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硬,非常美

陈楸帆

你即将翻开的,是一本挑战国产原创科幻“硬度”上限的作品。

所谓软硬之分,从20世纪吵到21世纪,一直是在各种科幻活动、论坛、采访上被高频提及的概念。暂不论这种简单粗暴的二分法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仍然存在合理性,单单从对“硬”的理解上,便已是百家争鸣,难有共识。国内读者多以大刘式的宏大宇宙社会学为硬,却以厄休拉·勒古恩打破性别二元论的《黑暗的左手》为软;以黄金时代星辰大海纵横光年的太空歌剧为硬,却以特德·姜建构于数理逻辑或语言学核心的精妙杰作为软。

可见很多时候,“软”与“硬”也仅仅是一种审美偏好或认知建构,归根结底还是得回到文本、回到故事本身,要软得恰如其分,硬到适得其所。

《触摸星辰》从任何一个层面上都堪称“硬”派科幻的典范,在我看来,它所继承的硬是尼尔·斯蒂芬森式的极繁主义式美学,无一处概念用典无出处,甚至将工程学上的实现路径与方法都掰开揉碎了给你如数家珍。这样的写法,可谓是八极拳,朴实刚健、直来直往,绝对不花拳绣腿糊弄了事,当然要比直刚程度可能还算不上军体拳。这么写当然费劲儿,而且容易不讨好,但是比起诸多披着“硬科幻”外衣内里却是胡编乱造的作品来说,它拥有着非常珍贵的品质,那就是逻辑条分缕析,环环相扣,你甚至怀疑作者是不是拿着思维导图构架的小说。

这与作者邓思渊本人的背景与气质密不可分。

我第一次见到本人还是在2012年的芝加哥,那时他还是个数学系的学生,背着斜挎包,一副膀大腰圆的理科生模样,热情地请我和夏笳老师吃当地的特产Pizza。后来他回国当起了科技记者,负责报道游戏及科技动态。再后来机缘巧合,我们成了同一家科技创业公司的同事,专门做动作捕捉和虚拟现实方面的产品。思渊学识渊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技术有种近乎狂热的痴迷。再后来他跑去创业做自己的VR游戏,创业失败又回公司,如此折腾几回,《触摸星辰》便在这人生折返跑的过程中慢慢呈现雏形。从原来的5万字,到现在最终面貌的15万字,变化巨大,我提过不少意见,也可以看出思渊在不断地寻找着概念与故事、技术与情感之间的平衡。

人类是否具有自由意志?这是一个哲学与科学上的终极命题,甚至与美学也相关联。思渊深深着迷于此,他曾经不止一次地提起过彼得·沃茨的经典之作《盲视》,并为其核心观点深深着迷。而在《触摸星辰》中,他将这一议题进行更大胆更具有野心的延展,并把它放置在人类命运的交叉路口——与超级外星文明进行接触的当口,而最后的解释更是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而具有了更为“飞升”的视角。

谈到飞升,便不得不提起本书为科幻小说中国化所做出的突破性的尝试。在其中的一条叙事线索中,你将会看到“灵霄派”与“昆仑派”弟子们仿佛打破次元壁从武侠甚至玄幻世界穿越到科幻界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剧情,而这些具有浓烈东方武侠世界观色彩的建构,最后竟然能与科幻线无缝衔接,并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我甚至想,或许从此中国科幻便开启了一门可以称之为“修真科幻”的亚文类,为世界科幻做出应有的贡献。

《触摸星辰》虽然硬,但绝对不难啃,其中表现的人类闪光意志与柔软情感,绝对会让你联想起一些经典的军事小说或电影。对了,差点忘记提,邓思渊是个不折不扣的军迷,因此在这部小说中,你将看到的也许是对未来太空战争形态的最准确的预测与描写。

还等什么呢,赶紧翻开书页,享受这一场前所未有的人类自由意志之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