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un Of Olympic Forest Park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红太阳
《尚书·胤征》里曾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意思是说在秋天第三个朔月时,太阳和月亮在房宿附近交汇的时候发生了意外,以至于乐官敲鼓,管钱币的官员急忙取钱币,老百姓也跑着准备仪式来应对,由于天文官羲和尸位素餐,发生了这样重要的天象还不知道,结果犯了先王制定的死罪。
这是夏朝仲康年间,胤侯征讨羲和之前发布的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一部关于日食的文字记载,书中所谓日月交汇时出现的意外,其实就是日食。可见在我国古代发生日食是一件大事,需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来解决,而天文官员如果没能成功预报日食则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这当然是因为古代人对日食的不理解所造成的,现在日食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殊天象,在我们有生之年所发生的任何一次日食,都能精确地预测到。
29 手绘日食的原理
遗憾的是,我到现在还没有亲眼见过一次日全食和日环食,只有几次拍摄日偏食的经历,其中以2019年初在北京见到的一次带食日出尤为印象深刻。带食日出指的是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来的时候正在发生日食,同理,如果一边日食一边日落则叫作带食日落。日偏食的过程比较简单,月亮刚要开始遮挡太阳的那一刻叫初亏,太阳被遮住的面积达到最大值的时候叫食甚,月亮刚刚离开太阳的那一刻叫复原。而这次日出的时候,日食刚刚初亏,所以仍然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过程。
带食日出和日落是用长焦拍摄的好时机,因为太阳贴近地平线,可以和地景一起构图。我的想法是用200毫米焦距的镜头拍一个延时,太阳从画面的左下角进来,最后从右上角出去,后期还可以用这段延时合成一张时间切片,把不同时间点的太阳串在一起,以表现缺口部分的变化。至于地景,在考虑了建筑物高度、拍摄距离、摄影师密度、机位附近的移动空间之后,我最终选择了北京奥林匹克塔,机位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奥森公园)内,位于塔西北大约1公里的一个叫作“共铸辉煌”的小广场处,日出的时间是早上8点多,这些都是在巧摄App里计算的结果。
30 北京奥林匹克塔
那天是个周日,早上6点钟左右我就出发了,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奥森公园西门,到停车场时天色还是全黑的。公园里的路灯很亮,我跟着地图走过一条长长的步道,来到那个叫“共铸辉煌”的地方。原来这是一个不大的雕塑广场,主题就叫作“共铸辉煌”,有石头雕成的年份数字,也有铜雕的人物,描述的是从申办奥运成功到正式举办奥运期间,各行各业一起努力建设奥运的场景。这些雕塑并不高,广场朝南的视野很开阔,奥林匹克塔除了底部被树枝遮挡外,塔身的大部分都能看得见。北京奥林匹克塔高达246米,由五座高低不同的独立塔组合而成,五个塔的形状像树冠一样在顶部打开,寓意为“生命之树”。最高的塔顶有一个巨型五环标志,即使我离这么远也能清楚地看见。我把脚架打开,装好相机,用200毫米焦距的镜头对准奥林匹克塔,在它左侧留出大部分的空白,等着一会儿太阳从这里升起。天色刚蒙蒙亮,现在的时间还早,我翻出手机,看到郑老师在摄影群里发消息。他选择的机位是北海公园,目标是景山上的万春亭。从他发的照片看出,无论在北海公园还是万春亭都是人山人海,看来有很多人在守候着这场日偏食。但貌似来奥森公园拍日食的人并不多,也可能因为公园太大,大家都分散开了也说不定。我所处的这个小广场紧邻着一条大路,路上倒是有不少人在跑步,他们大多只穿着一身单运动衣,有的人甚至下身只穿着短裤。我对他们心中无比钦佩,因为跑步是我从小到大最头疼的运动,这扇门上帝为我关得紧紧的,几十年一直没有要打开的迹象。
31 太阳高度较低时的日偏食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要日出了。我跑到对面的小山坡上,透过小树林张望着地平线,不一会儿就看到了通红的太阳。这时候太阳还太低,无法钻进我的画面里,但能明显看到左上角有一个小小的缺角,日食已经开始了。我用手里另一台装着300毫米镜头的相机对着太阳捏了几张,然后跑回广场,等待着拍摄延时。如果阳光没有遮挡的话,即使用最小的光圈和最短的快门速度来曝光依然会过曝,那就需要用减光膜,也叫巴德膜。把巴德膜盖在镜头前面就能滤掉大部分的阳光,这是拍日食的标准操作。但现在低空有一层雾霾,以至于阳光在日出的阶段并没那么刺眼,所以并不需要使用巴德膜,这也许是雾霾天唯一的好处。
不一会儿太阳就升到了在广场内也能看见的高度,我启动了延时快门,等待它进入画面。此时缺角已经很明显了,但并不影响阳光染红广场和路面,晨练的人开始有了反应,大家指着太阳议论纷纷,有的停下运动举起手机,开始对着太阳拍摄。其实大部分手机对这种天象是无能为力的,除非有些具有超长焦功能的国产手机可以尝试一下。所以我看到有人摇摇头放下手机,便邀请他到我身边,给他看我的相机屏幕。人们的反馈大都是“哎呀真清楚”“你这个太专业了”“果然被咬了一口”之类的,偶尔也有人问我为啥能预测到这个拍摄角度,我就耐心跟他多聊几句。像这种形式的科普被我们称为“路边天文”,效果还是不错的,一般我只要在人多的地方架起相机,就会有好奇的人过来围观,架望远镜的效果更好,人们总是对看起来更专业的设备更有兴趣。
32 食甚前后的太阳
33 太阳升高后的日偏食
太阳升高了之后,渐渐突破了雾霾,用肉眼看起来就比较吃力了。公园内也恢复了往日的节奏,跑步的跑步,做操的做操,食甚来临时大家并没有察觉到。其实北京这次日偏食的食分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太阳在食甚时被遮住的部分很小,并不影响它的亮度。但是在相机屏幕里,太阳上的缺口移动得非常明显,那是正在努力绕着地球旋转的月亮。太阳越过塔顶之后不久,就从我的画面里跑了出去,但是月食还没有结束。我取出巴德膜,用它挡在眼前仰头看去,太阳缺口还在慢慢向左移动,因为月亮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围着我们转的。等缺口最后在太阳的左边缘消失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变得耀眼无比了。
34 日偏食日升串
今早的日偏食延时视频,突然觉得早上又冷又困又饿,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