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导言:早餐桌前话信任
今早醒来,我听到约翰·汉弗莱斯(John Humphrys)正在电台中播报:现在是8月26日,星期四,早晨7点钟;接着就听到来自巴基斯坦的最新报道,那儿最近发生了洪涝,我希望我捐出去的那笔款项能起点作用。这时,我丈夫为我递来一杯冲好的咖啡。咖啡粉来自本地超市,袋子上贴着“公平贸易”的标签;牛奶是从门外台阶上拿进来的;水是从自来水龙头里接的。我和丈夫说,我去送孩子们上学,让他尽管上班去,因为他在到达办公地点前,还需要穿过车流去赶火车。孩子们和我一起吃着麦片,麦片不可以太甜,否则有害健康。饭毕,我带他们上楼换衣服,并将饭钱放入孩子们的书包;接着我们一起沿街步行去上学,在“棒棒糖女士”[1]的指引下,我们穿过马路,孩子们冲进了学校。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一份报纸,打开家门,从门垫上捡起几张提前寄到的生日贺卡。
没有信任,我们就会一事无成。我信得过我丈夫会煮一杯正宗的咖啡,且会在上班路上谨慎驾驶。他相信我会照看好孩子,也相信我会像我说的那样把他们送到学校。孩子们也知道,今天是该上学的日子,而且我肯定没有在他们早餐里偷放难吃的葡萄干。
我们既信任那些与我们有联系的人——从未曾谋面的送奶工到学校老师,再到约翰·汉弗莱斯(我们更愿意把他看成我们的朋友),也信任那些与我们没有联系的人——驾车者、BBC驻巴基斯坦记者、自来水处理厂的工人、政府指定的营养师。我们还信任各种机构,如BBC、乐施会、当地学校、超市及其公平贸易认证部门、皇家邮政和货币系统。可我如何能确定明天就是我的生日呢?毕竟在我呱呱坠地的那天,我还不会查看日历。[2]
信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无法做到凡事亲力亲为,也不可能为每一件我们所相信的事查找证据。如果我们求我所求,就必须要有信任。如果我们试图帮助他人,不论受助者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是远在他国的灾民,我们也得有信任。尽管在现代科技社会与传统的封闭社会中,信任模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不论在哪种社会背景下,信任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维持适当的不信任也会有所裨益。诸如我选择标有“公平贸易”的咖啡(至少我是这样的)是因为我不相信大型生产商会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优待工人;我出门时会锁门;我不让孩子们自行选择巧克力早餐;我也不会不叮嘱就让孩子们自己穿好衣服;如果我轻信我丈夫已经给车加了油,就会有困在半途的风险;我虽然知道学校老师会教育和照顾我的孩子,但我不相信他们能提供我倾向的宗教观点(请不要告诉学校这是我说的,因为我不相信他们会做出冷静的反应)。
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有必要正确理解信任。
注释
[1]英国小学门口的交通协管员。——译者注(本书注释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译者注)
[2]原文直译为:“当我哭泣与呕吐时,我没有查看日历。”该句源于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作品中提到“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他的表演分为七个时期,最初是婴孩,在保姆的怀抱中啼哭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