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九地篇(4)
雍正率领大军征讨叛军
雍正即位不久,居住在青海的厄鱼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策动了数十万众叛乱,严重地威胁了清朝在青海地区的统治。1723年,清政府派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率领大军征讨叛军。清军一方面截断叛军进犯内地、退入西藏的通道,一方面出兵归德堡(今青海贵德)打击叛军主力。1724年一月,岳钟琪率军深入青海内地,猛攻郭隆寺,歼灭敌人六千余人,给叛军以很大的震慑。罗卜藏丹津见大势已去,一面“请罪”乞和,一面拥众十万,据守柴达木地区乌兰木和尔继续顽抗。
鉴于这一势态,年羹尧主张调兵两万,分别屯集在西宁、松潘、甘州、布隆吉河四处,等到当年4月春来草生时再发动进攻。岳钟琪不同意这种打法,他认为青海地区广阔荒凉,敌军又有十万之众,不宜分兵攻打,而且等到草生时节出击,为时太晚。他主张应该乘敌人惊魂未定,用精悍的轻骑兵、快速袭击其老巢,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他的建议被清廷采纳。清政府委任他为奋威将军,主持西征的战事。
这一年二月,岳钟琪率领精兵五千,战马万匹,马不停蹄地直扑叛军的大本营。当时罗卜藏丹津为了掌握清军的行踪,曾经派出不少侦察骑兵四出活动,正好与岳钟琪的快速骑兵相遇。经过激烈的交锋,清军将这数百人全都歼灭,去掉了叛军头目放出去的耳目。接着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了据守在哈达河的敌军据点,翻越过崇山,顺利地抵达敌军大本营。在岳钟琪的指挥下,清军骑兵像一阵狂风般地冲入敌营。毫无戒备的叛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蒙头转向,仓促惊溃。罗卜藏丹津慌忙换上妇女的服装,带领残部逃走,余众纷纷伏地请降。岳钟琪见叛酋逃走,率军以日行三百里的速度追赶;一直追到桑骆海,除罗卜藏丹津只身北投准噶尔外,余众全被截获。
自出师至此,前后仅十余日,岳钟琪以数千之众,快速出击,捣毁了敌人的大本营,歼敌数万,创造了突袭战的良好战例。他因这次战役中所建立的功勋,被封为三等公。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而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离我们最近的就算是太平天国运动了。
1851年,在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人领导下的一支农民武装,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这支队伍凭借新兴的锐气和旺盛的战斗力,从广西横跨湖南,下湖北,占长江重镇武昌,然后沿江东进,取南京城为首都,称“天京”。
也许对中国历代的农民军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太平天国亦是如此。洪秀全一进天京,便把当初起义时他所极力倡导的“天下人都是兄弟姊妹”的主张忘得干干净净,他先为自己修建了天王府,据记载是“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他整日陶醉于宫女们的倩言巧笑之中。
更可怕的是他们内部的权力斗争。杨秀清自恃功高,独断专行,大有取代洪秀全的野心。他见洪秀全建天王府,便为自己建东王府,豪华之极不在天王府以下。最让洪秀全难以忍受的是,他竟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杨的极权引起韦昌辉的嫉妒和不满,洪韦二人合谋,于1853年9月1日凌晨,刺死杨秀清,第二天又对杨的余部血腥屠杀。原本是同患难的兄弟,在权力面前一下子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
这时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正好从前线赶回天京,目睹天京惨象,怒不可遏,斥责韦妄杀无辜。韦昌辉为了独揽大权,又动了新的杀机,想把石达开杀掉。石达开见事不好,连夜逃离京城,然而他在京的一家老小惨遭杀害。
石达开回到军队立即起兵讨韦,扬言:“如果得不到韦昌辉的人头,就班师回朝攻灭天京。”韦昌辉见洪秀全左右为难,便又想杀洪自立为王。洪无奈下令诛死韦昌辉。而此时,洪秀全对石达开又难以信任,石一气之下率兵出走。这样,一齐起兵的将领竟无一人在京,太平天国的领导力量受到极大削弱。
清军乘天京内讧的大好时机,加紧对天京的围困,在长江南北各建一个兵营,屯兵数万,隔江呼应,并且截断了天京的交通和粮道,天京有岌岌可危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只好重用洪仁玕及李秀成、陈玉成等年轻将领。重新获得平静的天京上下一片沉闷,天京变乱的残杀情景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人们心中,太平军亟需用军事上的胜利来振奋一下人心。
1860年初,江南大营的清军活动猖獗,在天京城外不停地添筑堡垒,增掘长壕,加紧对天京的进攻。洪仁玕和李秀成多次到城外观看清军的工事,李秀成凭着他多年在前线拼杀的经验,认为太平军很难与清军硬拼,他说:“敌人的战壕已把天京团团围住,我们要冲出去,恐怕要死伤过半。”
洪仁玕听了点点头,叹息说:“只要敌人的江南大营存在一天,天京就被围一天,如今战不能战,守不能长久,天京的粮食马上要面临困难……”
洪仁玕的话还未说完,李秀成突然插了一句:“敌人断我粮道,我为何不能断敌粮道呢?”
这句话提醒了洪仁玕,他略加思考,高兴地说:“对,我们也断敌人粮道。敌人的粮饷出自苏南和浙江,我只要派一部兵力去攻打杭州、湖州等地,江南大营必然分一部分兵力去救,然后,我们乘敌分兵之际,突然回师,杀个‘回马枪’,与京城的守军内外接应,一定能击溃江南大营。”
李秀成也认为这是一条妙计,他说:“对啊,这不正是古代兵法所说的‘围魏救赵’吗”!
洪秀全虽然觉得这一行动有些冒险,但他见李秀成态度坚决、胸有成竹,况且他本人也没有什么高招,最后终于批准了这个方案。
1860年2月10日李秀成率领精锐,由芜湖出发,昼夜急驰,3月5日占领湖州,缴获大量清军军装和旗帜;他令所有人化装成清军,避开大道,沿莫干山东麓直取杭州。
3月11日,李秀成突然出现在杭州城下,吓得杭州官宦惊慌失措,守城的清军将领木得不火速向江南大营报告:“守城无策,退敌无兵”,请求火速支援。
3月19日,李秀成攻破杭州城门,清军见城门已破,立即溃不成军,李秀成率军占领全城,并处死浙江巡抚。
杭州的失守,使清军江南统帅深感恐慌:杭州不仅是天京的门户,也是保障清军粮食的要道,杭州被太平天国占领,就像清军的喉咙被捅了一刀。清军统帅和春急忙令总兵张玉良自天京率军救援杭州。
23日,清军进抵杭州城下,在杭州周围扎营十多座。第二天,清军总兵张玉良见杭州城上遍插旗帜,城墙上的卫兵军容整齐、斗志昂扬,而且他早知李秀成作战勇敢,于是打消了攻城的念头。他哪里能想到,这些人是城中仅有的几百名太平军,大部队在李秀成率领下已连夜回天京去了。
4月8日,李秀成率部攻下通向南京的要地——建平(今郎溪),他立即会合军中主将杨辅清、李世贤等人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如何进援天京。大家一致认为应分路向天京进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根据大家的提议,李秀成把太平军分为四路,分别由杨辅清、李世贤、刘官芳和他本人率领,采取大包围的方法,从四个方向直攻天京。
4月11日,李秀成与众将分别,大家各个意气风发,他们知道一场大战就要到来了,太平军将士的脸上洋溢着必胜的信心和旺盛的斗志。李秀成带头盟誓,说:“不解天京之围,死不相见。”众将随声相和,声音坚定迫切,像响亮的战鼓。
留在城中的洪仁玕看到和春上当,又约驻守在安庆的陈玉成进援天京。陈玉成接到消息,日夜兼程赶奔南京。
江南大营由近百座营垒组成,全部驻扎在天京城外的重要的位置,各个营垒之间相离不远,中间还有工事相联,清军企图通过长守久困的方法,消灭太平军。但是,今天江南大营清军将领们有些紧张了,他们知道,李秀成杀出去马上还要杀回来,一场恶战就要到来了。
然而,在军事会议上,一说到李秀成和太平军,和春只是轻蔑地一笑,说:“李秀成只不过是一个娃娃,太平军又内乱不止,我就等着李秀成来解天京之围,到时候把城里城外的太平军一网打尽。”
到了4月29日,五路太平军都已进至南京的周围。这天夜晚,李秀成率军偷袭马鞍山成功,当夜,太平军向驻守在天京东南的清军营垒发起了攻击,清军凭借着有利地形坚决抵抗。火枪手一排排连续向太平军射击,勇敢的太平军仍冒着枪林弹雨向前猛冲。
李秀成见形势危急,命令停止进攻。清军以为太平军退却,骑兵横冲直撞向太平军反扑过来。其实清军上当了,李秀成一声令下,刀牌手一跃而起,拦阻清骑兵,他们盾牌护身,刀削马足,杀得敌人人仰马翻。李秀成乘胜冲击清军大营。
城里的太平军听到枪声,登上城头一望,看到李秀成正指挥太平军奋勇杀敌,顿时精神抖擞,纷纷从安德门、上方门等城门杀向敌军。清军在内外夹击下,开始向北退缩,李秀成率军追杀。
5月1日,突然下起了大雨,一连下了三天。4日,陈玉成开始从南京的西南方向攻城。清军在这里筑起了长壕,火枪手潜伏在壕中。面对清军的强大火力,太平军很难接近。
陈玉成站在远处暗自发愁。这时,忽然清军后面人声鼎沸,火光四起。原来城中的太平军向城外的清军大营投出了火把,点燃了敌人的帐篷,火借风势,迅速向四面蔓延开了,大营中的清军顿时乱成一团。
陈玉成一声令下:“杀啊!”太平军各个如猛虎下山,直冲清军。一会儿工夫,南京城西南的大营被太平军攻下十几座。
清军的统帅和春得知天京城东南和西南的大营被太平军攻破,气得又拍桌子又瞪眼,他连夜召见各大营总兵,气急败坏地说:“老子在皇帝面前许过诺,如果大营失守,我甘愿革职丢官。你们听着,如果哪个方向再守不住,你们就不要来见我了,除非带着你们的脑袋来。”
各营总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说话。
和春做梦也想不到,今夜不是别的大营,而是他的江南大营总指挥部失守了。
这天晚上,李秀成亲自率领五百人马,全部是一身清军装束,急冲冲地向孝陵卫方向奔去。
和春的指挥部就设在孝陵卫,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李秀成决心利用敌人麻痹大意的心理,连夜拔掉和春的指挥部,一举击退围军。一路上他见清军把守松懈,士气低落,几乎没遇到什么阻碍,半夜时分,他就赶到了孝陵卫外。
李秀成远远望去,只见孝陵卫后的小山上灯光通明,门口有一队哨兵在游动,他知道这就是和春的指挥部。李秀成率军悄悄地摸到了门口,这时哨兵发现了他们,大声问道:“哪个大营的,干什么的?”
“我们是东南大营的,有急事向统帅报告。”李秀成答道,说着便直走人大门。
“他们是太平军,他是李秀成!”有一个清军小头目突然大叫起来,原来这个人与李秀成正面交锋过,差一点成为李秀成的刀下鬼。
听到“李秀成”这个名字,清军顿时大乱,吓得四处逃命。这一切都被和春的外甥、副将常亮看到了,他急忙跑到和春的房间,上气不接下气地叫道:“舅舅,不好了,李秀成杀过来了!”
这时,和春正在酣睡,常亮好不容易才把他叫醒。“舅舅,快快穿衣,太平军已到门口了!”常亮跪下恳求道。这时,他的几个副将也闯了进来。和春这才相信,急忙披衣从后门逃跑了。
等到和春逃到长江码头,才想起来大营中还有二十余万两白银和皇帝的诏书,他再回头看看身边的几名副将,又想起他在皇帝面前许下的诺言,痛不欲生,如果不是常亮及时拉住,他真要投入江中了。
太平军四面出击,城里城外相互接应,一夜之间,号称具有“万里长壕”的江南大营灰飞烟灭。
智破江南大营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为精彩的一笔,洪仁玕、李秀成巧妙地选择杭州为“夺其所爱,攻敌必救”的目标,调动分散敌人,然后回师急救,内外夹击,一举扫清了清军对南京的围困。更重要的是,这次胜利给太平天国的形势带来了暂时转机,使太平军从天京内乱中重新振作起来。当然对清王朝的影响更大,江南大营的丢失,已说明清军无力打败太平军,清廷只好重用曾国藩的湘军。
【原文】
禁祥去疑使士兵直至战死也不退避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简评】
本节论述了攻势作战、深入敌境、战争相持未决时,战士们的心理状态——即思想动态,以及指挥员应该怎样依据情况妥善处理后勤保障,征集粮食,使部队饮食不匮乏等问题。其次,利用时间进行政治思想工作,鼓舞斗志,深思熟虑,运用计谋,出敌不意以求胜。
当部队深入敌境作战,敌又未被我攻克,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此时部队粮食供给就特别重要,孙武提出“掠于饶野”的征粮政策,在富庶地方征粮,不致于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不致于激起当地居民的反抗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