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表里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这段翻译过来就是:再以人身上下而言,上半身属于阳,称为广明,广明之下,称为太阴,太阴前面的经脉,名叫阳明,阳明经的下端起于足次趾末端外侧距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处的厉兑穴,因为阳明是太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厥阴为里,少阳为表,故厥阴之表,为少阳经,少阳经下端起于足四趾末端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窍阴穴,因少阳居厥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少阳。因此,三阳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阳。
好,终于讲到开阖枢了,但讲开阖枢之前,一定要把来龙去脉讲明白。这个来龙去脉就是“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这句里面的核心是: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即少阴与太阳是一对表里;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太阴与阳明是一对表里;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厥阴和少阳是一对表里。这种阴阳表里的描述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了治病。
咱们先以少阴与太阳这一对表里说说吧。比如说有个人腰受寒了,腰痛,腰,是不是太阳层面?是。腰,又属于肾。好,那我们是治太阳层面还是治肾呢?在这里,既要看到太阳受寒的层面,也要看到肾的层面,更要看到太阳与少阴的表里层面,此处太阳为膀胱,少阴为心、肾。哪个方子既可以对治太阳受寒,又可以对治少阴肾呢?《伤寒论》里真有一个极简单的方子,可以同时解决太阳与少阴的表里问题,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关于这个方子,我在《四气调神大论》篇里讲过。麻黄附子细辛汤就包含三味药,可惜现在这三味药在药店里拿不到,为什么呢?据说麻黄因为含麻黄素,所以有兴奋剂之嫌疑。附子呢,有乌头碱,也有毒,不好拿。细辛呢,药典上“细辛不过钱”,就是不能超过3克,超过3克也拿不到,但是只拿3克的话,药效不够,又治不了病。仿佛三味药都是毒药,于是,这样一个好方子只好弃之不用了。所以像腰痛、过敏性鼻炎这些病就不好办了。我曾治过一个过敏性鼻炎患者,他是一天能打两百多个喷嚏的人,鼻子都要擤烂了,当时脉象和症状都属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对应证,服药后,喷嚏立刻减至二十个左右,之后此病就痊愈了。之所以好得快,一是他年轻;二是不曾乱治;三是他认可中医理论,没有被所谓毒性吓倒,并认真服药。但如果已经是老病号,这方子就不太灵了,就要从强壮身体根本治起,肺开窍于鼻,要想肺好,前提是脾胃好,因为脾土生肺金。可现代人从小就用牛奶、冷饮、强行喂食、暴饮暴食、药物点滴等损害了脾胃,脾土弱了,自然不生肺金,肺金不足,肺寒缠绵,不仅鼻病多患,且肺主皮毛,各种皮肤疮疡、湿疹、皮炎等也会泛滥。
咱们还是从医理上讲一下麻黄附子细辛汤如何对治腰痛吧。
首先,太阳受寒,而太阳经最重要的一味药就是麻黄。麻黄所谓解表的特性就在于它能揭盖子。太阳受寒,就是太阳被憋,皮毛紧束,而麻黄入手太阴肺经,宣肺,即宣皮毛。药书里说:“麻黄,味甘、辛,气寒,轻清而浮,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太阳经,手太阴本经、阳明经。……发汗解表,祛风散邪,……虽可为君,然未可多用。盖麻黄易于发汗,多用恐致亡阳也。”也正因为最后这一句,现在很多人不敢用麻黄。麻黄入肺经,也入手足太阳经,所以足太阳膀胱受寒、手太阳小肠经受寒造成的耳鸣耳聋等症,麻黄都能揭开那被憋的盖子。麻黄一上,立刻就能把紧的地方给松开了。但治病,光能松开体表还不成,如果体表泄泻,汗出淋漓,则伤阴血,所以,此时还要用附子来固摄少阴,如此才能表里兼顾。
这几年附子那么火,就是因为附子最能固摄心肾。附子可以祛五脏阴寒,暖脚膝而健筋骨,温脾胃而通腰肾,所以,在这个方子里,它不仅能祛肾寒,还有通腰肾的功能。再比如小孩多动症,不上附子还真解决不了,多动即虚火外飘,用点附子稍微往回拽一下,孩子马上就好了,真阳固摄住了,小孩子的身体也就开始强壮了。
细辛呢,入手足少阴心肾二经,尤益肝、胆之经,肾得之而温。故也能快速纾解腰痛。细辛是非常有力道的宣散的药,而且专门辛散肾寒。所以你看,虽则麻黄附子细辛汤只有三味药,却入情入理,麻黄散太阳膀胱表寒,附子固摄少阴,并且强肾壮腰,细辛专祛少阴肾寒,如此,表里用功,其病若失。
懂得了原理,我们就能明白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什么能治疗少阴发热,也就是低烧的问题,为什么能治疗受寒腰痛,为什么能治疗过敏性鼻炎,为什么能治疗肝癌,等等。其实,经方一定都是《黄帝内经》的医理之用。读不懂《黄帝内经》,读《伤寒论》也读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