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从很原始的时候就懂得,天上的星星,远于任何千山万水,遥不可及,但人类对星空的梦想却永未停歇。无论高山白顶、草莽雪原,还是黄沙大漠、碧海银滩,只要星光可及之处,就有人在仰望星空。星空的力量在于,无论是谁,以何种心境,只要置身其中,就能让他忘掉一切忧愁烦恼与风险利益,而为之神往。
我们为天上的每一个美景而着魔: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彩云;也为下一秒的每一个奇迹而期待:一道闪电,一束极光,一颗流星。古往今来,天空中的已知与未知,确定与偶然,造就了不计其数的科学和神话,成为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在从事着与“天”相关的工作和活动,无论是航空航天工程师、天文地质科研科教科普人员,还是科幻科普作家、编剧,以及大量从事天文观测、摄影、占星学等专家或爱好者们,每个人对星空的理解都不一样,每个人对它追逐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从未离开过大气层,我们是一群局步于地球的微小碳基生命,我们对星空的追逐,受限于很多日益减少的资源。
我是一个普通的业余星空摄影爱好者,20世纪70年代末出生在东北,现在生活在北京,在灯火辉煌的大都市从事着天文文创工作。在我们这一代人眼里,祖国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无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是顺捷便利的交通,这些都是我儿时所没有的,更不用提手机互联网这些高科技,那时候根本无法想象。但儿时也有一些事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上学路上的一座小桥,以前我经常驻足在那里,抬头就能看见银河。再回去的时候,只有对面刺眼的路灯,却一颗星也寻不到。要想捡起儿时的记忆,只有躲开灯光来到乡下的亲戚朋友家。这只是位于东北边境的一个小城,而在北京,银河意味着需要一个小时以上的车程,去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之外的郊区。广州则更远,听朋友说,需要开几个小时车才能来到看见银河的地方。我们头顶的星空正在减少,我们的双眼正在被蒙蔽,全国大部分省市都不同程度淹没在光污染之中。
城市灯光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们不是污染,而是更好的生活体验。但聚乙烯刚发明的时候也是如此,人们因为享受了便利而不加节制地滥用,直到多年后才意识到它们的危害。灯光虽然不会造成塑料袋这样的环境问题,但任何灯光都依靠能源,即使是可再生、无污染的太阳能和风能,在不必要的时间和地点朝着不需要的方向照明,也是一种浪费;很多动物都是依靠星光来导航,任何尝试从大气层外照明的设想也都是欠考虑的。
我认为最重要也是影响最深远的,是光污染隔绝了星空对人们心理上的作用。古人仰望星空,寄情感于日月星辰,定义了星宿、星座等神话,本质上是用星光来引导人生。现在虽然这些理论已不再被相信,占星也变成一种安慰,可只要走出城市,置身于草原或是戈壁,那洒满天际的银河依旧能让我们释怀和解忧。即便是在城市,每每深夜走在故宫的高墙下,看着残月从角楼边升起,那场景也让人倍感舒适,有一点像是回到了儿时的小桥边,用星空的力量去抚慰心灵。所以我举起相机,只要有星空的地方,都会用照片去记录,以此来拉近我们和星空的距离,去治愈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