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明谈不孕不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精盈必泻,精缺要补

《简书·天下至道谈》中明确指出:“精盈必舍(泻),精缺必补,补舍之时,精缺为之。”生精益精满,气盛宜欲强,食色性之本,道法皆自然。然性由情出,情由欲发,欲由意成,意由思变。所以,有所思则才能有所欲,无所思则无所欲,无欲则刚,无求也;有欲则往,趋利也;欲多则意妄,性多则精亏,精亏须补之,补泻须有时,精满自泻之,开合须弛张,吐故能纳新,肾气动而阴阳活,为精气不死之法则。所以《黄帝内经》在“上古天真论”篇中明确阐述了人的生理和衰老过程,语人至“七八(56岁时)肝气衰,筋不能动(此处指宗筋也者,即阴茎也,筋不能动为不能勃起),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因此中医学认为“上古有真人者,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呼吸者吐纳也),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形与神俱),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不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者,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然常有人语: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常用常新,以旧换新。殊不知舍得之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舍为得也,舍而不得,亏空之本,无利赔本是生之大忌也。在现代医学的临床上,就经常遇到十分错误的“舍而不得,亏空赔本”的治疗和思想方法,如生精缺陷和前列腺疾病,现代临床医生让患者倍力行房,短期内要多次排精,美其名曰这样可以“吐故纳新”,促进代谢。殊不知其本已亏,其精已虚,透支过度,虚上加虚,机体得不到休养生息,如何还能舍少而得多!只有舍少倍利才能利于修养生乐。

所以,古人提出精缺必补,而补精应于精缺之时为之,何时精缺呢?古人说有两种情况,一为常态,如《黄帝内经》说人“年四十则阴气自半也”。我国清代大医学家徐大椿(字灵胎,号洄溪老人)曾因提出体力劳动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而成为一代名医。但不只是人年过四十则阴精自半,就是一般的脑力劳动者也往往不到四十岁就已经是“阴精常不足”。更何况如果处在第二种时态时: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今时之人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不到四十其阴精之气,就已经开始衰败了。

孟子曰:“食色,性也。”贪图酒色财气,不节饮食起居为人之大欲也。房中养生术所追求修为目的,就是戒贪欲而缩美食,不妄为之其所不能,不竭其精,不耗其真,不快其心,起居有常,和于生乐,恬淡虚无,常以御神,朝夕导引,行而不懈,活动筋脉,宣动营卫,使其经络通畅无所羁绊者,为养生保精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