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养生,先生精
要养生,先生精。因为中医学认为,生殖能力的延续,即是生命力的延续,没有精,何来气,哪来神。只有精盈才能气盛,气盛才能神全,神全才能神与形俱备,而至老不患老年痴呆。不然,神气已去,则空留形骸独居而终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中医学认为,“味归形”,饮食五味充养而形成骸体;“形归气”,形体的功能作用来源于气的功能作用;“气归精”,形体器官的所有功能作用均来源于这些“精之气”。“精归化,化生精”,这句话在生殖医学上很重要,脏腑器官的精之气,用现代医学知识来解释应为激素类等。能产生精微物质的激素和酶,才能化生出生殖之精;“精食气,化生精”,精需要脏器的功能作用和来源于这些脏器的供养,是消耗并吮吸这些脏腑功能之气所化生。“形食味,气生形”,形体、器官、脏腑的存在和功能活动是依靠水谷饮食五味的供养并维持其功能。“味伤形,气伤于味”,过食膏粱厚味,能造成形体肥胖,伤害形体,而且还能伤害这些形体器官所产生的功能之气。“气伤精”是说若使用某些功能太过,透支过多的能源物质的精,能伤害精的化生,而精又是化生功能作用的基础,过犹不及都能造成新的恶性循环。除由于味伤形又伤气,使气不足与精所食,造成精气虚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所有的在中医学上称之为功能之气的作用,如肾气的功能之气表现之一,就是性功能。支撑性功能的气用过了,就会伤及精,使精(应视为激素类物质)不能再化生气产生功能作用。又如:脾精不能化气(脾在中医学上应该说是指西医上的胰腺,脾之精应视为胰岛素类物质),则患糖尿病;肺精不能化气,则患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肾精不能化气,则患前列腺疾病、男性不育症等。味伤形、形伤气、气伤精,最后都能造成精不能化生气的“死精”,而形败气伤精亏。过劳、过妄、过逸都能损害到精和精之气(激素)的产生、储备和康复能力的多少寡众。
在汉朝的《大有经》中,就有明确记载“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余,长而滋味不足,壮而声色有节”才能“强而寿”;若“始而胎气不实,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余,壮而声色自放者”则“弱而夭”。所以,在青壮年时期更要过节欲缩食滋味不足的生活,保持声色有节恬淡寡欲的生活节奏。因此则更需要能填精造髄、恢复精力补充体能、保持机体充满生命活力的休息和睡眠。特别是到中年以后,因为人过四十(女性三十五岁)则“阴精之气”已自行衰半,故宜常服些补气健脾益肾生精的“食药”,减少过劳伤神耗气。
《黄帝内经》中,对精的论述说明精的气又产生了生理上许多化生作用,如产生各种酶系、受体及神经元和神经体液介质等,甚至功能蛋白(DRN)如脑啡呔等与精神思想和灵魂意识存在相关的生理作用,而这些生理作用的产生,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精。而精归于化,化生依赖于五脏形体功能之气的产生和供给。而精食于气,形体五脏和功能又依赖于饮食五味的滋补。而又味归于形,所形成的各种生理功能之气,又能产生各种功能之形,生成并维持着形体的各种机能活动,如心肺功能、心脑血管功能、性功能和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还有精卵受精的入卵受精功能等,各种形体职能的生理作用。
所以,气能损耗而伤其精,味能耗伤气以养形,而过食肥甘五味则能伤及机能而使其形体羸弱,过食肥甘则脑满肠肥,足生大疔之内热,皆伤于气而损于形。而过度使用机体的功能作用之气,费气伤力,过劳伤神,皆源于耗于气而损于精。因为精能化生为功能之气,中医学上称之为“精气”,一旦精不能产生功能之气,所源于饮食五味所濡养形体的精就会成为“死精”,如胆固醇、高及低密度脂肪酸等都是机体内的精,能产生机体功能作用所需要的精之气,若不能化生这些精,产生精之气,成为死精沉淀于脏腑,阻塞于脉络,就成为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危害机体健康的疾病。无气则形费而功止,丧失功能作用的形体在中医学上称之为“枯萎”,如偏枯、阳萎等,形体不能发生运动变化的功能作用。所以,家传秘典中说:“要养生,先生精,精成自然功。男人精,女人血,生之源,命之根。精气神,人之宗,源于精,形于气,发于神;没有精,何来气,哪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