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野望(《商界》2020年第5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刊特稿 |FEATU RE

趣店嬗变

作为曾经互金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趣店诸多的不确定性让外界出现了很多“不看好”的声音。

文/本刊记者 马 冬

前几日,趣店发布了公司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

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趣店总营收为19.32亿元人民币(约合2.775亿美),同比增长7.1%,环比下降25.4%;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为1.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3%,环比下降85.2%。截至2019年12月31日,趣店累计注册用户数7 946万,同比增速为10.67%,环比增速为1.48%。

简而言之,趣店跌了,并且在退市的边缘徘徊。

趣店在公布财报的同时,还宣布了重大人事调整。杨家康因个人原因辞去趣店集团CFO一职,将继续担任财务顾问,高岩出任趣店集团财务副总裁,祝祺出任投资者关系副总裁。

营收与利润大幅下降、用户增速变缓、高管职位变动,财报发出后,趣店盘前股价出现了超过20%的跌幅。自此,此前三季度的收入翻倍喜讯到此停止。

风浪不止,财报发出第二天就有报道称,趣店来分期2018年年末向刚满20岁的大学生发放贷款,造成该大学生征信报告产生4笔逾期记录,借款合同明确写的借款年利率8.5%,实际要求的还款金额年利率却高达35.98%。

违规发放校园贷,贷款利率比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最高标准24%高近12个百分点。在国家明令禁止校园贷后陷入校园风波,背后是趣店与高盈利不相匹配的风控能力,以及商业模式的隐藏风险。

股票可以自己回购维稳,贷款却不能自产自销。趣店陷入了窘境。

养一只大“奶牛”

趣店兴起于2014至2016年,那时候校园贷之风日益兴起,却“事故高发”。彼时,各种裸贷事件频出,更有学生因为还不起贷款自杀的,还有被各大网贷平台以裸照要挟的,各种丑闻让监管机构下了很大决心要整改乱象丛生的校园贷。

随后国家政策颁布,各路以校园贷起家的网贷公司纷纷倒台,趣店也受到波及。于是,趣店开始多元化探索,无意中推出了现金贷,就此踩中风口,实现了第一次转型。

但好景不长,上市之后,国内金融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对相关领域的监管,现金贷也成了重点关注的对象。这让趣店创始人罗敏很焦虑,实际上罗敏在内部已经

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趣店总营收为19.32亿元人民币(约合2.775亿美元),同比增长7.1%,环比下降25.4%;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为1.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3%,环比下降85.2%。截至2019年12月31日,趣店累计注册用户数7 946万,同比增速为10.67%,环比增速为1.48%。

开始尝试其他业务了,从家政服务、社交到汽车分期,都没有太大起色,直到找到了开放平台业务,才终于得到“解药”。

开放平台业务的核心是利用平台的流量为其他金融机构和小贷公司导流,实现流量变现。平台业务一经推出,就成为趣店的核心业务现金“奶牛”,其迅猛的增速成为趣店增长的最大动力。

在开放平台业务推出当季,趣店平台的净利润增速便出现了强势反弹。但之后,其开放平台的营收又同比下滑20%,对其净利润造成了很大影响,导致趣店净利润直接滑水80%。其实也不难理解,趣店的开放平台业务本质上做的是卖流量的生意,等平台流量耗尽,其营收就自然而然地跌至谷底。

如今来看,开放平台业务的做法收效甚微。起码净利润大涨大跌,就是这种做法的后遗症。财报难看,股价持续下跌,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

但这还不是趣店的最大风险,更大的风险应该是来自国家越来越严的金融管制政策。国家要求校园贷最高不超过年利率24%,但其超高利率的助贷模式却一直在法律边缘徘徊,不管是之前的趣分期,还是转型成为趣店之后的来分期,从未真正放弃过国家严令禁止的校园贷领域。

另外,金融形势趋紧,在各金融领域发力的趣店,不确定的外部风险也是压力来源之一,这跟罗敏宣称的“几乎不受国家政策影响”的言论大相径庭。至少,在趣店内部,罗敏从未彻底放弃折腾,比如早前尝试的大白汽车项目,到最近尝试的电商,都可以看到罗敏急于摆脱金融业务的危机意识。

目前,趣店一方面继续股票回购的政策;另一方面,在加码电商领域。

赚自己的钱买自己的股票

趣店一直被外界称之“善变”,从创立至今,校园贷、汽车分期、在线教育等,尝试过多种业务,集中进攻,失败则闪退。

2018年,趣店将总部迁至厦门,原来的对外沟通体系也由此改变。趣店将外部(媒体)沟通业务交给管培生负责,直接向罗敏报告。具体形式为“隔一段时间请一拨媒体去厦门做专访”。业内人士透露:“罗敏把公关都开了,找媒体做专访只聊情怀,不谈业务”。

一位趣店前员工曾说,趣店本身极具罗敏的个人风格——将事情简单化处理,轻战略重执行。“用户主要是从支付宝导流过来的有7 000多万元,资金主要是上市融资加上日常盈利。”

事实上,对于第四季度财务数据的下降趋势,趣店早有感知。

2020年1月份,趣店宣布撤销此前公布的2019年盈利预期,并称不再公布2020财年业绩指导。再往前,趣店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将全年净利预期降低至40亿元,而这距离趣店将全年盈利从35亿元上调到45亿元不过半年时间。

为了缓解不再公布财年业绩指导对资本市场的刺激,趣店宣布将在未来30个月回购5亿美元的股票。按照趣店当时近12亿美元的市值计算,计划回购的股票占总市值近42%。

但现在趣店的市值已经缩水大部分,即使计划仅实行了一半,还剩下2.5亿美元的额度,剩下的股票大概率也会被趣店自己买完。

回购股票是上市公司的常规操作,有些是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为了给股东和股民分红,有些是看好自己公司的长远价值,为提振股价,稳定市值回购。但像趣店这种自己把自己股票都买完的很少见。

有分析师称,国内公司在国外上市,多次且数额巨大的回购,大概率是为退市做准备。不知道趣店此举,是否有此深意。

趣店自2017年11月上市至今,两年半时间股价从35.45美元跌至1.35美元,市值从巅峰时期的113亿美元下跌至3.42亿美元,缩水了97%。

彼时价值一百多亿美元的股票,趣店现在可以用不到4亿美元买回,怎么算都是一笔好买卖。但趣店CEO罗敏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出现,毕竟当年市值百亿时他立志称:趣店市值不到1 000亿美元,他不再领薪水和奖金。

作为曾经互金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趣店诸多的不确定性让外界出现了很多“不看好”的声音。

同一赛道起跑的“乐”与“趣”

在趣店财报之外,还有一个起点和赛道相同,但受创始人性格影响,两家公司最终渐行渐远的创业故事。这另一家公司就是乐信。

2013年8月,乐信成立(前身为分期乐);2014年3月,趣店成立(前身为趣分期),两家公司几乎同时切入校园商品分期市场,并在混乱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壮大,于2017年先后在纽交所与纳斯达克上市。

有趣的是,趣店和乐信的两名创始人罗敏和肖文杰均为江西人,普遍的说法是,当年肖文杰从腾讯财付通离职后,创办分期乐,罗敏从肖文杰那里得到了灵感,并在半年后,创办了趣分期。两人都选择进入校园金融市场。

但后来,两家公司的发展大相径庭。

罗敏和趣店是大起大落;肖文杰和乐信则是稳扎稳打。罗敏是典型的互联网人作风,快速试错、迅速推进;肖文杰则略带精英主义色彩,做好规划,按照规划一步步倒推、前进。

很难判断哪个风格更好。但,胜利正站在信奉“长期主义”的乐信这边。只不过,看起来暂时占据优势的乐信也面临多方位的竞争。

“罗敏是个亡命徒,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他耍起横来非常猛,像之前他踩中了蚂蚁金服投资那件事情,特别好,但如果他没踩中,就是死路一条。”在前趣店某业务人员看来,罗敏性格里的冲动让他一直没办法跳出自我,进行反省。

机会主义者灵敏、有冲动,长期主义者足够稳重却缺乏创新。值得猜想的是,机会主义者会有运气等到下一个机会吗?长期主义者又应该如何更灵活和更有战斗力的面对接下来的战争?

趣店和乐信之间的故事有很多,我们后续再谈,但趣店能否拼出一条通路来,我们还得仔细观瞧。

罗敏的第九次创业,能救命吗?

罗敏在创办趣店之前,2005年曾经做过社交电商,2010年做了鞋类电商,2013年之后又陆续做了三四个项目,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趣店作为罗敏的第八次创业,目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3月18日趣店宣布上线新业务跨境奢侈品电商平台“万里目”,并表示会推出“百亿补贴”产品。万里目作为罗敏的第九次创业,能否力挽狂澜,救趣店于水火?

其实自201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来,趣店已经尝试了众多项目,可这些项目并没有给趣店带来什么可观收益,公司市值还是“跌跌不休”。

有人曾对趣店的新尝试提出质疑:这次推出跨境奢侈品电商项目,能不能救命,还要两看。

首先,平台并无明显价格优势,有消费者在万里目上购物时发现,打着“百亿补贴”旗号的万里目,其实并没有太强的价格优势,包含补贴后,部分商品的税后价格还高于考拉海购和拼多多。

除了“百亿补贴”以外,该平台的另一大优惠政策来源于其社交电商给予的优惠券。即新用户在注册后可通过邀请好友,对方下单后可各领取100元优惠券。

有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该平台上的多数商品价格在千元、万元级别,这意味着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会偏高,光靠烧钱很难帮其打入中高端消费市场。

此外,万里目的信任机制是什么?品控是怎么做的?目前还不得而知。对于趣店来说,社交电商模式能否走通,是个问题。

再者,从用户定位上来说,目前万里目上架的商品大多都是价格高昂的贵妇级护肤品和万元级别的奢侈品。这就意味着,高消费用户群体可能不会为了仅几百元的蝇头小利就向朋友发出拼单请求。

尽管万里目宣称,希望奢侈品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而是更多渴望提升品质生活用户的新追求,但价格门槛却筛选掉了趣店原有的较低收入的用户。而且各大电商平台都用百亿补贴来拉人,前辈玩家拼多多与聚划算都借此来拉用户,同时也引发了“羊毛党”带来的乱象。

此次趣店能否通过奢侈品自营业务与百亿补贴重振旗鼓,仍要等待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