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译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根可食

《本草》原有
164. 萎蕤〔1〕

本草一名女萎,一名荧,一名地节,一名玉竹,一名马薰。生太山山谷,及舒州〔2〕 、滁州、均州〔3〕 ,今南阳府马鞍山亦有。苗高一二尺。茎班〔4〕 。叶似竹叶,阔短而肥厚,叶尖处有黄点;又似百合〔5〕 叶,却颇窄小。叶下结青子,如椒〔6〕 粒大。其根〔7〕 似黄精〔8〕 而小异,节上有须〔9〕 ,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根,换水煮极熟,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萎蕤: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据图,叶互生,应为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或多花黄精P.cyrtonema Hua,它们在河南都作野菜食用。但绘图没有描绘出黄精根状茎的形态,叶脉也不符,我们怀疑该版绘图与原版或有出入。

〔2〕舒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安庆,怀宁、潜山、岳西、宿松、太湖、望江、桐城、枞阳等市县。

〔3〕均州:古代州名,见萧炳(唐)《四声本草》:“萎蕤,补中益气,出均州。”此处应指隋开皇五年(585)改丰州置的均州,治所在武当县,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后废,唐武德复置,治所指今古关门岩东旧均县城。

〔4〕班:通“斑”。

图164 萎蕤

〔5〕百合:见本书第165百合条。

〔6〕椒:见本书第252椒树条。

〔7〕根:实为葳蕤的根状茎。

〔8〕黄精:见本书第220黄精条。

〔9〕须:此处指根。

【译文】

萎蕤,本草名叫女萎、荧、地节、玉竹、马薰。生长在太山的山谷中,以及舒州、滁州和均州,如今南阳府的马鞍山也有分布。植株高一二尺。茎上有斑点。叶像竹叶,但比竹叶宽短、肥厚,叶尖处有黄色斑点;又像百合叶却很窄小。叶腋处结绿色的果实,像椒粒大小。它的根状茎像黄精的根状茎,但略有差别,(差别是它的)节上有根,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萎蕤的根状茎,换水煮到非常熟,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65. 百合〔1〕

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荆州山谷,今处处有之。苗高数尺,干粗如箭,四面有叶如鸡距〔2〕 ;又似大柳叶而宽,青色稀疏。叶近茎微紫,茎端碧白。开淡黄白花,如石榴觜〔3〕 而大,四垂向下覆长蕊,花心有檀色,每一枝颠〔4〕 ,须五六花。子〔5〕 色紫〔6〕 圆如梧桐〔7〕 子,生于枝叶间,每叶一子,不在花中,此又异也。〔8〕 根色白,形如松子壳〔9〕 ,四向攒生,中间出苗;又如葫蒜〔10〕 ,重叠生二三十瓣,味甘,性平,无毒。一云有小毒。又有一种开红花,名山丹〔11〕 ,不堪用。

救饥:采根煮熟,食之甚益人气〔12〕 。又云蒸过,与蜜食之。或为粉,尤佳。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百合:绘图所示为百合科百合属百合变种Lilium brownii F.E.Brown ex Miellez var.viridulum Baker。本条首句所引名称引自多部本草著作,所指究竟为何种,待考。

图165 百合

〔2〕鸡距:鸡腿后面接近鸡爪部分突出的像脚趾样的东西叫鸡距。也有观点认为是斗鸡时加于鸡腿上的距铁。

〔3〕石榴觜:“觜”原指鸟嘴,后引申为形状像鸟嘴的东西,此处指石榴花萼筒的裂片。石榴,见本书第360石榴条。

〔4〕枝颠:此处指花序。

〔5〕子:此处指珠芽,古代曾被误以为种子。

〔6〕色紫:底本无“紫”字,据《政和本草》加。

〔7〕梧桐:梧桐科梧桐属梧桐Firmiana simplex (L.) W. Wight。《政和本草》无“桐”字。

〔8〕“子色紫”句:实际描述的是百合属卷丹Lilium tigrinum Ker Gawl.,这里的“每叶一子”,指生于每叶叶腋的珠芽。

〔9〕松子壳:指松树的球果。

〔10〕葫蒜:即胡蒜,百合科葱属蒜Allium sativum L.。

〔11〕山丹:即百合属渥丹L.concolor Salisb.。

〔12〕人气:指人体阳气。

【译文】

百合,又叫重箱、摩罗、中逢花、强瞿。生长在荆州的山谷中,如今处处都有分布。植株高数尺,茎杆像箭那么粗。叶四面散生,像鸡距;又像大柳叶,但宽,绿色、稀疏。叶片靠近叶柄处微紫色,茎顶端绿白色。开花淡黄白色,像石榴嘴,但比石榴嘴大,花向下四垂遮住长蕊,花心浅红色,每一个花序上有五六朵花。种子紫色,圆形,像梧桐子,长在叶腋里,每一叶的叶腋都长一枚种子,(种子)却不长在花中,这又是奇怪的事。鳞茎白色,形状像松树的球果,从四个方向(向中间)聚集生长,中间发出苗;又像葫蒜,重叠生长,有二三十瓣,味甘,性平,无毒。一说它有小毒。又有一种开红花的百合,名叫山丹,不能用。

救饥:采集鳞茎煮熟,食用百合很能补阳气。又一说鳞茎蒸过后,与蜜一起食用。或者磨成粉,尤其好。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66. 天门冬〔1〕

俗名万岁藤,又名娑罗树,《本草》一名颠勒,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或名巅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生奉高山谷及建州〔2〕 、汉州〔3〕 ,今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长至丈余,延附草木上。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4〕 而细散,皆名天门冬。夏生白花,亦有黄花及紫花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傍。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长二三寸,大者为胜。其生高地,根短味甜,气香者上。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5〕 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亦可服。味苦、甘,性平、大寒,无毒。垣衣〔6〕 、地黄〔7〕 及贝母为之使,畏曾青〔8〕 。服天门冬误食鲤鱼〔9〕 中毒,浮萍〔10〕 解之。

图166 天门冬

救饥:采根,换水浸去邪味,去心煮食。或晒干煮熟,入蜜食尤佳。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天门冬:百合科天门冬属Asparagus 植物。据图和文提供的性状,很难鉴定到具体的种。

〔2〕建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建州天门冬”。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市)。北宋辖境仅有今建瓯市以北的建溪流域及寿宁、周宁等县。

〔3〕汉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汉州天门冬”。唐垂拱二年(686)置,治所在雒县(今四川广汉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汉、德阳、绵竹、什邡、金堂等市县地。

〔4〕丝杉:植物名。据《植物名实图考》:“《演繁露》以枞为丝杉。”枞,今作松科冷杉属冷杉Abies fabri (Mast.)Craib.。供读者参考。

〔5〕蕴(wēn):一种水藻名,疑为金鱼藻科金鱼藻属Ceratophyllum 植物。

〔6〕垣衣:中药名。原植物为真藓科垣衣Bryum argenteum Hedw.。

〔7〕地黄:中药名。见本书第221地黄苗条。

〔8〕曾青:矿物药。原矿物为铜化合物曾青Azuritum.。

〔9〕鲤鱼:即鲤科鲤鱼Cyprinus carpio L.。

〔10〕浮萍:浮萍科浮萍属浮萍Lemna minor L.。浮,底本作“ ”。

【译文】

天门冬,俗名叫万岁藤,又叫娑罗树,《本草》名叫颠勒,或者叫地门冬、筵门冬、巅棘、淫羊食、管松。生长在奉高的山谷中以及建州、汉州,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春天生出藤蔓,像钗股那样粗,长达一丈多,攀援依附在植物上。叶子像茴香叶,非常尖细但疏滑,具倒刺,也有叶粗糙但不具刺的类型。它的叶像丝杉叶,但细小而且散生,(这些类型)都叫天门冬。夏天开白色的花,也有开黄色花及紫色花的类型。秋天结黑色的果实,果实长在基部分枝的旁边。入伏后不开花,只暗暗结果实。它的根白色或黄紫色,如手指粗细,长二三寸,其中根大的品质好。那些生长在高地上的,根短味甜,气味芳香的为上品。那些生长在水边地势低下的,叶子细小,像蕴藻叶,但略呈黄色,根长而且味多苦,气味臭的为下品,也可以服用。味苦、甘,性平、大寒,无毒。垣衣、地黄及贝母是它的使药,畏曾青。如果服天门冬误食鲤鱼而中毒,可以用浮萍来解毒。

救饥:采集根,换水浸去异味,去掉心,煮熟后食用。或者晒干后煮熟,加蜜食用尤其好。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67. 章柳根

本草一名商陆〔1〕 ,一名 音汤 根,一名夜呼,一名白昌,一名当陆,一名章陆,《尔雅〔2〕 》谓之蓫薚音逐汤 ,《广雅》〔3〕 谓之马尾,《易》〔4〕 谓之苋陆。生咸阳〔5〕 川谷,今处处有之。苗高三四尺。干粗似鸡冠花〔6〕 干,微有线楞,色微紫赤。叶青如牛舌,微阔而长。根如人形者有神,亦有赤白二种,花赤根亦赤,花白根亦白。赤者不堪服食,伤人,乃至痢血〔7〕 不已,白者堪服食。又有一种名赤昌〔8〕 ,苗叶绝相类,不可用,须细辨之。商陆味辛、酸。一云味苦,性平,有毒。一云性冷,得大蒜〔9〕 良。

救饥:取白色根切作片子,煠熟,换水浸洗净,淡食,得大蒜良。凡制,薄切,以东流水浸二宿,捞出,与豆〔10〕 叶隔间入甑〔11〕 蒸,从午至亥〔12〕 。如无叶,用豆依法蒸之亦可。花白者年多,仙人采之作脯,可为下酒〔13〕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商陆条下。

【注释】

〔1〕商陆:商陆科商陆属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根的颜色有红、白之分,古代以白根而肥大者为佳,红根有大毒,仅可外用。在中国古代,商陆是服食家所谓的“仙药”。

〔2〕雅:底本两处“雅”字皆讹作“邪”,据《四库》本改。

图167 章柳根

〔3〕《广雅》:三国魏人张揖仿《尔雅》体例编纂的一部训诂书。原书分为上中下3卷,篇目分为19类。取名《广雅》,就是增广《尔雅》的意思。隋代为避隋炀帝杨广讳,改称《博雅》,后复用原名。张揖,字稚让,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人,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任博士。

〔4〕《易》:周代的卜筮之书,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合称三易,今仅存《周易》,即平常所说的《易经》。

〔5〕咸阳:古都邑名,见《名医别录》。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窑店镇一带。

〔6〕鸡冠花:即鸡冠菜。见本书第53条鸡冠菜。

〔7〕痢血:病名。痢疾便中多血或下纯血。亦称赤痢。由热毒乘血所致。

〔8〕赤昌:商陆属Phytolacca 植物。

〔9〕大蒜:百合科葱属蒜Allium sativum L.。

〔10〕豆:豆科大豆属大豆Glycine max (L.)Merr.。

〔11〕甑(zèng):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可以用来放在鬲上蒸煮食物。

〔12〕从午至亥:从午时到亥时。午时,中国古代计时从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亥时,指晚上九点至晚上十一点。

〔13〕“花白者年多”句:查《政和本草》作:“章陆花白,年多后,仙人采用作脯,可下酒也。”

【译文】

章柳根,本草名叫商陆,又叫 根、夜呼、白昌、当陆、章陆,《尔雅》叫它蓫薚,《广雅》叫它马尾,《易》叫它苋陆。长在咸阳有流水的山谷中,如今到处都有分布。植株高三四尺,茎干粗,像鸡冠花的茎干,上面略有线楞,呈淡淡的紫红色。叶子绿色,像牛舌草,略宽而长。根像人形的很神灵,根也有红、白两种颜色。花红的根也红,花白的根也白,根红色的不能服食,会伤人,甚至会导致痢血不止,根白色的适合服食。又有一种叫赤昌的,苗和叶与上种非常相似,但不能服食,必须仔细辨认。商陆味辛、酸。一说味苦,性平,有毒。一说性冷,配大蒜服用较好。

救饥:挖取白色的根,切成片,煠熟,换水浸泡,洗干净,不加盐食用,配大蒜吃较好。凡是制作章柳根,都要切薄片,用东逝的流水浸泡两夜,捞出,与豆叶间隔开放入甑中蒸,从午时蒸到亥时,如果没有豆叶,用豆子依照上述方法蒸也可以。开白花的章柳根生长多年后,仙人就会采它做成脯,可用来作下酒菜。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商陆条下。

168. 沙参〔1〕

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2〕 续山〔3〕 ,并淄、齐、潞、随、归州〔4〕 ,而江淮、荆、湖〔5〕 州郡皆有,今辉县太行山边亦有之。苗长一二尺,丛生崖坡间。叶似枸杞〔6〕 叶,微长而有叉牙锯齿。开紫花。根如葵根,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味微苦,性微寒,无毒。恶防己〔7〕 ,反〔8〕 蔾芦。又有杏叶沙参〔9〕 及细叶沙参〔10〕 ,气味与此相类,但《图经》内不曾记〔11〕 载此二种叶苗形容,未〔12〕 敢并入本条,今皆另条开载。

救饥:掘根,浸洗极净,换水煮去苦味,再以水煮极熟,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沙参:桔梗科沙参属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

〔2〕般阳:般阳县,出《名医别录》。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

〔3〕续山:山名,出《名医别录》。在般阳县境内。

〔4〕归州:古代州名,出《图经本草》药图“归州沙参”。唐武德二年置,治所在秭归县(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辖境相当今湖北秭归、巴东、兴山三县地。

〔5〕湖:古代州名,出《图经本草》。隋仁寿二年(602)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市城区)。辖境相当今浙江湖州市、长兴、安吉二县及德清县东部地。

图168 沙参

〔6〕枸杞:中药名。见本书第307枸杞条。

〔7〕防己:中药名。原植物为防己科千金藤属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根入药。

〔8〕反:即相反,中药学术语。出《神农本草经》。为中药的配伍原则之一,指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副作用。

〔9〕杏叶沙参:见本书第224杏叶沙参条。

〔10〕细叶沙参:见本书第180细叶沙参条。

〔11〕记:底本讹作“该”,据文义改。

〔12〕未:底本讹作“木”,据本书第180细叶沙参条中文字改。

【译文】

沙参,又叫知母、苦心、志取、虎须、白参、识美、文希。生长在河内郡有流水的山谷中及冤句、般阳的续山,淄、齐、潞、随、归州以及江淮、荆、湖州郡都有分布,如今辉县太行山的山边也有生长。植株高一二尺,在山崖和山坡上丛生。叶子像枸杞叶,但比枸杞叶略长而且具叉齿状锯齿。开紫花。根像葵根,赤黄色,中心纯白色而且坚实的药效好。味微苦,性微寒,无毒。恶防己,反蔾芦。又有杏叶沙参和细叶沙参,气味与沙参相似,但《图经本草》没有记载这两种植物叶和苗的形态,我们不敢把它们并入沙参条,今日都分别另立一条收载。

救饥:掘取根,浸泡、清洗得很干净后,换水煮,去除苦味,再用水煮到非常熟,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69. 麦门冬〔1〕

《本草》云: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音加 ,一名禹余粮。生随州、陆州〔2〕 及函谷〔3〕 堤坂肥土石间,久废处有之,今辉县山野中亦有。叶似韭〔4〕 叶而长,冬夏长生。根如穬音矿〔5〕 而白色,出江宁者小润,出新安〔6〕 者大白。其大者苗如鹿葱〔7〕 ,小者如韭。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地黄〔8〕 、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9〕 、苦芙〔10〕 。畏木耳〔11〕 、苦参〔12〕 、青蘘〔13〕 乌老切

救饥:采根,换水浸去邪味,淘洗净,蒸熟,去心食。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麦门冬:根据图文很难判断是百合科山麦冬属Liriope 还是沿阶草属Ophiopogon 植物,但我们调查发现,在河南辉县,以“麦门冬”入药的原植物是麦冬(麦门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f.)Ker Gawl.。

〔2〕陆州:古代州名,见《救荒本草》。疑为唐上元二年(675)改玉山州置的陆州,治所在乌雷县(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乌雷村)。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市东南部、合浦县、防城港市及越南芒街地。768年移治宁海县(今越南芒街东南玉山)。

〔3〕函谷:见《名医别录》。古代历史上有新旧函谷。旧函谷关,战国秦置,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三十里;新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县东一里,汉武帝自灵武县移至此。本书疑指后者。

图169 麦门冬

〔4〕韭:百合科葱属韭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 。

〔5〕穬麦:禾本科大麦属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一个栽培变种。

〔6〕新安:古代地名,见《本草拾遗》。历史上新安多处,此处疑指新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置,治所在休宁县(今安徽休宁县东万安),后移治歙县(今安徽歙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流域及祁门县、江西婺源县地。唐初复改为歙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歙州。后世因以新安为歙州、徽州所辖地之别称。

〔7〕鹿葱:石蒜科石蒜属鹿葱Lycoris squamigera Maxim.。

〔8〕地黄:中药名。见本书第221地黄苗条。

〔9〕苦瓠:中药名。原植物为葫芦科葫芦属小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Standl.var.microcarpa (Naud.)Hara,干燥果皮入药。

〔10〕苦芙:疑为“苦芺”,中药名。原植物为菊科莴苣属蒙山莴苣(乳苣)Lactuca tatarica (L.)C.A.Mey.。

〔11〕木耳:中药名。原植物为黑木耳科黑木耳属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ex Hook)Underw,子实体入药。

〔12〕苦参:中药名。原植物为豆科槐属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根入药。

〔13〕青蘘(xiān g):中药名。原植物是胡麻科胡麻属芝麻Sesamum indicum L.,叶入药。

【译文】

麦门冬,《本草》记载:秦地叫它羊韭,齐地叫它爱韭,楚地叫它马韭,越地叫它羊蓍,又叫禹葭、禹余粮。生长在随州、陆州及函谷的堤岸、山坡上肥沃的土石间,长期废弃的地方多生长,如今辉县的山间荒野中也有生长。叶像韭叶,但长,冬天和夏天都生长。根像穬麦根,但呈白色,江宁产的小而润泽,新安产的大而白。植株大的像鹿葱,植株小的像韭菜。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地黄、车前为它的使药。恶款冬、苦瓠、苦芺。畏木耳、苦参、青蘘。

救饥:采集根,换水浸去异味,淘洗干净,蒸熟,去掉中间的心之后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70. 苎根〔1〕

旧云闽、蜀、江浙多有之,今许州人家田园中亦有种者。皮可绩布。苗高七八尺,一科十数茎。叶如楮〔2〕 叶而不花叉,面青背白,上有短毛;又似苏子叶。其叶间出细穗,花如白杨〔3〕 而长,每一朵凡十数穗〔4〕 ,花青白色。子熟茶褐色。其根黄白色,如手指粗,宿根地中至春自生,不须藏种。荆扬〔5〕 间一岁二三刈,剥其皮,以竹刀刮其表,厚处自脱,得里如筋者煮之,用缉。以苎近蚕〔6〕 种之,则蚕不生。根味甘,性寒。

救饥:采根,刮洗去皮,煮极熟,食之甜美。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苎根:荨麻科苎麻属苎麻Boehmeria nivea (L.)Gaudich.。

〔2〕楮:见本书第310楮桃树条。

〔3〕白杨:见本书第249白杨树条。

〔4〕“凡十数穗”句:古人将苎麻的圆锥花序当成一朵花,花序有数条分枝,被理解为“花如白杨而长,每一朵凡十数穗”。

〔5〕扬:底本讹作“杨”,据《四库》本改。

图170 苎根

〔6〕蚕:蚕蛾科蚕蛾属家蚕蛾Bombyx mori L.。

【译文】

苎根,古代记载苎麻多产在福建、四川、江浙,如今许州普通人家的田园中也有栽种。苎麻的皮可以用来织布。植株高七八尺,一棵有十多根茎杆。叶子像构树叶但不裂,叶面绿色,叶背白色,叶上具短毛;又像苏子叶。叶中间发出细穗,开“花”像白杨的花,但比较长,每一朵“花”共有十多个穗,“花”绿白色。籽实成熟后呈茶褐色。它的根黄白色,像手指粗,宿根在地下,到了春天自己就会发芽生长,不需要收藏种子。荆州、扬州一带一年可以收割两三次,剥下苎麻的皮,用竹刀刮掉表皮,厚的地方自己就会脱落,得到里面像筋一样的麻,这些麻用水煮过后,可以用来搓捻成线。如果在养蚕的周围栽种苎麻,蚕就会不生长。它的根味甘,性寒。

救饥:采集根,刮洗去皮,煮到极熟之后,吃起来味道甜美。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71. 苍术〔1〕

一名山蓟,一名山姜,一名山连,一名山精。生郑山〔2〕 、汉中山谷,今近郡〔3〕 山谷亦有,嵩山〔4〕 、茅山〔5〕 者佳。苗淡青色,高二三尺,茎作蒿簳。叶抪茎而生,梢叶似棠〔6〕 叶,脚叶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花者。根长如指大而肥实,皮黑茶褐色。味苦〔7〕 、甘。一云味甘、辛,性温,无毒。防风,地榆为之使。

救饥:采根,去黑皮,薄切,浸二三宿,去苦味,煮熟食。亦作煎饵。久服轻身〔8〕 ,延年不饥。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苍术:该条文字出自旧《本草》,文字所记为菊科苍术属多种植物。苍术属分种较细,而且有不少分类学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暂时处理如下:其中“开花紫碧色”为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或有黄白者”为近缘的白术A.macrocephala Koidz.。绘图似前一种。

图171 苍术

〔2〕郑山:古代地名,见《名医别录》。指陕西汉中,春秋时称为郑、南郑、郑山,战国时称为汉中。古代本草产区,古代以不同地名记载。

〔3〕近郡:离京城较近的州郡。

〔4〕嵩山:山名,见《图经本草》。今河南嵩山。

〔5〕茅山:山名,见《本草经集注》。即句曲山,在今江苏句容市,道教圣地之一。

〔6〕棠:植物名,待考。

〔7〕苦:底本讹作“若”,据《农政全书》改。

〔8〕轻身:道家认为不食五谷,并辅之服药、导引之术,可以使身轻举而飞升。中国魏晋之后药书中的“药”没有严格区分治病救人的药和服食家为成仙而服用的“仙药”,因此之后中国本草中的这类“仙药”也用来治病救人,描述时难免带有服食家故弄玄虚的成分,这实为中医药的糟粕。苍术即是这种“仙药”之一。

【译文】

苍术,又叫山蓟、山姜、山连、山精。生长在郑山、汉中的山谷中,如今离京城较近州郡的山谷中也有分布,嵩山、茅山产的品质好。植株淡绿色,高二三尺,茎像蒿杆一样。叶子沿茎生长,枝条上的叶像棠叶,基生叶三到五裂,边缘都具锯齿和小刺。开花深紫蓝色,也像刺蓟花,偶尔有见开黄白色花的类型。根长,像手指大小,但比较肥厚结实,根皮黑茶褐色,味苦、甘。一说味甘、辛,性温,无毒。防风、地榆做它的使药。

救饥:采集根,去掉根上的黑皮,切成薄片,浸泡两三夜,去掉苦味,煮熟后食用。也可以做成饵药服食。久服可以令身体轻盈,寿命延长,不饥饿。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172. 菖蒲〔1〕

一名尧韭,一名昌阳。生上洛〔2〕 池泽及蜀郡严道〔3〕 ,戎〔4〕 、卫〔5〕 、衡州并嵩岳石碛上,今池泽处处有之。叶似蒲〔6〕 而扁,有脊〔7〕 ,一如剑刃。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簳,大根傍引三四小根,一寸九节者良,节尤密者佳,亦有十二节者,露根者不可用。又一种名兰荪,又谓溪荪,根形气色极似石上菖蒲,叶正如蒲,无脊,俗谓之菖蒲。生于水次〔8〕 ,失水则枯。其菖蒲味辛,性温,无毒。秦皮〔9〕 、秦艽〔10〕 为之使,恶地胆〔11〕 、麻黄。不可犯铁,令人吐逆。

救饥:采根,肥大节稀,水浸去邪味,制造作果食之〔12〕

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

【注释】

〔1〕菖蒲:天南星科菖蒲属Acorus 多种植物。本条涉及三个种:图为菖蒲Acorus calamus L.,其叶有明显的中肋,描述为“有脊,一如剑刃”。“又一种名兰荪……失水则枯”描述的是石菖蒲A.tatarinowii Schott(该名称在FOC 被处理为A. gramineus 的异名),多生于沼泽或浅水域中;而“石上菖蒲”则为金钱蒲A. gramineus Soland,多生于湿地或石上。

图172 菖蒲

〔2〕上洛:古代地名,见《名医别录》。亦作上雒。春秋时晋邑。即今陕西商州市。西汉置上雒县。

〔3〕严道:古代县名,见《名医别录》。秦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荥经县西五里古城坪。一说即今荥经县。十六国成汉后废。

〔4〕戎: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戎州菖蒲”。疑指南朝梁大同十年(544)置,治所在焚道县(今四川宜宾市,一说在今宜宾县西安边镇),隋大业三年(607)改为犍为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戎州,移治南溪县(今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贞观四年(630)置都督府,州复移治焚道县。天宝元年(742)改为南溪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戎州。辖境相当近四川宜宾、南溪、雷波、金阳等市县以南,直至云南东川、宜良个旧,以及贵州威信、水城、普安、兴义一带。后又两次移治。北宋政和四年(1114)改为叙州。

〔5〕卫: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药图“卫州菖蒲”。北周宣政元年(578)置,治所在汲郡(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为汲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涠洲。贞观元年(627)移置汲县(今卫辉市)。天宝元年(742)改为汲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卫辉、辉县、浚县、淇县、滑县等市县地。

〔6〕蒲:指香蒲科香蒲属(东方香蒲)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

〔7〕脊:指菖蒲叶子的中肋突起,像剑脊一样。

〔8〕水次:交兑漕粮的沿河码头,此处可能指水边。

〔9〕秦皮:中药名。原植物为木犀科白蜡树属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树皮入药。

〔10〕秦艽:中药名。原植物为龙胆科龙胆属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和达乌里秦艽G.dahurica Fisch.等,根入药。

〔11〕地胆:中药名。原动物为芜青科昆虫地胆Meloe coarctatus Motsch.,全虫入药。

〔12〕制造作果食之:按《政和本草》原文作:“其池泽所生,肥大节疏粗慢,恐不可入药,唯可作果盘,盖气味不烈而和淡尔。”

【译文】

菖蒲,又叫尧韭、昌阳。生长在上洛的池塘湖泽及蜀郡严道,戎、卫、衡州和嵩岳的石碛上,如今的池塘湖泽中到处都有生长。叶像蒲叶,但扁,有中脉,看起来像剑刃。根缠绕弯曲而且有节,形状像马鞭的杆子,大根旁边伸出三四条小根,一寸有九节的根好。节密集的根尤其好,也有十二节的,暴露在外面的根不能用。又有一种菖蒲叫兰荪,又叫溪荪,它的根的形状和颜色都极像石上菖蒲,叶也极似蒲,没有突出的中肋,俗名菖蒲。生长在水边,离开水就会枯萎。菖蒲味辛,性温,无毒。秦皮、秦艽可以作它的使药,恶地胆、麻黄。不可与铁器接触,否则食用后会令人呕吐反胃。

救饥:采集根,挑选那些肥大而节稀疏的,用水浸泡,去掉异味,做成果子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草部》条下。

新增
173. 葍子根〔1〕

俗名打碗花,一名兔儿苗,一名狗儿秧,幽蓟〔2〕 间谓之燕葍根,千叶者呼为缠枝牡丹〔3〕 ,亦名穰花。生平泽中,今处处有之。延蔓而生。叶似山药〔4〕 叶而狭小。开花状似牵牛花,微短而圆,粉红色。其根甚多,大者如小箸〔5〕 粗,长一二尺,色白,味甘,性温。

救饥:采根,洗净蒸食之。或晒干杵碎,炊饭食亦好。或磨作面,作烧饼蒸食皆可。久食则头晕、破腹,间食则宜。

【注释】

〔1〕葍子根:旋花科打碗花属Calystegia 植物,似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河南密县俗称狗儿秧,嫩茎叶可作野菜。也有学者鉴定为藤长苗Calystegia sepium (L.)R.Br.,该种也具白色的根,与C. hederacea 相似,备为一说。两种植物的根都富含淀粉,可供酿酒、制糖,尤以冬季出产的为佳。

图173 葍子根

〔2〕幽蓟:明代地名,见《救荒本草》。幽,即幽州。蓟,即冀州,唐开元十八年(730)置,治所在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

〔3〕缠枝牡丹:FOC 将其处理成柔毛打碗花Calystegia pubescens Lindl.。

〔4〕山药:见本书第414山药条。

〔5〕箸:筷子。

【译文】

葍子根,俗名叫打碗花,又叫兔儿苗、狗儿秧,幽蓟一带叫它燕葍根,重瓣的叫缠枝牡丹,也叫穰花。生长在平坦而水草丛杂的湿地中,如今到处都有分布。(藤本)蔓延生长。叶像山药叶,但比较狭小。花的形状类似牵牛花,但略短、圆,粉红色。它的根很多,大的像小筷子那么粗,长一二尺,白色,味甘,性温。

救饥:采集根,洗净蒸熟食用。或晒干捣碎,做成饭食用也好。或磨成面,做成烧饼蒸熟食用都可以。食用时间久了,会令人头晕、腹泻,间隔食用就可以了。

174. 音冒嫂〔1〕

俗名面碌碡〔2〕 音禄轴 。生水边下湿地。其叶就地丛生,叶似蒲叶而肥短,叶背如剑脊样〔3〕 。叶丛中间撺葶,上开淡粉红花,俱皆六瓣,花头攒开如伞盖状〔4〕 。结子如韭花蓇葖〔5〕 音骨突 。其根如鹰爪黄连〔6〕 样,色似墐泥〔7〕 色,味甘。

救饥:采根,揩去皴〔8〕 音逡 毛,用水淘净,蒸熟食。或晒干,炒熟食。或磨作面蒸食皆可。

【注释】

〔1〕 根:花蔺科花蔺属花蔺Butomus umbellatus L.。

〔2〕碌碡:一种农具,用石头做成,用来轧脱谷粒或轧平场地。

〔3〕叶背如剑脊样:指 叶中脉隆起,其横切面甚至呈扁三棱状。

〔4〕花头攒开如伞盖状: 具伞形花序。

〔5〕蓇葖: 的果为蓇葖果,韭的果实为蒴果。

〔6〕鹰爪黄连:中药名。原植物为毛茛科黄连属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根状茎入药。

〔7〕墐泥:用来涂抹塞住门缝的泥。古代北方大多用树枝编柴门,到了冬天须要涂泥塞住缝隙,以御寒风。墐:用泥涂抹塞住。

图174 

〔8〕皴(cūn):这里指物体表面粗糙,有皱褶。

【译文】

根,俗名叫面碌碡。生长在水边地势低下的湿地中。它的叶近地面丛生。叶像蒲叶,但肥厚短小,叶背面像剑脊的形状。叶丛中抽出花葶,花葶上开淡粉红色的花,六枚花瓣,花头聚集在一起开放,像伞盖的形状。结的果实类似韭花的蓇葖果。根像鹰爪黄连的样子,颜色像塞门缝用的泥巴色,味甘。

救饥:采集根,擦去皴毛,用水淘净后,蒸熟食用。或者晒干,炒熟食用。或者磨成面,蒸熟食用都可以。

175. 野胡萝卜〔1〕

生荒野中。苗叶似家胡萝卜,俱细小。叶间撺生茎叉,梢头开小白花,众花攒开如伞盖状,比蛇床子花头〔2〕 又大。结子比蛇床子亦大。其根比家胡萝卜尤细小。味甘。

图175 野胡萝卜

救饥:采根,洗净蒸食,生食亦可。

【注释】

〔1〕野胡萝卜:伞形科胡萝卜属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var.carota 。中国的野胡萝卜可能是由胡萝卜逸生而来。

〔2〕花头:指一个伞形花序。

【译文】

野胡萝卜,生长在荒野中。苗和叶像家胡萝卜,但都细小。叶中间抽出花茎叉,枝条顶端开小白花,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开放,像伞盖的形状,(整个花头)比蛇床子的花头大。结的籽实也比蛇床子的籽实大。它的根比家胡萝卜的根更加细小,味甘。

救饥:采集根,洗净蒸熟后食用,生吃也可以。

176. 绵枣儿〔1〕

一名石枣儿。出密县山谷中,生石间。苗高三五寸,叶似韭叶而阔,瓦陇样。叶中撺葶出穗,似鸡冠苋〔2〕 穗而细小,开淡粉红花,微带紫色。结小蒴儿,其子似大蓝子而小,黑色。根〔3〕 类独颗蒜〔4〕 ;又似枣〔5〕 形而白,味甜,性寒。

救饥:采取根,添水久煮极熟,食之。不换水煮,食后腹中鸣,有下气。

【注释】

〔1〕绵枣儿:百合科绵枣儿属绵枣儿Barnardia japonica (Thunb.)Schult.et Schult. f.鳞茎富含淀粉,可蒸食或酿酒。河南北部农民常用它的鳞茎与红糖共煮食用,味甜美。

〔2〕鸡冠苋:即鸡冠花。见本书第53鸡冠菜条。

〔3〕根:此处指百合科植物的鳞茎。

〔4〕独颗蒜:即大蒜。见本书第167商陆条下注。

〔5〕枣:见本书第362枣树条。

【译文】

绵枣儿,又叫石枣儿。产于密县的山谷里,长在石头间的泥土中。植株高三五寸。叶像韭叶,但宽,呈瓦楞的样子。叶中间撺出花葶,抽出花穗,像鸡冠苋的花穗,但比较细小。开花淡粉红色,略带紫色。结小蒴果,它的种子像大蓝的种子,但小,黑色。根(鳞茎)像独颗蒜;形状又像大枣,但颜色是白色的。味甜,性寒。

图176 绵枣儿

救饥:采挖根(鳞茎),加水长时间煮,煮到熟透的时候才食用。如果煮时不换水,食用后腹中会胀鸣,有下行的气体。

177. 土圞儿〔1〕

一名地栗子。出新郑山野中。细茎延蔓而生。叶〔2〕 似绿豆叶,微尖 ,每三叶攒生一处〔3〕 。根似土瓜儿〔4〕 根,微团,味甜。

救饥:采根,煮熟食之。

图177 土圞儿

【注释】

〔1〕土圞儿:豆科土圞儿属土圞儿Apios fortunei Maxim.。块根富含淀粉及糖,可供食用及代替面粉做糕点。

〔2〕叶:这里指复叶上的小叶。

〔3〕三叶攒生一处:此处指三小叶复叶,古人没有复叶概念,认为是三片叶子攒生在一起。

〔4〕土瓜儿:葫芦科栝楼属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Maxim.。

【译文】

土圞儿,又叫地栗子。产新郑的山地和荒野中。藤蔓细小,蔓延生长。叶像绿豆叶,略微尖,每三小叶攒生在一起。根像土瓜儿根,微圆,味甜。

救饥:采挖根,把根煮熟后食用。

178. 野山药〔1〕

生辉县太行山山野中。妥他果切 藤而生。其藤似葡萄〔2〕 条稍细,藤颇紫色。其叶似家山药〔3〕 叶而大,微尖。根〔4〕 比家山药极细瘦,甚硬,皮色微赤,味微甜,性温、平,无毒。

救饥:采根,煮熟食之。

治病:今人与《本草·草部》下薯蓣同用。

【注释】

〔1〕野山药:薯蓣科薯蓣属薯蓣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的野生类型。

〔2〕葡萄:见本书第350葡萄条。

〔3〕家山药:即栽培的山药。见本书第414山药条。

〔4〕根:指野山药的块茎(tuber)。

【译文】

野山药,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地和原野中。藤蔓蔓延生长。它的藤蔓像葡萄藤,但比葡萄藤略细,颜色非常紫。它的叶像家山药叶,但比较大,略尖。根比家山药根还细瘦,很硬,皮的颜色微红,味略甜,性温、平,无毒。

救饥:采挖根,煮熟后食用。

治病:现在的人们利用野山药,与《本草·草部》条下的薯蓣用法相同。

图178 野山药

179. 金瓜儿〔1〕

生郑州田野中。苗似初生小葫芦〔2〕 叶而极小,又似赤雹儿〔3〕 叶。茎方。茎叶俱有毛刺。每叶间出一细藤〔4〕 ,延蔓而生。开五瓣尖碗子黄花。结子如马 〔5〕 音雹 大,生青熟红。根形如鸡弹〔6〕 ,微小,其皮土黄色,内则青白色,味微苦,性寒,与酒相反。

救饥:掘取根,换水煮,浸去苦味,再以水煮极熟,食之。

【注释】

〔1〕金瓜儿:葫芦科赤爮属赤爮Thladiantha dubia Bunge。

图179 金瓜儿

〔2〕葫芦:葫芦科葫芦属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Standl.。

〔3〕赤雹儿:即本条金瓜儿,现作“赤爮”。

〔4〕细藤:此处指葫芦科植物的卷须。

〔5〕马 :见本书第202马 儿条。

〔6〕鸡弹:即鸡蛋。

【译文】

金瓜儿,生长在郑州的田野中。植株像初生的小葫芦苗,但叶非常小;又像赤爮儿叶。茎方形。茎和叶上都长有毛刺。从每片叶的中间伸出卷须,蔓延生长。开黄花,尖碗形,花瓣五枚。结的果实像马 儿那么大,生时绿色,熟后变成红色。根的形状像鸡蛋,比鸡蛋略小,它的皮呈土黄色,内部则是青白色,味微苦,性寒,与酒相反。

救饥:挖取根,换水煮,浸泡,去掉苦味,再用水煮到熟透,才能食用。

180. 细叶沙参〔1〕

生辉县太行山山冲〔2〕 间。苗高一二尺,茎似蒿簳音秆 。叶似石竹子叶而细长;又似水蓑与莎同,音梭 衣叶,亦细长。梢间开紫花。根似葵根而粗,如拇音母 指大,皮色灰,中间白色,味甜,性微寒。本草有沙参,苗叶茎状,所说与此不同,未敢并入条下,今另为一条,开载于此。

救饥:掘取根,洗净,煮熟食之。

治病:与《本草·草部》沙参同用。

【注释】

〔1〕细叶沙参:桔梗科沙参属细叶沙参Adenophora paniculata Nannf.,现FOC 将其处理为A.capillaris Hemsl.subsp.paniculata (Nannf.)D.Y.Hong et S.Ge。

〔2〕山冲:指太行山的山间平地。

【译文】

细叶沙参,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间平地中。植株高一二尺。茎像蒿杆。叶像石竹子的叶,但较细长;又像水蓑衣的叶,也比水蓑衣的叶细长。枝条中间开紫色花。根像葵根,但较粗,拇指大小,外皮灰色,里面白色,味甜,性微寒。本草中有沙参,所描述的苗、叶和茎的形态与本种不同。我们不敢将它们并入沙参条下,因此另立一条,记载于此。

救饥:挖取根,洗干净,煮熟后食用。

治病:效用与《本草·草部》沙参相同。

图180 细叶沙参

181. 鸡腿儿〔1〕

一名翻白草。出钧州山野中。苗高七八寸,细长。锯齿叶硬玉诤切 厚,背白,其叶似地榆叶而细长。开黄花。根如指大,长三寸许,皮赤内白,两头尖 ,味甜。

救饥:采根煮熟食,生吃亦可。

【注释】

〔1〕鸡腿儿:蔷薇科委陵菜属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其根肥厚,常呈纺锤状,富含淀粉,可供食用。

【译文】

鸡腿儿,又叫翻白草。产自钧州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七八寸,细长。叶硬而厚,边缘有锯齿,叶背面白色,它的形状像地榆叶,但比较细长。开黄色花。根像手指粗细,长三寸左右,外皮红色,里面白色,两头尖而狭,味甜。

图181 鸡腿儿

救饥:采挖根,煮熟食用,生吃也可以。

182. 山蔓菁〔1〕

出钧州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茎叶皆莴苣色。叶似桔梗叶,颇长 而不对生;又似山小菜叶,微窄。根形类沙参,如手指粗,其皮灰色,中间白色,味甜。

图182 山蔓菁

救饥:采根煮熟食,生亦可食。

【注释】

〔1〕山蔓菁:桔梗科沙参属荠苨Adenophora trachelioides Maxim.。

【译文】

山蔓菁,产自钧州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一二尺。茎、叶都像莴苣的颜色。叶子像桔梗叶,相当尖长,但不对生;又像山小菜叶,略窄。根的形状像沙参,如手指那么粗,外皮灰色,里面白色,味甜。

救饥:采挖根,煮熟后食用,生的也可以食用。

183. 老鸦蒜〔1〕

生水边下湿地中。其叶直生,出土四垂。叶状似蒲而短,背起剑脊〔2〕 。其根形如蒜瓣,味甜。

救饥:采根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老鸦蒜:待考。本条文字描述的植物形态疑似石蒜科石蒜属石蒜Lycoris radiata (L'Hér.)Herb。河南北部又有俗名叫“老鸹蒜”,“老鸦”、“老鸹”都是乌鸦的俗名。该种鳞茎有毒,河南、山东一带农民多次浸泡处理后作野菜食用,味美。但文中对老鸦蒜鳞茎是否有毒没有特别交待,而且石蒜磷茎近球形,直径只有1—3厘米,与绘图所示形态明显不同。绘图所示磷茎形态似百合科百合属野百合Lilium brownii F. E. Brown ex Miellez var.viridulum Baker。野百合磷茎可供药用或食用。以上两种备考。

〔2〕背起剑脊:指石蒜的叶子背面有突出的中脉,像剑脊一样。

图183 老鸦蒜

【译文】

老鸦蒜,生长在水边地势低下的湿地里。(萌发时)叶直立生长,出土长大后即向各方垂下。叶子的形状像蒲草,但比蒲草叶短,叶背面有隆起的剑脊。根(鳞茎)像蒜瓣,味甜。

救饥:采挖根(鳞茎)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84. 山萝卜〔1〕

生山谷间,田野中亦有之。苗高五七寸,四散分生茎叶〔2〕 。其叶似菊〔3〕 叶而阔大,微有艾香,每茎五七叶排生如一大叶〔4〕 。稍间开紫花。根似野胡萝卜根而黪白色,味苦。

救饥:采根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注释】

〔1〕山萝卜:川续断科蓝盆花属日本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Fisch.ex Roem.et Schult.,《中国植物志》据此将Scabiosa 的中文属名定为蓝盆花属。

图184 山萝卜

〔2〕茎叶:从图上看,此处的茎当指叶柄。

〔3〕菊:见本书第238菊花条。

〔4〕“每茎五七叶”句:根据图中描绘,这句描述的是:叶片深裂,裂片5—7。

【译文】

山萝卜,生长在山谷中,田野中也有。植株高五到七寸。茎(叶柄)和叶向四面散生。它的叶像菊叶,但比较宽大,略微有艾草的香味,每一茎(叶柄)上五到七枚叶(五到七深裂)排列成一片大叶。枝条中间开紫花。根像野胡萝卜的根,但为暗白色,味苦。

救饥:采挖根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去掉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85. 地参〔1〕

又名山蔓菁。生郑州沙岗间。苗高一二尺。叶似初生桑科〔2〕 小叶,微短;又似桔梗叶,微长。开花似铃铎〔3〕 样,淡红紫色。根如拇〔4〕 指大,皮色苍,肉黪白色,味甜。

救饥:采根煮食。

【注释】

〔1〕地参:桔梗科沙参属荠苨Adenophora trachelioides Maxim.。该种与本书第182山蔓菁条文字描述相似,附图相近,也有名山蔓菁,似为同种植物。

〔2〕桑科: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桑科Moraceae植物,而是指桑树的枝条。桑,见本书第323桑椹树条。科,通棵。

〔3〕铃铎:古代乐器名,一种大铃,宣布教令或有战事时使用。

〔4〕拇:底本讹作“母”,据《四库》本改。

【译文】

地参,又叫山蔓菁。生长在郑州的沙岗间。植株高一二尺。叶像初生桑枝上的小叶子,略短;又像桔梗叶,略长。开花像铃铎的形状,淡红紫色。根像拇指粗细,皮灰白色,肉为暗白色,味甜。

救饥:采挖根,煮熟后食用。

图185 地参

186. 獐牙菜〔1〕

生水边。苗初搨地生。叶似龙须菜叶而长窄,叶头颇团而不尖,其叶嫩薄;又似牛尾菜叶,亦长窄。其根如茅根〔2〕 而嫩,皮色灰黑,味甜。

救饥:掘根,洗净煮熟,油盐调食。

【注释】

〔1〕獐牙菜:泽泻科泽泻属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或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e (Sam.)Juz.的早春幼苗。外国学者鉴定为龙胆科獐牙菜属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 (Sieb.et.Zucc.) Hook. f. et. Thoms. ex C. B. Clarke,殊误,《中国植物志》也沿用这个结果。

〔2〕茅根:《农政全书》作“芽根”,《植物名实图考》作“牙根”,疑各个版本均为“茅芽根”之漏刻。茅芽根,见本书第233茅芽根条。

图186 獐牙菜

【译文】

獐牙菜,生长在水边。幼苗最初铺地生长。叶像龙须菜叶,但比较狭长,叶顶端略圆,不尖,它的叶嫩而薄;又像牛尾菜叶,但较狭长。根像白茅根,但较嫩,皮灰黑色,味甜。

救饥:挖根,洗净煮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187. 鸡儿头苗〔1〕

生祥符西田野中。就地妥他果切 秧生。叶甚稀疏,每五叶攒生〔2〕 ,状如一叶,其叶花叉,有小锯齿。叶间生蔓,开五瓣黄花。根叉甚多,其根形如香附子〔3〕 而须长,皮黑肉白,味甜。

救饥:采根,换水煮熟食。

图187 鸡儿头苗

【注释】

〔1〕鸡儿头苗:蔷薇科委陵菜属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var.sericophylla Franch.。该植物具3小叶,小叶边缘有缺刻状锯齿,侧生的两片叶子再2深裂,犹如5枚小叶。有学者鉴定为匍枝委陵菜P. flagellaris Willd.,但该种河南罕见,欠妥。

〔2〕五叶攒生:此处应为五出掌状复叶。叶,指小叶。

〔3〕香附子:中药名。原植物为莎草科莎草属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块茎入药。

【译文】

鸡儿头苗,生长在祥符西部的田野中。植株铺地生长。叶很稀疏,五叶簇生,形状似一枚叶,叶上有分裂,边缘有小锯齿。叶中间生出藤蔓。开黄色的花,花瓣五枚。根分枝很多,根的外形像香附子,但须很长,根皮黑色,肉白色,味甜。

救饥:采挖根,换水煮熟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