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女性生理特征
一、生殖器的构造与功能
1.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官包括阴门和阴道。阴门是指阴道以外的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蒂、前庭。
(1)阴阜:阴阜位于下腹部,耻骨的前方,主要是由皮下脂肪构成,在青春发育期后就开始长出阴毛,形态很像一个倒三角形,向下到阴唇上及四周也部分长毛和男性阴毛呈菱形不同,主要和性荷尔蒙的机能有关。
(2)阴唇:是由褶叠状的皮肤所形成,又可分为大阴唇和小阴唇两部分。大阴唇自阴阜向尾背部方向延伸,外面生有毛并且色素较多而色暗,内面平滑有皮脂腺分布,小阴唇在大阴唇之内,是由海绵体所构成,其形状大小,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差异。
(3)阴蒂:又称阴核,相当于男性阴茎的部分,是外阴部中最敏感的地方,阴蒂大小如黄豆,在性兴奋时会变大变硬而直立,并会使阴道分泌出液体来润滑阴道和腔前庭,以便接受男性阴茎,所以在性交时受到阴茎的刺激,而使女性达到性高潮。
(4)前庭:在阴蒂下方,阴唇内部的区域就称为前庭,呈舟状形,其下部有一开口为阴道口,阴道口的上部有另一开口为尿道口。前庭腺的开口处还有处女膜,处女膜是一层极富弹性的薄膜,在处女时其周围宽度约可容一双手指伸入,因此月经才能顺利地排出体外。一般人常常把尿道口误以为是阴道口,甚或误以为尿道和阴道同开口于一处,其实尿道和阴道是两个不同的开口,女性的尿道口和男性不同,尿道口附近有一组神经肌肉控制,所以在性交时,不会有排尿现象。
2.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输卵管和卵巢又称为“子宫附件”。
(1)子宫:呈倒置梨形,位于小骨盆的中央,是由平滑肌构成的空腔器官,靠一些韧带和盆底的肌肉组织维持正常的位置,具有行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子宫上部较宽大处,称“子宫体”;上端隆突部分称“子宫底”;子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下段较为狭窄,呈圆柱状,称“子宫颈”。子宫颈内腔呈棱形,称为“子宫颈管”,成年女性子宫颈长约3厘米,其下端暴露于阴道上端,称为“子宫颈外口”,未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于受分娩的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分为上下两唇。
子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亦含有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子宫颈管黏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黏膜层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粘液,为碱性。子宫颈的阴道部分为鳞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光滑。在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子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外层为浆膜层,中间为肌层,内层为黏膜层,亦称“子宫内膜”,内膜层随着卵巢的生理周期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成年人的子宫一般长7~8厘米,厚4~5厘米,宽2~3厘米;子宫重约50克;宫腔容积约5毫升。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因年龄而异,婴儿期为1:2,成年人为2:1。
(2)输卵管:为从子宫底部左右两端伸出的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道,是输送卵的通道,每一条管道长约8~14厘米。根据其形态可分为4部分。
间质部:靠近子宫角的部分,管腔最为狭窄,长约1厘米。
峡部:间质部外侧的一段,管腔也比较细小,长2~3厘米。
壶腹部:位于峡部的外侧,管腔比较宽大,长5~8厘米。
漏斗部:亦称“伞端”。是输卵管的末端,开口于腹腔,长度不等,多为1~1.5厘米,有拾卵子的作用。
输卵管的重要作用,是每月1次周期性地把卵巢所排出的卵子输送到子宫腔内,卵子的游动借助输卵管自身蠕动和在子宫内膜上皮生长的绒毛运动。通常受精在壶腹部进行。受精卵借助输卵管蠕动和绒毛运动,约1周后被运到子宫腔的内膜上着床,这时便认定已“妊娠”。当卵巢处于排卵时,输卵管收缩,并在卵巢表面蠕动。
(3)卵巢:位于子宫两侧,输卵管的后下方,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是卵子的巢穴,是产生卵子和分泌激素的源泉,是女性身体最本质最重要的器官。青春期以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排卵以后,卵巢表面呈凹凸不平。成年女性的卵巢大小约4厘米×3厘米×1厘米,重约5~6克,外观呈灰弊色,组织柔软且小巧玲珑。绝经欺以后,由于女性激素分泌减少,卵巢逐渐萎缩变小、变硬。
3.女性的第二性征
女性的生殖系统和男性最大的不同就是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性的变化始于卵巢,到子宫、阴道及全身都会受其影响。
青春期是生殖器官急速发育和第二性征出现的时期,青春期的早晚和种族、气候、风俗习惯及食物有关。女性除了产生卵子外,并且分泌女性荷尔蒙。女性生殖器官的成熟最主要的就是月经的出现,包括卵巢排卵、子宫增大、内膜肥厚、阴道膨大。阴门部分会有变化,阴阜更丰满,阴毛、腋毛也都出现了。
女性第二性征就是外观上和男性显著不同的地方。女性皮肤细腻,皮下组织充盈丰满,乳房长大隆凸,髋部较宽大,肩膀较窄,身材娇小,体毛较少,毛发较多,前额发脚呈圆形,声音清脆,而且频率较高,喉头并无改变。心理上女性会注意外观、爱美、富情感,且对异性有兴趣,但保持一份羞涩感。
4.生殖系统邻近器官
女性生殖系统邻近器官包括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等,其中任一器官的增大、收缩、充盈或排空,都必然影响到其他器官;而某一器官的创伤、感染,或发生肿瘤等,亦可累及到周围的器官。了解这些邻近器官的构造与功能,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尿道:女性的尿道是一条狭窄的管道,长约4厘米,具有排尿的功能。位于耻骨联合后面,包埋于阴道壁中,它的方向向下,向前,稍有弯曲,以膀胱三角尖端开始,穿过泌尿生殖膈,终止于阴道前庭部的尿道外口。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阴道和肛门,故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并易由此引起急性肾盂肾炎。
(2)膀胱:为一空腔器官,位于耻骨联合之后,子宫之前。其内腔表面由黏膜所包裹,外部为很厚的平滑肌。具有将尿暂时储存下来,等达到一定量时自由将其排出的功能。由于膀胱的充盈可直接影响到子宫和阴道,所以女性在做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3)输尿管:在腹膜后,从肾盂开始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降,在骶髂关节处,经过髂外动脉起点的前方进入骨盆继续下行,于阔韧带底部,向前内侧方向走行,在临近宫颈约2厘米处,子宫动脉的后方,与之交叉,又经阴道侧穹窿顶端绕向前方,进入膀胱在壁内斜行1.5~2米,开口于膀胱三角底的外侧角。妇科手术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输尿管。
输尿管长约30厘米,粗细不一,最细部分的直径仅有3~4毫米,最粗部分可达7毫米。管的外部为肌肉层,内壁为黏膜所包裹。尿并不像自来水通过管道那样连续流个不停,而是由肾盂和输尿管的周期性蠕动(每分钟蠕动1~5次),使尿由输尿管口喷进膀胱内。由于输尿管口的构造像个阀门,所以在排尿时即使膀胱收缩了,膀胱内的尿也不会逆流到输尿管里。
(4)直肠:长约12厘米,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前方有子宫及阴道后壁,后方为骶骨。直肠上段由腹膜遮盖,到了直肠中段腹膜折向前上方,覆盖于子宫颈及子宫后壁,形成子宫直肠凹陷。直肠下部无腹膜遮盖。肛管长2~3厘米,在其周围有肛门内外括约肌和提肛肌,肛门外括约肌是盆底浅层肌肉的一部分。因此妇科手术或分娩处理时均应注意避免损伤肛管和直肠。
(5)阑尾:阑尾的位置、长短、粗细变化较大,正常情况下位于左腹髂窝内,有的下端可达右侧输卵管或卵巢的部位。在妊娠期间,阑尾的位置可以随着妊娠的月份增加而逐渐向外上移。因此女性患阑尾炎时,经常可以累及子宫和附件,在临床诊断时应十分注意鉴别。
5.骨盆的构造
骨盆外形像一个没有底的研钵,由骶骨、尾骨及2块髓骨组成。每块髓骨又由髂骨、坐骨、耻骨融合而成。骨盆是女性生殖器官的集中地,周围有结缔组织和肌肉支撑。
骨盆底下的部分叫骨盆底,子宫就在骨盆底附近,为了支撑子宫,子宫与骨盆壁间有4对韧带连接。骨盆底部的前后左右有许多肌肉群支撑,阴道、尿道、直肠在这中间穿过,有的肌肉能使阴道口、直肠和肛门收缩。
妊娠时,骨盆内的子宫增大;分娩时,骨盆成为婴儿通过的产道。因此,女性的骨盆腔比男性的宽且短。
二、生殖系统的生理
1.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女性一生要经过6个时期,即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绝经期。这是一个由出生到衰老的渐近发展过程,每一个时期都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和特有的征象。
(1)新生儿期:指婴儿出生1个月以内的时期。女性胎儿出生前,由于在母体的子宫内受到雌激素的影响,出生后可能出现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和阴道粘液,乳房隆起,甚至有少量乳汁分泌的现象。这种现象大约持续2~3周,然后自行消失。
(2)儿童期:指新生儿至10岁以前的时期。在此期间,儿童的身体发育很快,但性腺和生殖器官则维持幼稚状态。阴道狭长,其黏膜上皮薄而无皱襞,阴道内酸度较低,容易感染。子宫小,子宫颈占全子宫长度的2/3,子宫肌层薄。输卵管细。卵巢狭长,卵泡成批生长和发育,但无成熟的卵泡。到了10岁以后,丘脑下部和垂体的激素分泌量开始逐渐增高,刺激卵泡进一步发育并分泌少量性激素。在孕激素的作用下,乳房和内外生殖器官开始发育,脂肪分布也逐渐呈现女性特征。
(3)青春期:女性的青春期约在13~18岁之间,此时生殖器开始发育,性功能也逐渐成熟,卵巢已开始发育长大,它所产生的激素进入血液,被送至全身,于是生殖器的各部分从幼稚形变为成人形。阴毛和腋毛开始生长,乳房发育增大,全身皮下脂肪增多,臀部和胸部更为显著,出现女性所特有的体形,同时出现音调变高,乳房膨隆,乳房增大,并且月经开始来潮。在此期间,少女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态往往不稳定而易变,家长应加以注意和关心。
(4)性成熟期:女性从月经初潮到绝经时期,一般需持续35年左右。在25~30岁之间为卵巢功能最旺盛时期,产生了周期性月经和排卵。此时也是女性生育能力的高峰阶段。
(5)更年期:女性的生殖功能由旺盛时期转向衰老期的过程即为更年期。一般从月经紊乱开始,到月经停止来潮(绝经)结束。历时因人而异,一般在45~50岁之间。此时卵巢机能逐渐消失,生育机能减退,内分泌功能紊乱,故而表现出月经不调,少数妇女可出现面部潮红、烘热、汗出、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血压忽高忽低、情绪容易激动、肢体麻木等症状,即所谓“更年期综合征”,甚者可影响工作和学习。
(6)绝经期:女性进入绝经期,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表现出卵巢萎缩,月经停止,生殖器官萎缩。由于物质代谢变得迟缓,有些女性开始有发胖迹象。此外,由于骨代谢失常而引起骨质逐渐脱钙而疏松,易造成骨折或骨质退行性病变。为了防止骨质疏松,可以服用小剂量的雌激素和钙片,若一旦发生病变将很难复原。
2.体内的性激素
参与调节生殖功能的激素称为性激素,也叫性荷尔蒙。女性体内的性激素有3种,即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由卵巢和肾上腺皮质合成,维持着性器官的发育及生育机能。
(1)雌激素: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合成。它的作用是促进第二性征发育,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并使子宫内膜增生。保持女性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孕激素:孕激素亦主要由卵巢分泌,由卵巢的黄体细胞合成。因此只有排卵后才分泌孕激素,它与雌激素协同发挥作用,使已增生的子宫内膜呈周期性改变,以适合胎儿生存。在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很多,能够抑制排卵,防止再次受孕。
(3)雄激素:雄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由卵巢分泌的量较少。女性体内的雄激素能促进肌肉、骨骼及毛发生长,所以也是不可缺少的性激素。
3.月经机理与生理
我国中医学理论认为,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气血、天癸共同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也就是说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对月经产生具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其中所论述的生理功能与现代医学所揭示的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环路相对应,月经周期性的出现,主要是丘脑下部、垂体、卵巢及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表现。
祖国医学认为,天癸是影响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物质基础,它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之精微的不断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但必须是在肾气旺盛的前提下,否则便不能蓄积而生,发挥其作用。
当然,月经的产生,与冲、任、督、带4脉及脏腑、气血也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肾气的充盛、冲任二脉的通盛关系更为密切。
肾中元阴之气通于任脉,在天癸作用下任脉所司精、血、津、液旺盛充沛,与冲脉相资。冲脉又得肾精充实,聚脏腑之血,按时满盈,溢于胞宫,经血才能来潮。除此之外,月经的产生还与督脉的调节、带脉的约束有一定关系。
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上,气血不但是最根本的物质,而且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资生、互相为用的关系。因为月经的成分主要是血,而血的运行和统摄又有赖于气的调节,同时气又要靠血的营养。
气血来源于脏腑。脏腑之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胃主受纳腐热,与脾同为生化之源;肾藏精,精化血;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因此五脏安和,气血通畅,则血海按时满盈,经水如期而至。由此可见各脏腑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上都有重要作用,尤以肝、脾、肾更为重。
总之,虽然肾气、天癸、冲任督带、脏腑气血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各有不同作用,但它们之间却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从而保证了月经的正常生理活动。
月经是性功能成熟的一项标志,每一个健康的成熟女性都会有月经,这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
(1)月经初潮:青春期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大约在13~15岁,但早到12岁以前或迟到18岁也属正常现象。其早晚与环境、气候、营养状态、身体情况及遗传等有关。如果超过18岁以上,月经仍未来潮有可能是闭经,应及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2)月经周期:指上次月经的第1天到下次月经来潮间隔的天数。提前或错后在3~7天之内仍属正常现象。但若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均属异常,应及早检查诊治。
(3)月经表现:月经一般持续3~7天结束。月经期第1天经量稍少,第2、3天较多,第4天后逐渐减少,总量约为30~50毫升。经色多为暗红色,开始时较浅,继而逐渐加深,最后又为淡红。一般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气味,亦可略有血腥味。
月经期大多数无明显不适感,但也有部分在经行前后出现轻微的腰酸,小腹坠胀,乳房胀痛,或情绪变化等现象,月经过后诸症自行消失,不属病理反应。
少数少女由于卵巢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月经初潮以后,有时不按周期而来,有的则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行经,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肾气未充之故,待身体发育成熟后,便可逐渐正常来潮。
除此之外,也有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2月来潮1次者,此种现象称为“并月”;若3月一行者,称为“居经”或“季经”; 1年一行者,称为“避年”;一生不来月经,而能受孕者,称为“暗经”;受孕以后,月经按月而行,但经量少于以往的月经量,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为“盛胎”或“垢胎”。以上情况皆属个别的生理现象,不属病态反映,无需忧虑。
4.白带生理
白带是从阴道内流出的白色粘液,为白色稀糊、半透明状,稍有腥气味,量少。一般发生在月经前期或在两次月经之间以及妊娠期间,带下量稍增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白带属于人体内的一种阴液,来源于饮食的精微部分,经脾的运化而成,藏之于肾,由任脉所司,受带脉约束,不断敷布于胞中,下注于阴道,起到保护阴道和润泽阴道的作用。
5.雌激素生理
促进包括女性附性器官的发育并维持其成熟状态,促进副性征出现,是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大量雌激素能抑制腺垂体分泌促卵泡刺激素。
(2)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质化并合成大量糖原。糖原分解的产物可被阴道内的细菌化为乳酸,降低阴道内的pH值,从而抑制病菌的生长。
(3)增强输卵管和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影响卵子和精子的运输,还能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4)促进肾脏对水和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细胞外液量。某些妇女在月经前浮肿,可能与此有关。
(5)促进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延长和刺激与维持女性副性征。
(6)增加宫颈粘液的分泌,使粘液变得稀薄,有利于精子通过宫颈管。
(7)促进子宫生长和发育,使子宫内膜增生肥厚,并使其中的血管和腺体增生。
6.孕激素生理
孕激素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受精卵着床和维护妊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刺激机体产热,使月经周期后半期基础体温升高。
(2)刺激乳腺腺泡发育。
(4)大剂量的孕激素有抑制黄体生成素分泌的作用。
(3)使子宫和输卵管平滑肌的活动减弱,减慢卵子的运行,从而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并使已着床的胚胎不至于被子宫排出。
(5)减少宫颈粘液分泌量,使之变得粘稠而不利于精子穿透。
(6)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子宫内膜和其中的血管、腺体增生,并引起腺体分泌,为受精卵着床提供良好条件。
7.腺垂体生理
腺垂体在青春期之前,由于发育尚未成熟,对下丘脑分泌的刺激不敏感,所以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很少,还不足以引起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到了青春期,腺垂体发育成熟,月经来潮的周期性变化便会表现出来。女性到45~50岁左右,由于卵巢对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性降低,卵泡停止发育,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不再呈现周期性变化,因此月经不再来潮,而进入绝经期。
三、乳房的构造和功能
1.乳房的发育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之一,主要由乳腺、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
乳房的发育是少女青春发育的最早标志,也是少女变得富有曲线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在月经初潮前4年,也就是10~11岁左右少女的乳房便开始发育了。先是乳头突起,继之,整个乳房隆起,形似小丘,摸上去有硬结,有时还有隐约的胀痛感。并出现乳晕,这也是女性开始与男性在外形上区别的开始。
约12~13岁时,乳晕增大,颜色由淡褐色变成深棕色,乳房逐渐丰满,开始出现女性线条。
14~15岁时,乳房发育比较明显,乳房明显地高出胸部。
16~17岁,乳房线条丰满清晰,乳晕略陷,乳头大而突出。与此同时,乳房内部结构也发育成熟,青春期前,只有不分叶的乳腺直导管;青春期后,导管开始分叶,结缔组织和脂肪也增加起来,使乳房整个轮廓突出于胸部。为少女的青春增添了光彩。一个发育成熟的少女,其乳房应呈半球形或圆锥形,紧绷而有弹性,双侧大小虽不全等,但基本对称,乳房中央部分的皮肤为环形色素沉着的乳晕(通常为蔷薇色),乳晕中心为全部输乳管开口处的乳头,乳晕表面有多个散在的小结节,即乳晕腺。
内分泌激素在乳房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雌激素使乳腺管日益增长,黄体酮使乳腺管末端不断分枝,形成乳腺小叶,此外,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以及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等都对乳房的充分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乳房的发育还决定于乳腺组织对这些内分泌激素的敏感程度,如卵巢的激素分泌不足,或乳腺对雌激素的敏感性较低,都会使乳房发育受阻,此外,营养缺乏、精神抑郁、体弱多病等因素,也会影响乳房发育。
由于乳房受性激素的控制,所以乳房的大小也会随月经的来潮而有所改变,月经之前,乳房会略微增大,乳腺内的导管及腺体上的细胞过于活跃,使乳房出现胀肿,这就是有些人来月经前感到乳房发硬、发胀的原因,只要月经来潮,这些不适感就会逐渐消退。
乳房的发育,也和少女的体态发育一样,有早有晚,有大有小,没有绝对的标准。它们通常要受体型、发育、营养、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国女性的乳房较欧美女性的乳房小;身体瘦长的人,乳房多相对小而平坦;矮胖的人则比较丰满,这与体内脂肪的多少有关。有的人在少女时代乳房大些、小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对身体健康一般没有多大影响,大可不必为此过焦。
但是,也有少数少女,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乳房发育异常。那么,哪些情况属于发育异常范围呢?
(1)乳房发育过早:女孩在8岁以前,乳房持续性发育,叫乳房发育过早。这时要注意有无其他性早熟的表现,如来月经,阴毛、腋毛萌生等。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2)乳房发育过晚:女孩16岁以后,乳房还没有开始发育,叫乳房发育过晚。这时要注意有无其他性晚熟的表现,如无阴毛、无月经、腋毛未萌出等。如果发现这种情况也应及时就医。
(3)小乳房:即乳房偏小,胸部扁平如同男性。如果外阴发育正常,月经有规律,其他发育也都正常,则多为生理性变异,不必焦虑,待结婚妊娠哺乳时一般可以增大。有一种是乳腺发育不受激素影响,即使用雌激素治疗,也不发育。这种情况就不能随便用药,因为长期服用激素往往会引起月经紊乱等副作用。惟一的办法是加强胸部肌肉的锻炼,经常按摩乳房,以增强形体的曲线美,促进乳腺的发育。
(4)乳房不对称:一侧乳房因发育充分而显得大一些,另一侧却因发育不良而显得较小些。这主要是较小侧乳房对激素反应较差的缘故。这种异常用雌激素治疗往往无效,而采用按摩的效果还不错。有的少女是由于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及劳作、运动习惯,致使两侧胸大肌及其结缔组织的发育不同,因而也影响了左右乳房的对称,只要注意纠正姿势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5)巨乳房:乳房巨大,可下垂到脐部,这种现象属极少见的病理性肥大,必须服用孕酮或实施外科手术整形,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6)多乳头:指除了正常发育的两个乳头外,体躯两侧,如腋窝和大腿窝部有数个对称的小乳头排列于原始乳脊的相应线上,而以腋窝的副线最为明显。它们一般不会充分发育,无需特殊处理。
(7)无乳房:可分为完全无乳房与不完全无乳房。完全无乳房,指乳房和乳头都缺少;不完全无乳房,指乳腺缺少,乳头尚在。无论哪一种,均系先天性乳腺缺少,自然也就没有乳腺的分泌功能。这种病目前尚无法治疗。倘若月经及其他性征均正常,日后完全能够婚育,只是不能哺乳而已。
乳房发育异常,确实给许多女性带来了不快,影响了健美,同时会影响日后哺乳下一代。因此,注意乳房卫生的保健是保证乳房正常发育、预防乳房疾病的根本措施。
2.乳房的位置
乳房位于胸前,乳腺附着于两侧胸大肌筋膜之上。它的范围一般在第2到第6肋骨之间,内起胸骨旁,外达腋前线(由腋窝前缘向下划一条垂直线,就是腋前线)甚至腋中线,乳房内侧2/3位于胸大肌表面,外侧1/3越过胸大肌腋缘,位于前锯肌表面,有时乳房的外部向腋窝凸出,组织最厚密,形成腋尾,直接与腋淋巴结接触,往往易被误认为是腋淋巴结,或因该部组织丰富而被误认为腋部副乳。
乳房的最下部覆盖于腹直肌上部的腱膜表面,但因个人发育、年龄及营养状况的不同,其范围大小差异很大。
3.乳房的形态与结构
女性乳房的形态与大小因人而异,又随年龄或妊娠而变化。一般年轻未生育过或已生育而未授乳的女性,乳房紧张而有弹性(因其以乳腺组织为主,脂肪组织较少),呈半球形或圆锥状,两侧基本对称,但大小绝非完全相等。泌乳时增大1倍左右,已哺乳的乳腺多趋于下垂面稍扁平,年老妇女乳腺萎缩,体积缩小而松软。
乳头周围为环形色素沉着的乳晕。乳晕的直径约3~4厘米。乳晕的中心为乳头,全部输乳管开口于此处。乳晕在幼儿时为蔷薇色,孕妇和产妇的为褐色。乳晕表面有多个散在的小结节,为乳晕腺,约有5~12个。晕腺与皮脂腺能分泌脂肪样物质,有保护皮肤的作用。
4.乳房的功能
乳房有3大功能:
(1)哺乳功能:乳房的生长发育及周期性变化都是为哺乳做准备,而且乳房的结构也是与哺乳功能相适应的。女性月经周期中,在排卵后的乳腺就做好了受孕准备,乳腺增大、充血、增生,一旦受孕则乳腺继续增生,并产生更多的乳腺小叶,腺泡也逐渐扩大,并随着妊娠月份增加腺泡也继续扩大,内含分泌的逐渐增多,已呈哺乳期腺泡的模样,在产后哺乳期,乳房的腺泡更加增殖肥大,乳腺管也扩大,并开始泌乳。断奶后,乳腺就逐渐萎缩。
(2)健美功能: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是具有女性美感魅力的外露魅力器官,是形成女性形体美的主要曲线特征。一个丰满而富有弹性的乳房耸立在胸前,才能构成流畅、圆润、优美的形体曲线,这是女性共同的愿望,以求得到一个美感的完满心理。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女性有一个丰满的乳房,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充沛的精神、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因此,乳房的美感是形象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相反地,没有一个美感的乳房,将是女性性心理障碍的最初问题。
(3)唤起性兴奋功能:乳房是女性重要的性器官,它的神经分布和神经末梢的数量是很丰富的,与其他的性器官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性活动过程中,刺激乳房对于女性的性唤起和性活动有着十分重要作用,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乳房对女性自身性快感也很重要,通过抚摸乳房能产生自身的性快感,成为唤起女性性兴奋的起步和持续。乳房又是女性的象征,显示了乳房曲线美的魅力。
5.发育与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女性乳房也在不断发育,而且随月经、妊娠、授乳等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在大小、形状、构造上不断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在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等的作用下而发生的。
新生儿的乳头很小,仅有短短的输乳管和输乳孔,没有腺叶。出生后几天内,其乳头能分泌乳汁,这是妊娠后期到出生前,受母体及胎盘激素的影响所致,通常在1~3周内消失。其后的整个儿童期,乳腺几乎处于静止状态。
进入青春期后,乳腺在卵细胞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开始发育。与孕激素、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等激素也有关系。成熟期女性的乳房由腺叶、输乳管等实质及结缔组织构成。月经前期,乳房发胀并有轻微疼痛,这主要是卵巢周期引起的现象。受激素的影响,乳腺腺泡膨胀,小叶因而增大,并有充血所致。
孕激素能促进腺叶发育,因而妊娠前期乳腺实质增加,间质减少。到妊娠后期,间质很少,腺泡增生,乳房变大。
分娩后,催乳素发挥作用,输乳管表层上皮细胞转变成乳细胞。其后,腺细胞进行顶浆分泌,这就是乳汁。
到了绝经期,各种激素的作用开始减弱,腺叶、叶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萎缩,乳房也就干瘪了。
6.乳房的性生理反应
在性反应周期的兴奋期中,乳头的勃起是乳房对性紧张反应增强的第一个信号,是乳头内丰富的平滑肌纤维在受到性刺激后发生不自主收缩的结果。两个乳头的反应常常不是同步出现的,一个可能已经达到完全勃起和肿胀,而另一个却出现滞后现象。
乳头充分勃起后的长度要比未受刺激前增加0.5~1厘米,勃起反应还可使乳头基底直径增加0.25~0.5厘米。平时乳头大而向前突出者往往比大小正常者具有较小的肿大勃起的趋势。乳头特别小时也很难对性刺激作出很强的反应,但乳头特别小的情况并不多见。
兴奋期的第二个生理变化是乳房静脉树模式的定界和扩张增加。如果乳房具有足够的容积,就会出现下方的表浅静脉充血,但很可能要到兴奋后期才变得更为明确。较大的乳房通常表现出很明显的静脉树模式的扩张。乳房静脉树的充血向中心扩张时一般并不达到乳晕区。
在临近平台期,乳房的实际体积会明显增加,这是乳房深部静脉充血反应的结果。处于性反应状态的女性在勃起反应发生时,悬垂乳房下部的充血则更易于观察到,若女方取仰卧位时,乳房体积的全面增加将更为明显。在兴奋晚期可见到明显的乳晕充血现象。兴奋期反应的表现程度和发生时间的差异很大,往往因人因时而异。在平台期中紧邻勃起乳头的乳晕也会肿大,这时常常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勃起的乳头已经部分消退了。直到乳晕肿胀在消退期消退之后,人们才可以重新看到消退较迟的尚保持勃起的乳头。
在女性经历最终的高潮冲动之前,未哺乳过的女性乳房的大小可以比平时增加1/5~1/4,哺乳过的女性乳房通常不会出现乳房体积的明显增加。这种解剖学上表现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喂过奶的乳房在乳汁生成过程中静脉分流有所增加所致。婴儿吸吮会增加静脉的分流,并趋于使性紧张时深层血管的充血反应减缓,可见,在性紧张影响下,乳房大小的增加不仅与血管充血的生理反应有关,还与组成乳房小叶起支持作用的纤维组织成分的充实程度有关。在哺乳初期,乳房过度的紧张往往会损伤这些支持纤维组织的有效性。因此,可以理解哺乳后的女性乳房对性刺激难以作出应有的较明显的性反应。
在性紧张进入平台期后,乳房前、侧,甚至下方经常会出现粉红色的斑驳。实际上这种斑丘状皮疹首先出现于上腹部,再延到乳房表面,这种皮肤表面的血管充血反应被称为性红晕。
高潮期间乳房没有什么特异反应。乳头勃起和乳晕肿胀已经确定,静脉树突起显得十分醒目,未哺乳过的乳房比未受刺激前的基线有显著扩张,性红晕十分明确。乳房甚至可能出现颤抖现象。消退期的到来是以性红晕的迅速消退和同步的乳晕肿胀消失为信号的。但乳头勃起消退较慢,当乳晕肿胀消退后乳头勃起又变得醒目了,给人的印象是它们已经历由新刺激的影响或既得刺激的作用而致的继发性勃起反应,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假勃起”。
一般来说,未被吸吮过的乳房深层血管充血的消退较慢,而哺乳过的乳房充血消退较快。常常可以见到的是,高潮结束后乳房肿胀仍将维持5~10分钟,至于乳房表面的浅表静脉树走行甚至可以存留很久。在静脉树完全消退到它们正常不显露状态之前,勃起的乳头已经完全恢复。这种既有表浅又有深层血管充血影响的持续存在,是未被吸吮过的乳房的特有现象,可能由于平台期乳晕静脉丛的过度扩张所致。在消退期,这种静脉丛过度扩张导致静脉引流至更深层静脉的血液流动减慢。
7.乳汁的分泌
乳头和乳晕下的皮肤中,含有很多平滑肌纤维束,可在肌肉收缩时压迫乳腺,帮助乳汁流出。当孩子嘴唇和手指触摸乳头时,肌肉也可反射性地收缩。授乳期月经停止,也叫生理性无月经或授乳无月经,这是垂体前叶分泌的催乳素,在刺激乳腺、促进乳汁分泌的同时,也作用于卵巢,卵巢中就不会有卵细胞发育,因而没有月经。断乳后,这种抑制作用减弱或停止,不久后月经即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