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OP IN ION
三条线管理百万亿级资产
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以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为定位和根本目标。
金融是市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资产管理行业是金融业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管理规模已达百万亿元级;同时,它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部位之一,正站在转型发展的交叉路口。
对于正处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期的资产管理行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准确抓住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用好新制度办法实施过渡期的“时间窗口”,更好发挥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积极作用,在提高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过程中拓宽自身业务发展空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第一个是回归本源。这是资产管理行业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
一是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在我国改革开放 40多年的历程中,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凡是那些围绕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就会发展得快,并且能开辟新的业务空间;凡是违背了实体经济需求的创新发展就难以持续,最后可能还造成重大风险。
二是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过去,银行把理财业务作为拓宽信贷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理财“存款化”。虽然短期看,银行可以扩大负债规模,也看似增加了居民收益,但实际上埋下了风险隐患,承担了很重的“隐性刚兑”压力,并不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第二个是守住底线。
在完善制度和推动落实过程中,重点是把住三条底线:一是坚决守好风险底线。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服务可持续的基本前提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一度出现影子银行现象,存在多层嵌套、设置资金池等违规操作方式。这些问题近年来经过专项整治,情况已有明显好转,却仍不能放松警惕。
二是严格坚守合规底线。依法合规展业是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完善制度框架对资产管理行业行稳致远至关重要。资管新规和相关配套制度,是在总结行业经验教训、合理借鉴国际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从弥补监管短板、提高监管有效性等方面,为源头治理定了法度,为行业发展立了规矩。
三是切实恪守服务客户底线。资产管理的任务是接受委托者委托,拿到投资者的资产,实质上是投资者资产的集合管理。一方面,需要做好投资者教育,在产品销售、投资标的选择、风险承担、收益分配等方面遵循委托代理的基本规律,充分揭示风险,防止因销售误导等行为引发纠纷。同时,也要科学统筹金融机构创造价值与让客户更好享受金融发展红利等多目标之间的关系,防止金融机构利用业务谈判优势地位,获取不正当收益。
第三个是转型升级。
资产管理人对于受托的资产进行投资管理,主要是利用专业优势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选择,以及开展投资后的后续管理,是对资产管理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可以预见,未来资产管理市场上,产品形态和运作模式会更加健康,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将体现得更为充分。
转型创新将是资产管理行业改革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