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海上喋血
素以海上殖民帝国著称的英国,80%以上的粮食和战略物资要依赖海外进口,每天平均有2500艘船只航行于海上。北大西洋、中大西洋交织着沟通英国与各大洲国家之间的航线。战时,保障这些交通线的安全便成为英帝国整个防御体系的基础。无论英国还是德国都深知这一点。
邓里兹在日记中写道:
“在与海上强国英国作战中,德国最重要的海上战略任务是击沉英国的商船,进行吨位战。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取得对英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邓里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正式宣战。当天邓里兹派出的U—30号潜艇初战告捷,击沉英国邮轮“雅典娜”号,由此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潜艇战与反潜战的序幕。
开战初期,由于德国海军力量远不如英国海军强大,尤其是大型水面舰只少得可怜,因此,德国主要是展开潜艇战,以单艇在广阔的大西洋对英国运输船队实行“打了就跑”的战术。
到1940年3月1日为止,德国潜艇共击沉英国船只199艘,达70余万总吨位。尽管英国于1939年5月便建立起护航制度,但每天仍有不少船只惨遭德国潜艇袭击,这些潜艇被人们称为“海狼”,使英国人闻之色变。
此外,英国战舰也成为德国潜艇的攻击目标。1939年9月19日,德U—29号潜艇在通往不列颠群岛的西航道外一举击沉了英国航空母舰“勇敢”号。为此,英国人不得不将航空母舰从德国潜艇活动频繁的地区撤了回去。
10月14日,邓里兹指派他的爱将普里安少校,率U—47号潜艇长途奔袭英国本土海军基地斯帕卡湾,击沉英战列舰“皇家橡树”号,舰上近800名官兵葬身海底。
此后,英国人被迫放弃了斯帕卡湾这一重要海军基地。另外,德潜艇还击伤了“纳尔逊”号、“巴勒姆”号战列舰和“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德方仅损失14艘潜艇,约9500总吨位。
1940年6月,法国沦陷。英国失去了法国舰队的支持,而德国却获得了离大西洋更近的大陆西海岸的海港和潜艇基地。同时,德国潜艇数目也有了增加,这使邓里兹决定实施其以前难以施展的潜艇战新战术——“狼群战术”,即多艘潜艇协同作战,一旦发现盟国护航舰队,便由一艘潜艇搜索追击,并用无线电引导其余潜艇到场集合,然后在水上连续数日夜袭,直到歼灭猎物为止。
邓里兹明确指出,这一作战模式的实质是经济战,通过阻断大西洋上英国的经济生命线来遏制其战争能力。
1940年夏秋,因为英国不得不保留强大的驱逐舰队保卫本土,一时间英国的护航力量薄弱得不堪一击,形势对德潜艇经济战非常有利,使其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仅在6月,德国潜艇便击沉英船58艘,总吨位达28.4万吨。
为此,丘吉尔急呼罗斯福派驱逐舰援助英国。9月,英美达成协议,美国以50艘旧驱逐舰为代价租借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百慕大以及纽芬兰的海空基地。但这并不能立即改变英国在大西洋的护航劣势,德国“狼群”仍然为所欲为。
10月17日至18日夜,6艘德国潜艇在北海结群袭击了由加拿大驶往英国的“SC—7”护航运输船队,击沉17艘货船。
10月19日上午,普里安指挥的德“U—47”号潜艇正在英国北海峡口的柯卡尔沙洲附近巡游。突然,一支庞大舰队驶进了他的潜望镜,普里安细心数了数,共有运输商船34艘,外围有6艘驱逐舰护航。他喜出望外,一边在后面紧紧尾追,一边向潜艇司令部发报。
邓里兹不明白,这些英国人为什么撞了南墙还不知道回头。他接到普里安的报告后,立即命令周围海域的所有潜艇,迅速向“U—47”号靠拢,结群作战,争取取得最大战果!
不一会儿,“U—47”号周围已聚集了6艘潜艇,有的潜艇刚从袭击“SC—7”的战场上下来,本应回港庆功,但一闻到血腥味也匆匆赶来参加对英国护航船队的猎杀。
潜艇散布于船队航线的两侧,犹如夹道欢迎一般。
夜幕降下来时,德国潜艇一切准备就绪,攻击的时刻到了。但数十艘英国舰船对即将到来的厄运却一无所知。
“攻击开始!”潜艇全部浮上了水面。
这是一片开阔海域,正适合于“狼群”作战。而且今夜没有月光,空中只有几点星光,驱逐舰一时发现不了潜艇。
“U—47”号放出的两枚鱼雷如离弦之箭,率先向船队扑去。5000吨的首船“斯达朗克”号中雷,船队像炸了窝的羊群,恐慌地向四面散开。护航的军舰既要抢救落水者,又要搜索潜艇,顾头顾不了尾。
乘着船队的混乱,各潜艇纷纷寻找目标进行攻击,鱼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像饿狼一样的潜艇忽而潜入水下,躲避军舰;忽而浮上水面,发射鱼雷;忽而冲到船队的前部,忽而扑向尾部。胆大的干脆钻进船队中间,抵近攻击。海上大屠杀持续到天亮才告一段落。
海面上火光熊熊,到处飘浮着遇难的船骸、尸体和船上装载的物资,空气中充满焦糊味,落水的未亡者仍在凄声呼救,劫后的场景惨不忍睹!
然而,灾难并没有完全过去,潜艇在周围的水下游弋。当第二个黑夜来临时,这场大屠杀又继续进行。直到潜艇上的鱼雷打光;潜艇再也找不到攻击的目标才悻悻离去!
在邓里兹发起的“狼群作战”的高潮期,几百只“狼”在海上觅食,这样的屠杀几乎每日每时都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