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知识的发掘

很多人经常提到学生脑力劳动的积极性问题,但积极性也可能各有不同。学生能够熟记读到的东西或老师讲过的知识,回答问题很流利,这也是一种积极性,但它未必会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教师应该追求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让知识在运用中不断发展。

教学中要让新的知识通过已经获得的知识被“发掘”出来,我认为,高超的教学技巧就在于此。我在听课和分析课文的时候,正是根据学生脑力劳动的这一特点,来为教师的教育技巧下结论。

那么,怎么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发掘知识?在这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发掘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要让你的学生接触、感觉不懂的地方,要让他们产生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备课的时候应该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教材,找出第一眼察觉不到的那些因果联系,或能够使人产生疑问的点。而疑问能激发求知欲。

比如,现在我面前是“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材,要给学生讲植物绿叶上发生的变化。可以用合乎科学的可靠性、理论和教学的连贯性来讲,但这样并不能完成任务,也不能提高学生一定的智力积极性。我会深入思考面前的教材:因果联系的点在哪里?啊,就是这儿,最重要的点在于,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这个画面惊人又神秘:植物从土壤和空气中吸收无机物,在自己的复杂机体中,将它们变成有机物。这个有机物产生的过程是什么?植物机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矿物肥料的无机物质变成鲜红的西红柿果肉,变成芳香的玫瑰花,在这个难以理解的复杂实验中发生了什么?

讲课的时候,我尽量去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让每个学生都因此而激动不已:这是怎么回事?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的眼前,而我却没有思考过?

怎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这就必须知道:哪些应该讲,哪些则不用全部讲完。没有讲完的那部分就像是学生思维的“引线”。这里没有任何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方案,一切都取决于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已有的实际知识。相同的教材,应该在一个班里有一些东西没有讲完,而在另一个班里则是其他东西。

比如说,现在学生的意识中已经产生疑问了。

那么接下来,我就要让学生在他们从以前的生物课上、劳动过程中和通过阅读掌握的知识储备中抽取出那些可以解答这个疑问的知识。抽取已有的知识来解答疑问,这就是知识的发掘。这里不一定是把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叫起来,听他们说些什么,然后在各种答案中拼凑出一个共同的答案。这种方法,只能看到表面的积极性,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真正的思维积极性。我需要的是他们集中所有的精力进行思考和脑力劳动。所以我经常会在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的时候,自己先讲解教材,而不是把学生叫起来回答一些零散的“小”问题。

为了让学生通过思考发掘知识,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一个人对学到的知识记得很好,而另一个人则会遗忘一些东西。此时我就应该充当一个脑力劳动的指导者,要让每个学生在听我讲课的时候,按照自己的节奏,从意识仓库中抽取出其中的一些知识,但如果意识仓库中的某个地方出现空白,如果某个学生的思路断了,我就需要补充解释,来填补这个空白,消除思想的脱节。但这也需要极高的艺术和技巧。我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寻找这种重复讲解的形式,为了让学得最好的学生能在这里找到新的东西。对于那些没有任何空白和知识断层的地方,我就会讲解得比较少。这里没有那种故意做出来的、表面的积极性,学生们虽然沉默着,没有回答问题,也没有互相补充,但这就是知识的发掘。我想把这种发掘形式称为学生们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对自己知识宝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