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广而告之
当然,韩宣武还不知道这些内情,然而心神传来的示警也足以打消他直接动手的念头。
就在他琢磨着怎么办的时候,刘景忠忽然放下毛笔,合上药经,又将几张纸放到蜡烛上点燃,烧成灰倒进痰盂里。
做完这些,他拿着另一叠纸张,站起身来,走到书橱前,鼓捣了几下,书橱便忽然露出一方暗格。
暗格大约一尺见方,里面放着几摞册子和一些金条。
韩宣武以为刘景忠要把东西放在暗格里。
可是也不知刘景忠在暗格里做了什么手脚。
下一秒,就见书房东边墙角下的一块三尺见方的地砖,忽然无声无息露出一块凹槽。
刘景忠走过去,把纸张放进凹槽里压紧,然后回到暗格处鼓捣了一下,地砖又悄无声息的恢复原样。
然后他关上暗格,吹灭蜡烛,最后离开了书房。
“这刘景忠真是好狡猾!”
韩宣武若不是亲眼所见,也一定会以为那暗格才是藏东西的地方,完全想不到它只是掩人耳目。
不过能让一个三品高官如此小心慎重。那藏起来的东西一定是要命的玩意。
想到这里,韩宣武兴趣大增,身体升到地面后,立即走到书橱前,神识一扫,便发现木板上的机关所在,轻易的打开暗格。
接着他看也不看暗格里的东西,伸手在里面敲敲打打。
片刻后,他发现暗格左下角有一块青砖似乎可以活动。
韩宣武心中一喜,立即手上发力向下按去,青砖果然缓缓凹陷了半寸。
他再向书房东边看去,只见那层地砖也随之沉了下去。
藏在凹槽里的是几本册子和一摞写满字的纸张。
韩宣武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毫不犹豫的从最上面的零散纸张开始看起。
尽管他没看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大体猜测,但在看到上面记载的内容后,韩宣武还是吓了一大跳,不禁为户部官员沆瀣一气,贪腐之严重猖狂,感到极度震惊。
没错,这上面记载的是户部上下大小官员漂没钱粮后的分赃记录。
数目之大,随便一张上都动辄万两以上。
韩宣武粗略算了一下,仅同治初年至今,户部至少贪污了近三百万两白银。
看完这些,他又翻开蓝皮册子,仔细看了一会儿后,发现这好像是户部小金库的账本。
至于为什么刘景忠会掌管这种要命的账册。
韩宣武大约知道一些内情。
刘景忠的祖父在乾皇时曾任户部尚书。其父亲刘温清也曾在户部任职,后转任军机参赞大臣。他本人如今更是三品户部侍郎。
由于刘家祖孙三代都是户部出身,可以说根正苗红,因此在户部大小官员眼中没有比他更可靠的人了。
再加上刘景忠官职地位够高,正是掌管小金库账册的最佳人选。
有了这些账册,韩宣武觉得扳倒刘景忠一点也不难。但关键是速度要快。
牢房里环境太差,他在里面一天也不想多待。
韩宣武想了一会儿,心里面大体有了一个想法。
很快,他悄悄的离开了刘府。
半个时辰后,他从一家成衣铺里取了一套六品朝服,接着直奔一间卖文房四宝的书铺而去。
又过了两刻钟时间,韩宣武出现在一家规模很大的书铺。
找齐笔墨纸砚后,他磨墨润笔,开始在白纸上快速书写起来。
随着一行行工整漂亮的小楷在纸上出现,一场轰动天下的户部贪腐窝案徐徐拉开帷幕。
次日五更天,天还黑蒙蒙的一片,紫禁城东华门外,已经满满站了一大片上朝官员。
不到京师不知道官多,放眼望去最少上千官员站在东华门外。
而离东华门最近的是大斋朝一品二品三品大员,紧跟在他们后面的却是奏事处官员,还有各部院衙门递奏官,再就是各省提塘官。
这些人后面才是三品以下京官站的地方。
这时候,脸上做了伪装的韩宣武身上穿着六品朝服,大摇大摆的走进了人群里。
五更天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视线非常昏暗,因此大斋的官老爷们谁也没发现混进去了一个异类。
混进人群后,韩宣武神识一开,方圆三丈范围尽收眼底。他如鱼得水的专找景族大臣靠过去。
有时仅仅一个擦肩而过或者无意间的触碰,某个景族大臣怀里就突然多出几张叠好的纸条。
两刻钟后,韩宣武已经顺利送出三百多纸条。这些纸条上记载着部分账本内容和账本存放地点。
令人吃惊的是时间过去这么长了,可这些大臣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察觉到他的小动作。
这时候,也许有人已经发现了怀里的纸条,也看到了上面的内容。
可能因为种种缘故不敢声张。
韩宣武管不了那些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仍然按照计划一步步推进着。
大约又过了一刻钟,他将手头上的纸条几乎发完了。
此时计划已经到了最后一步。
只见韩宣武凑到人群最密集地方,忽然掏出一大把纸条往天上一扔,接着迅速离开这里。
“这是什么东西?”
“咦,谁扔的纸条?上面写着什么?
“天色太暗看不清!”
“走,去有灯笼的地方,照着看看!”
就在大斋官员们竞相捡拾纸条的时候,一道醇厚有磁性的中年男声突然十分诧异的大喊道:
“咦,我怀里怎么忽然多了几张纸条。大家赶快看看你们怀里是不是也有这些纸条?”
“哎呀!我怀里也有!”
“我也是!”
“还有我!”
就在东华门风暴将起之时,韩宣武已经悄悄离开了这里。
这正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因为某人的缘故,当天有太多官员看到了纸条上的内容。
由于这上面记载的户部贪腐小金库的内容实在太劲爆了,使得朝廷想压都压不下来。
因此,当在某处找到藏匿的账册后,大斋朝最顶层的权力动物们难得意见统一,一致决定将户部所有涉事官员通通摘去顶带,然后在以最快的速度把案子结了,尽可能减少这事对朝廷信誉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