法。

4.山根

[位置] 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鼻根低洼处。

[操作] 以拇指指甲掐之,称掐山根。

[次数] 3~5次。

[功用] 开窍醒神。

[主治] 惊风、昏迷、抽搐等。

[应用] 常用于惊风、昏迷、抽搐等症的急救,多与掐人中、掐老龙等合用。山根还是小儿望诊部位之一,山根色青为惊为痛,色蓝为喘为咳,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

5.人中

[位置] 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 以拇指掐,称掐人中。

[次数] 5次或醒后即止。

[功用] 醒神开窍。

[主治] 惊风、昏厥、抽搐、唇动。

[应用] 主要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窒息,惊厥或抽搐,多与掐十宣、掐老龙等合用。

6.迎香

[位置] 鼻翼旁开0.5寸,鼻唇沟中。

[操作] 用食、中二指按揉称揉迎香。

[次数] 20~30次。

[功用] 宣肺气,通鼻窍。

[主治] 鼻塞、鼻衄、鼻流清涕、口眼歪斜。

[应用] 用于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

7.囟门

[位置] 前发际正中之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 两手扶小儿头侧,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交替推之(囟门未闭合时,仅推至该穴边缘),称推囟门;或用掌心摩本穴,称摩囟门。

[次数] 推50~100次,摩3~5分钟。

[功用] 镇惊安神,醒脑通窍。

[主治] 头痛、惊风、鼻塞等。

[应用] 正常情况下,小儿前囟在生后12~18个月闭合,故临床手法操作时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摩囟门常用于小儿保健。

8.百会

[位置] 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操作] 拇指按或揉,称按百会或揉百会。

[次数] 按30~50次;揉100~200次。

[功用] 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主治] 头痛、惊风、目眩、惊痫、脱肛、遗尿等。

[应用] 用于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合用;用于脱肛,遗尿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

9.桥弓

[位置] 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环三指揉,或用拇、食两指提拿。

[次数] 揉50~100次;提拿3~5次。

[功用] 舒筋活血,解痉止痛。

[主治] 小儿肌性斜颈、项强等。

[应用] 本穴为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主要穴位,常与按揉乳突等相配合;治疗项强,常与拿风池、拿肩井等相配合。

10.耳后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用拇指端揉之,称揉耳后高骨。

[次数] 30~50次。

[功用] 疏风解表,除烦安神。

[主治] 感冒、头痛、神昏烦躁等。

[应用] 治疗感冒头痛、神昏烦躁等症,常与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

img

图27 头部背面穴位

11.风池

[位置]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后发际上0.5寸处的凹陷处。

[操作] 用拇指或食指按揉或用拿法。

[次数] 5~10次。

[功用]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 感冒头痛、发热、目眩、颈项疼痛。

[应用] 拿风池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本法对于发汗效果显著,往往立现汗出,若再配合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多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无汗或项背强痛等症。

12.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或用刮法自上向下刮,称刮天柱骨。

[次数] 推100~3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恶心、呕吐、外感发热等。

[应用] 治疗呕恶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治疗外感发热、颈项强痛等症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同用;用刮法多以汤匙边蘸姜汁自上向下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可治暑热发痧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