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青年时代(1)
我喜欢争论,我喜欢辩论,我不希望任何人干坐在那儿,一味地附和我,那不是他们的工作。
——撒切尔夫人
年少时的平民生活
历代历届英国首相自罗伯特·沃波尔爵士到现在,只有一点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即对他们执政期间所发生的每个灾难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尽管一个政府所取得的成就或遭遇的失败从理论上讲是集体的事,但责任最后实际还是在唐宁街10号,还是落到现任首相的头上。
这对首相虽说不公平,然而却可使人们判断他们作出的决策正确与否。这种情形使得大多数首相在任期结束时都看上去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要老出10岁,显得面色苍白、体态臃肿,而且精力衰竭。
然而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她职期间却是个例外,她不仅在治国成绩上文治武功、成绩斐然,而且变得更有力、更大胆、更加容光满面,在唐宁街10号安然度过了一个个年头;并且在1983年6月9日竞选连任胜利后,带着一种长久以来就曾注视着梦寐以求的某种神圣东西的战斗者的坚定信念开始了她的第二个任期。
1979年5月,她成为英国第一个女首相。首相的生活足以使强壮的男子不堪重负。而她一周工作7天,每天规定工作20小时。她朋友很少,没有什么嗜好,除了家庭,她对任何政治以外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姑且不论她关于医治英国病的论点正确与否,单就她对她自己的信条的矢志不移,也是令人钦佩的。她不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在政治上丝毫不讲妥协。
她对世界的看法非常简单,这个世界之正确与谬误、善与恶从来就是泾渭分明,决不存在中性。这是一幅深深染上了基督教的基本信条色彩的图景,在这幅图景中,她看到了欧洲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潮流是20世纪的一大威胁。
在从政之初,她并没有想当首相的雄心。她曾想寻找某个什么人,希望通过他把她非常热爱的祖国从社会主义的威胁中拯救出来。当她发现在保守党领袖中没有人具有勇气冒着声名扫地的危险,以采取可能会不得人心的必要手段来扭转这种潮流时,她自己就站了出来。
她曾说:“如果没有什么人对我评头论足、说长道短,我这人就没味儿了。世界上每个人一生中所干的事都会招来物议,如果你只是想博得人们的喜欢而不愿惹来攻击,那在这个世界上你就以无所事事而终吧。”
玛格丽特企图恢复某些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价值观念,并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自尊自爱,自力更生。永远想着帮助他人、永远想着改善自己,并且通过勤奋工作来达到这一点。他们应决心成为这个社会出类拔萃的成员,这并不是有什么人要他们这么做,而因为那是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对自己的家庭负起责任,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如果这一切都做到了,那对我来说就是具备了一种优良社会的基础了。”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从小就培养起了这种价值观念,还在父亲的膝头上就懂得了对企求名望的蔑视,她领导这个国家时所体现出来的性格和态度都是来自她的家乡格兰瑟姆,来自她那青少年时期孤独而又有些沉闷的家庭气氛,来自她那严厉而又专制的父亲。
玛格丽特的父亲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店主,她是他与他的妻子的第二个女儿。她的父、母亲是严谨而又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徒,在林肯郡小市镇的贫民区中一个热闹的十字路口开设一家食品杂货店。他们的每一样财产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精打细算的结果。
这种可贵的家风继承了玛格丽特外祖母那维多利亚式的严谨、廉洁和一丝不苟地工作的思想,并且支配着她的生活,尽管这种思想显得有些过时,她一有机会就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她的外孙女们。在玛格丽特生活的最初10年中,她的外祖母与她家一起生活,而她深深影响了玛格丽特价值观念的形成。
192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兹,也就是后来的撒切尔夫人出生,她出生在英国的格兰舍姆镇一个并不算富有的小业主家庭,她家世代都信仰基督教。
这个小镇始建于撒克逊时代,那还是丹麦人建设的一个地区中心。在12世纪期间,北大路开始改道,从镇中间穿过,从此,在地图上就标明了格兰舍姆小镇的位置。这个小镇,交通运输一直是它的主要行业。
在18世纪时,在小镇开凿了运河,从外地把煤、焦炭和石头等都运进了格兰舍姆小镇,同时也把玉米、面粉、麦芽、羊毛和牛奶等源源不断地运了出去,小镇从此有了可靠的经济收入。
但是,格兰舍姆小镇大规模的发展,那还是在1850年修建了铁路之后。铁路的运输带动了小镇大的发展。
在格兰舍姆镇上,最具有特点和最有意义的建筑,是那金碧辉煌的市政大厅,还有耸立在它前面的格兰舍姆最著名的儿子伊萨克·牛顿爵士的一座塑像。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只是一个小店主,她的母亲比阿特丽斯·史蒂芬森在出嫁前做过裁缝。上溯家谱,她的祖父是鞋匠出身,外祖父当过铁路路警。从各种情况看来,这只是一个不很富裕的笃信基督教的小业主家庭。
所以说,撒切尔夫人绝非生来的统治者,她缺乏先天条件,没有丘吉尔等多数保守党领袖那样显赫的家族背景。但正是这样的闭塞小城镇,这样的仅够温饱的小业主家庭,这样的勤劳俭朴、乐于助人的父母,才塑造了玛格丽特与众不同的个性与品德,培养了她那无坚不摧的勇气与高度的责任心,形成了她那套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念。
玛格丽特的父亲有7个弟妹,他是大哥,13岁时就被迫辍学外出谋生。由于手头资本有限,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只好从事食品杂货买卖。他跟比阿特丽斯·史蒂芬森结婚后,夫妻俩全力以赴地经营一爿小食品店,过着克勤克俭、聊以糊口的生活。
据撒切尔夫人后来回忆,当时她家既没有房前花园、浴室和室内厕所,也没有热自来水,家具都是一些从旧货市场上买来的笨重、过时的低档品,厨房面积很小。所以,罗伯茨在当时确是英国千万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家庭之一。
但是,维系这一平凡之家的男女主人,却都很不平凡。艾尔弗雷德·罗伯茨的生活方式、道德信念、思想作风都在幼小的玛格丽特的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50多年后,当撒切尔夫人搬进英国首相府伦敦唐宁街10号时,她一再表示,她的信仰和使她获胜的信念与父亲的教诲和罗伯茨家族保守主义的价值观的影响息息相关。
她说道:“我把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的父亲。”而当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五年之后,她在大不列颠的权威如日中天,在国际舞台上也声势显赫,但她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对自己在格兰瑟姆的丰富童年生活迄未须臾忘怀。
她在答复电视记者的提问时,曾不胜感慨地回顾道,她一生念念不忘的,是父亲那“正直诚实的品德”。她说道:“他教导我必须首先寻求我的信仰,然后把它付诸实践。在关键问题上不要妥协让步。”
的确,撒切尔夫人学习做首相,正是从学习她父亲开始的,是从格兰瑟姆的童年生活开始的。
根据玛格丽特的记忆所及,她父亲在辛勤经营食品店的同时,贪婪地猎取知识。罗伯茨先生是“她所熟悉的人中读书最多的人”。他广泛阅读政治类书籍,平时还爱看传记和历史方面的书。罗伯茨夫妇除是严谨、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徒外,还积极参加当地的教会活动。
罗伯茨先生也热心地方上的政治活动。玛格丽特两岁时,她父亲就当选为格兰瑟姆市镇自治议会的议员,而且一干就是25年,1943年,罗伯茨先生成为格兰瑟姆市的市长。
他在商业上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他在这个小市镇上的艰苦创业史,他言行一致、乐于助人、自强不息、勤慎肃恭的为人处世的风格,成为格兰瑟姆镇上居民的精神楷模。这一切,都不能不对幼小的二女儿玛格丽特产生巨大的影响。
玛格丽特在小的时候非常乖,每当阳光透过菩提树叶照进房间,她的妈妈、姐姐或者在店里干活的其他人,都不时过来搂抱她或者塞给她一块糖。
在格兰舍姆小镇,玛格丽特有生以来第一个清晰的记忆是关于交通的记忆。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小玛格丽特坐在婴儿车里,大人推着她穿过小镇来到公园。她在路上看到了格兰舍姆镇的繁忙场面,那就是斑驳的色彩,穿梭般的车流,来往的人群,还有喧闹的嘈杂声,互相交织在一起。
这是一个快乐的记忆,有一种田园诗般的朦胧,使首次置身于外部世界的小玛格丽特产生了良好的感觉。
小玛格丽特的父亲罗伯兹世世代代都是北安普敦的鞋匠,当时那里是一个巨大的制鞋业中心。罗伯兹当初本想当老师的,但家里供不起他上学,于13岁辍学。他到欧德尔学校的食品店做工,这是一所不错的私立学校。
1913年,罗伯兹当上格兰舍姆一家食品店的经理。他当时一个星期挣14先令,12先令用于食宿、一先令积攒起来,剩下的一先令才用来零花。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罗伯兹是一个赤诚的爱国者,他至少六次报名参军,每次都由于健康原因被拒绝。
罗伯兹来到格兰舍姆小镇四年后,在当地的卫理公会教堂认识了后来的妻子比阿德利丝·艾塞耳·斯蒂芬逊。她是一个裁缝,自己开了一家店。1917年,罗伯兹与比阿德利丝·艾塞耳·斯蒂芬逊在他们相识的那座教堂结婚。
比阿德利丝·艾塞耳·斯蒂芬逊很节俭,至1919年他们就能够利用抵押贷款在白帕娜特买下他们自己的店。他们的家就在店的楼上。
1925年10月13日,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玛格丽特就诞生在这里。然而,夫妻俩做梦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个小女儿竟然成为叱咤风云的英国女首相。
后来,罗伯兹的经营又扩大了,店里请了3个店员,童年的小玛格丽特也会忙着帮助大人把茶、糖或饼干分装成一磅或两磅的小袋,以使顾客买这些食品时不耽误时间。
玛格丽特在柜台前忙着时,窗外不远处的通往北方的铁路上不时有列车隆隆驶过。她干起活来从未感到厌烦,经常觉得很快乐。她的家人都在勤奋工作,只要店里繁忙,她随时参与帮忙。
在房子的后部有一个凉爽房间,他们称作“老面包房”,那里挂着咸肉,需要剔骨,切成细片。整个房间里弥漫着香料、咖啡和熏肉的宜人香味。
住在商店的楼上,小玛格丽特可以比其他阶层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见到父母。无论是吃早饭时,还是吃午饭时,或者是下午喝茶或吃晚饭时,她都能见到父亲。
父亲对女儿非常关心和疼爱,全家人在一起和睦快乐,周末一起外出做礼拜、郊游、参加音乐会、举行家庭音乐会,有时父亲甚至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他们更多的时间是用来交谈。
在这个家庭里,父亲道德高尚,妈妈性情贤淑,他们恪守着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节俭、克制、爱国、富有责任感,他们把这个家操持得井井有条。
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在家里从不懒散。一方面是因为家人认识到懒散是罪过,另一方面是因为总有很多活要干。
小玛格丽特还向妈妈学习做家务。妈妈教玛格丽特熨烫男衬衫,还教她不损害刺绣的熨烫方法。
妈妈在火上把大而扁平的熨斗烧热,并告诉玛格丽特一个秘密:在熨斗上涂大约6便士硬币那么大小的一块蜡,这样烫出的亚麻制品特别光亮。
玛格丽特在白帕娜特的家不仅每天打扫,而且每年春季进行大扫除,为的是把平时打扫不到的死角打扫干净。她还能把地毯吊起来抽打。
妈妈从拍卖行买来的红木家具质量很好,她和妈妈用温水和醋质混合液刷洗,然后上光。
玛格丽特童年生活清淡艰苦,家里没有洗澡间、自来热水和室内厕所,她也没有值钱的玩具、服装。这并不是罗伯兹没有钱,而是他执意为女儿养成一种节俭朴素、拼搏向上的习惯。
她们家从不浪费东西,什么都量入为出。一般来说,对一个家庭的最过分的挖苦莫过于说这一家子太“小气和吝啬”了,他们却从不以为耻,还因此而自豪。
战时的艰苦对她家来说并未有太大影响,甚至能节省出来一些食物,并将它们分送给孤寡老人或病人。他们听收音机时记下节约型的菜谱,如“伍顿爵士土豆饼”,这是以战时的粮食部长命名的一道节约型的菜。
她父亲不仅参加教会发起的募捐,而且还常作为市议员或以个人名义参加募捐。而她最喜欢参加的是圣诞儿童食品救助团募捐,为生活困难的孩子募捐。
妈妈是一位出色的家庭厨师,而且很有条理。妈妈一周烤两次面包,还烤制馅饼、蛋糕等糕点。她的家制面包颇有名气,她的姜汁面包也一样享有美名。
妈妈是个专业裁缝,玛格丽特穿的大部分衣服是她缝制的。那时有两种很好的衣服式样,一种叫新款,一种叫巴特里克。
在格兰舍姆和诺丁汉的减价市场上可以用便宜的价格买到质量很好的布料。所以家里人的衣服花钱不多,质地不错,且款式时髦。
玛格丽特的空闲时间比其他孩子要少,但她喜欢独自一人长时间散步。
玛格丽特喜欢乡间的美景并在其中陶醉于自我思考。有时她沿曼索普路走到镇子外边去,然后走到镇的北部,从北大路回来。有时漫步走上霍尔山,到那里采集野蔷薇或黑莓。
如遇下雪,那里还可以滑雪橇。
玛格丽特成名之后,面对无数次的记者采访,她虽然很少提及母亲,但显然这位只会吃苦耐劳、不爱抛头露面的家庭主妇对自己女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