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谋攻篇(4)
晋军在城濮驻扎下来后,齐、秦、宋各国的军队也陆续抵达和晋军会合。晋文公检阅了军队,认为可以同楚军一战。楚军方面,统帅子玉把楚军和陈、蔡两国军队分成中军和左、右两翼军。中军是楚军的主力部队,由子玉自己直接指挥;右翼军由陈、蔡军队组成,战斗力薄弱,由楚将子上指挥;左翼军也是楚军,由子西指挥。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四月四日,子玉骄傲地宣称消灭晋军的日子来到了。晋楚两军决战开始,晋军针对楚军中军强大、左右翼薄弱的部署特点,和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轻敌、不谙虚实的弱点,发起了有针对性的攻击。晋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出其不意地首先向楚军中战斗力最差的右军——陈、蔡军进攻。陈、蔡军遭到这一突然而奇异的进攻,惊慌失措,弃阵逃跑,楚右翼就这样迅速崩溃了。
晋军同时也把进攻的矛头指向楚左军。晋军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引车后撤,装扮出退却的模样。同时,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车拖曳树枝,飞扬起地面的尘土,假装后面的晋军也在撤退,以诱楚军。子玉不知是计,下令追击。晋中军元帅先轸、佐将卻溱见楚军已被诱至,便指挥中军横击楚军,晋上军主将狐毛、佐将狐偃也回军夹击楚左军。楚左军退路被切断,陷入重围,基本就歼。子玉看到左右两翼军都已失败,急忙下令收兵,才保住中军,退出战场。城濮之战就此以晋胜楚败而告结束。
城濮之战初期,晋军兵力劣于对手,又渡过黄河在外线作战,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晋文公能采纳大臣们的正确建议,从邻近晋国的曹、卫两国突破下手,先胜弱敌,取得了以后作战的前进基地,随后又用谋略争取齐、秦两大国站到自己一边,争取了战争的主动权。城濮决战之时,敢于先退一步,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争取政治和军事上的主动,诱敌深入,伺机决战;与齐、秦、宋各国军队会合,集中了优势的兵力;并根据敌人的作战部署,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敌之薄弱环节,各个击破,从而获得了这场大决战的胜利。反观楚国方面,则是君臣不睦,主帅狂妄轻敌,既不知争取盟国,又不能多谋善断。加上作战判断上的失误,终于导致战争的失败,将原有的兵力和形势优势丧失殆尽。由此可见,晋军的胜利,在于其谋略上胜敌一筹;而楚军的失败,不在于实力,主要是由于其谋画不如人。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城濮之战的得失足资启迪。
韩信知彼知己定三秦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为困锁刘邦,封刘邦为偏远的汉中王,使他不能东进。四月,刘邦到达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由于手下将士大都不是本地人,不愿久留汉中,不时有人思家逃离,刘邦愁得寝食不安。一日,丞相萧何急冲冲赶来谒见刘邦。萧何说:“臣追还了一位逃人,”刘邦问:“是谁?”萧何说,“治粟都尉韩信。”刘邦又问道:“入汉中以来,诸将逃之多人,为何独追韩信?”萧何道:“诸将易得,国士无双,大王欲争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刘邦见萧何如此重视韩信,遂说:“凭你这样推崇他,我就用他为将。”萧何说:“即使为将,怕也留他不住。”刘邦说:“那就用他为大将。”
韩信,淮阴(今江苏淮阴县)人,精通兵法,胸怀大志。项梁起兵时,韩信投奔项梁,当了一名小卒。项梁战死后,韩信又跟着项羽做了个“郎中”。他曾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没采用。以后归汉,随刘邦来到南郑,虽由丞相多次推荐,刘邦只给了一个治粟都尉的小官。韩信难抒平生之志,遂只身出走。萧何得知韩信出走,知失至宝,骑上快马追出数十里,追回韩信,再向汉王推荐。刘邦按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仪式完毕,刘邦问计于韩信:“丞相屡次保举将军,将军有何妙策教我?”韩信道:“项王勇武强悍,吼一声,可以吓倒一千人,但不过是匹夫之勇。如:他背义帝所约,后入关而强称霸,不讲信义;他眼光短浅,不因势占据攻守皆宜的关中要害地区,却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建都;他按亲疏分封诸侯,将士多怨其不公。又如,楚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攻陷襄城,“襄城无遗类”,巨鹿大战俘秦军二十万皆坑之,人心相背,失道寡助。因而项羽表面很强,实际十分虚弱。”刘邦听着不禁喜形于色。韩信继续说道:“而大王你则不同,人武关以来,所经之地秋毫无犯,废除秦时苛法,而且破宛城不杀降将,入秦都不斩子婴,秦民无不翘首以待大王。”韩信对楚汉双方了如指掌,分析透彻清晰,使刘邦茅塞顿开,不禁连连称善。韩信又说:“大王东进,首先应夺取关中,可以明修栈道,转移楚军视线,然后暗渡陈仓,突然袭击雍王章邯。”刘邦当即决定准备东征。这以后,韩信夜以继日训练将士的阵法、战法,汉军阵容日盛。
汉高祖元年五月,曾为项羽在伐秦中立下战功的田荣、陈余等人,相继叛楚。刘邦认为时机已到,八月用韩信计谋,一面派数百名兵士佯修栈道,一面命将军曹参、郎中樊哙领兵数万为前锋,潜出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袭击雍地(今陕西风翔县西南)。雍王章邯奉项羽密令扼守栈道口,防备刘邦东进。开始听探子来报,汉军数百人整修栈道以图东进,不禁笑道:“区区数百人,何时才能修复?”不以为然。八月中旬,探马急报,说汉军已经暗渡陈仓,章邯大惊,仓促迎战。汉军东归心切,拼死向前;楚军大都是秦地百姓,怨恨章邯背秦,更不愿为项羽卖命,不战自溃。章邯败退好峙(今陕西乾县东),再退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废丘面临渭水,韩信命樊哙在下游截流倒灌入城,城中大乱,章邯拔剑自刎。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闻章邯兵败,自料难以抵抗,于是,先后投降汉王。这样,三秦之地,不到一月便全属刘邦所有了。接着刘邦率军出武关,定洛阳。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追项羽至固陵,将项羽围于垓下,项羽自杀。随即统一天下。
“最理想的军人外交家”
1942年7月24日,艾森豪威尔就任“北非行动”的英美联军总司令。针对盟军中明显暴露出的矛盾,他把“团结”作为双方共事的原则,对英方同事以诚相待,宽宏大度。他为人随和,以大局为重,因之被称赞为“最理想的军人外交家”。
1940年6月,当德军进攻法国、英法联军遭致重创时,意大利趁火打劫,对英法宣战,并乘机出兵非洲,进攻英属索马里和埃及,妄图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初期,意大利军队曾攻进埃及,半年后,英军反攻,意大利军队溃逃到利比亚境内。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夹击意大利军队,意军惨败,十三万余人被俘。接着英军从索马里出兵,把意大利军队赶出了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军队在非洲连战连败,使希特勒大为恼火。他深知,意大利的战局关系着纳粹军队的总体部署,因此,必须加强轴心国在这一地区的兵力。1941年2月,希特勒派遣隆美尔率领具有沙漠作战经验的“非洲军团”在的黎波里登陆,重创英军,攻占了埃及,并把战争推近亚历山大港。10月下旬,蒙哥马利率领英军第八集团军,在亚历山大港西部阿拉曼地区猛烈攻击德意联军,一举歼灭和俘虏德意联军五万余人,其余的德军残部逃人突尼斯与利比亚交界处的马雷斯防线,与那里的德意军队会合。
为彻底歼灭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尔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英美两军参谋长共同研究制定了北非行动计划,即代号为“火炬”的作战计划。根据这项计划,英美联军将在法属北非登陆,然后再由西向东对德意军队发动进攻,彻底歼灭北非的德意军队。
1942年6月24日,美方任命的美军驻伦敦欧洲战场司令,同时兼任美方最高代表同英国人共同制定横渡海峡的作战计划。当时,艾森豪威尔所面临的问题是十分棘手的,尽管在大目标上,英美军方的领导人是一致的,但由于两国在各自利益和工作风格上有所差别,故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甚至多次发生争吵。
在北非行动中,双方在登陆地点问题上再度发生激烈的争论。英国人主张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而美国人则主张在摩洛哥的大西洋沿岸登陆。经过较长时间的争论,双方最后只得在权衡了距离、兵力和船运能力后,同意在三处登陆:美军在大西洋沿岸的卡萨布兰卡和地中海的奥兰登陆;英国则用一支主力攻进阿尔及尔,然后向突尼斯挺进。7月24日,艾森豪威尔被推举为进攻北非的英美联军总指挥。
艾森豪威尔走马上任后,立即感到,他所面对的许多问题,并不是军事力量所能对付的。要想取得“火炬”计划的成功,英美两军的团结与紧密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他注意到,目前,不利于两军团结的因素太多,如利益问题、观念问题、作风问题等。英国人往往个性较强,态度傲慢,甚至自以为是;而美军将领中,“大国沙文主义”又很风行。要解决这一问题,艾森豪威尔颇费了一番心思。首先,他身体力行,以克制的态度处理联军事物,力争使两国将领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有人称赞他是最理想的军人外交家,能够公正无偏地统帅两国军队;另外,他又通过外交手段,增进两军的团结。他在给美国作战部的一封私人信件中指出:他对英美上层之间日益增长的怨恨情绪很担心,希望两国能作“一次坦率和诚恳的交谈”。他指出:“我不是英国人,更不会两面讨好,但我决不会让民族偏见或类似因素妨碍共同利益。”不仅如此,在北非盟军司令部中,他强调,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也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将领,“叫谁王八蛋没关系,但决不能说某人是英国王八蛋,或美国王八蛋”。把两军的团结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正是由于艾森豪威尔时时注意加强英美联军的团结,“火炬”计划进展顺利。1943年4月,艾森豪威尔指挥的盟军与英国将领蒙哥马利的部队对固守突尼斯的德意军队发动总攻。5月13日,德意军残敌全部投降,北非战役就此结束。非洲战场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消灭了德意军队的有生力量,大大振奋了西方盟军的士气,为日后打垮意大利创造了条件。
早在北非战役结束前,英、美政府首脑就决定1943年盟军的近期作战目标是攻占西西里岛,由此控制地中海航线,迫使意大利投降。艾森豪威尔再次被任命为英美联军总司令,并被授予上将军衔,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为副总司令。不久,参谋部制定出作战计划,却未曾料到,该计划基本上被蒙哥马利全盘否定。此时的蒙哥马利正是声名显赫、春风得意之时。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使他成为一名传奇人物,在军界也声望大振。但蒙哥马利好胜且直言不讳,甚至自以为是,他总是以战争的主宰者出现,不愿为他人左右。他常常不管合作者是谁,也不管上司如何考虑,总是固执己见,这使他人很难与之融洽相处。
在西西里登陆作战中,他提出自己的计划——把原计划中的美军登陆地点改在西西里岛西南部杰拉至利卡塔地段,而英军的登陆点则改在该岛东南部锡拉库扎到帕基诺地段。这样指挥美第七集团军的巴顿将军在巴勒莫登陆的计划就将被取消,新的登陆点不仅附近没有良港可依托,而且由于开阔地较长,风险也较大;同时,美军登陆部队实际上处于辅助地位。
艾森豪威尔对蒙哥马利的计划并不是完全满意的,他清楚这一计划将给巴顿将军造成的风险,相反,蒙哥马利将由于夺取锡拉库扎、卡塔尼亚、墨西拿这些重要地区而独领风骚,而巴顿一路进军夺取的是杰拉、利卡塔或西西里中部其它默默无闻的小镇。他本能地感觉到了蒙哥马利的傲慢。事实上,对蒙哥马利的傲慢无礼,艾森豪威尔是早有领教的。1942年夏季,马歇尔曾派手下两名最精明强干的年轻将官艾森豪威尔和马克·克拉克前往伦敦。他们走访了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设在英格兰南部的司令部。那一天他们与陪同军官准时到达会面地点,却不见蒙蒂(人们都这样称呼他)的影子。克拉克将军后来回忆说:“我们过去从没有和他见过面……英吉利海峡在他的辖区之内。他负责防守海峡沿岸地区。蒙蒂为仅仅会见两个美国人而中断自己的视察工作感到有些恼火。艾克(艾森豪威尔的爱称)和我只好:一直等到他走进这间挂着一张大地图的小农舍。我们彼此介绍了,蒙蒂的态度非常无礼。屋里还有陪同我们的几位准将和其他几位英国军官。蒙蒂说:‘我忙得很,但奉命抽时间向两位先生简单介绍一下情况,好吧,我现在就开始介绍。’”
“他站起身来,手执一根教鞭,走到地图跟前。艾克掏出香烟,递给我一根,我谢绝了,他自己点上火抽起来,蒙蒂讲了不到一分钟,停下来,抽抽鼻子,问道‘谁在抽烟?’”
“艾克向四下里看了看。一共五个人,没有别人抽烟。于是艾克答道:‘我抽着呢,先生。’”
“‘把烟掐掉’,蒙蒂厉声说道:‘我不允许抽烟’。”“艾克就把香烟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