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山东八路军纵队正式成立
1938年2月中旬,农历新年刚过,广阔的山东大地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时,刚刚成立不久的第四支队,已经厉兵秣马,准备战斗了。
就在这时,部队突然发现,泰新公路上的敌车辆频繁活动。原来是日军正在往台儿庄增兵。
摸清敌情后,支队派赵玉、封振武、李锁卿带第二中队前去打伏击。
2月17日黄昏,部队到达新泰城西北10多千米处的四槐树村。翌日拂晓前,第二中队隐蔽地将部队埋伏在公路旁,并在敌人要经过的公路桥上埋好了电发火地雷。19时多,10多辆满载日军的汽车由泰安方向驶来,很快就到了我军埋伏的地区。赵参谋让大家先放过四五辆,待后面的汽车过桥时,他及时按动发火器,一阵巨响,车上的日军被炸得血肉横飞,没有死的连忙滚下汽车,拼命往车底下钻。接着,我埋伏在路旁的战士迅速冲上公路,向敌人猛烈射击,经过一阵激战,炸毁敌汽车4辆,毙伤日军40余人,其中还有一名大佐,而我则无一伤亡。
随后,第四支队又开展了交通破袭战,破坏了新议公路北佐村至小协庄的桥梁,造成敌人的交通一度中断,对迟滞日军向台儿庄的进犯起了一定作用。
四槐树村伏击战和新仪公路破袭战之后,第四支队撤离徂徕山区,转移到新泰县西部的谷里、烈庄一带开展宜传抗日和扩大武装的工作。3月初,又由烈庄转移到刘杜、岔河一带。
下一步山东的武装斗争该怎么进行?为此,省委在刘杜召开扩大会议,初步总结了武装起义以来的工作,分析了当时的斗争形势,研究了党、政、军的发展方针、政策及对敌斗争策略。会议还确定了支队今后的发展方向:要广泛开展地方工作,巩固和发展武装力量,主动打击敌人,并提出加紧争取泰安六区程子源的队伍。
这时,宁阳的朱奖阶、武效周、王一平等带领的一支100余人的起义武装前来会合,被编为第七中队,朱奖阶任中队长、王一平任指导员。这样一来,第四支队自徂徕山起义下山后,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抗日方针政策,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开展对敌斗争,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部队迅速发展至近千人,开辟了许多新的抗日根据地。
省委扩大会议后,为了适应抗日战争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支队决定于新泰刘杜兵分两路,实行南北扩展,开辟新的抗日活动区域。
以省委机关和支队机关及第一、第三、第四中队为北路,称第一大队,由洪涛、林浩带领去莱芜、博山、淄川一带活动,开辟创建以莱芜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武装。以第二、第五、第七中队和直属队及宣传队为南路,称第二大队,由黎玉、赵杰带领,向新泰南、蒙阴、洒水、费县一带活动,发展部队,开展地方工作。南路第二大队3月上旬到达平邑地区后,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协助当地的同志恢复党与群众的联系,积极组织抗日救国会。
由于干部队伍缺乏有经验的军政干部和通讯设备,黎玉根据2月份省委在刘杜召开的扩大会议上的决定,亲赴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并请中央调给一批军政干部和通讯器材。
1938年3月底,黎玉带了泰安的冯平、新泰的郭云青、费县的高其贵等人,从万寿宫出发,于4月初顺利到达延安,
4月5日,黎玉在延安就山东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听取汇报时,毛泽东还要求山东省委进一步公开地大胆地发展抗日武装斗争。随后,党中央还决定先派郭洪涛率一部分军政干部到山东工作,由郭洪涛任省委书记。
在黎玉远赴延安的同时,山东的抗日工作,在我党其他同志的带领下,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黎玉赴延安后,由林浩代理省委书记兼第四支队政委,孙陶林任政治部主任,率领北路第一大队,到达新泰雁翎关地区。当地群众闻讯后,纷纷前来控诉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的部下何进步部破坏地方抗日工作、抓我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敲诈勒索老百姓等罪行,请求将这个坏蛋除掉。
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何进步部不断挑起武装神突,阻挡我军北上莱芜的要道,我第一大队被迫反击,活捉了何进步,其部多数士兵经我们宣传教育后,被编为第六中队,武中奇任中队长,李平任指导员。
这时,我第一大队又了解到日军正进攻徐州,莱芜城空虚,于是乘机一举攻克,解决了莱芜县维持会和部分伪军,将其把持的官盐分给了群众,并组建了群众团体,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造了条件。
为防止日伪军的报复,我军除留下少部分同志组成“八路军驻莱办事处”,在城里筹集给养、组建政权外,大部队则撤到附近农村。
不久,秦启荣趁机纠集莱芜的地方势力谭远村、景大麻子之流突袭莱芜城,解散了我抗日团体,抢掠了我筹集的物资,并扣押了我在城内工作的马馥堂等同志。
为了斗争策略的需要,我军将部队暂时撤到莱芜东北部的苗山一带。在这一带活动的张寿民、段金斋闻讯后,马上带着他们在当地组织的抗日武装前来会合,被编为第十中队,由徐杰三任中队长,张寿民任指导员。
之后,林浩亲自带一个中队从莱芜县东北部播入博山县境的石马地区。在西石马与张敬熹、蒋方宇、徐化鲁组织的二三百人的部队会合,并根据张敬焘等人的要求,联合攻打博山城,很快解决了部分伪组织和伪军,后即撤出。
不久,我北路第一大队又转入淄川西南部的马棚村一带,与在黑铁山起义后来此地坚持抗日斗争的廖容标、姚仲明组织的第五军一部会合。
两支部队会合后,由代省委书记林浩主持召开了一次省委扩大会。参加会议的有第四支队的林浩、洪涛等,第五军的廖容标、姚仲明,淄川工委的张天民、孙学之等。会上,确定了下一步斗争的中心任务:一是整编部队,寻机作战,扩大影响,以利发展;二是广泛争取群众,孤立国民党顽固派,开辟建立根据地,把我们发动的游击战争推向一个新阶段。
为适应日趋尖锐复杂的斗争需要,会议还决定将第四支队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编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二师,统一组成南下指挥部,由洪涛任指挥,林浩任政委,廖容标任副指挥。部队稍作休整便南下,再度攻打莱芜。
正当南下部队与莱芜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周旋之时,南路第二大队迅速北上,一举攻克莱芜城,俘敌近千人,并活捉了谭远村、景大麻子,救出了被扣押的马馥堂等同志。莱芜城再度解放。
此时,我南北第一、第二大队和其他地区部队胜利会师。这时,我军徂徕山起义的部队已发展至4000余人,编为3个团和两个直属分队。
到此为止,山东人民抗日起义武装,在几个月内发展至约三四万人,作战百余次,收复县城10多座,在10多个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增强了山东人民抗战胜利信心,为尔后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山东抗日武装积极与敌人周旋的时候,在黎玉的请示和党中央的关怀下,大批优秀的军政干部从延安开赴山东抗日战场。
1938年5月,为加强山东抗战的领导力量,党中央派郭洪涛率50多名干部,携带两部电台来到山东。
8月,又有一批干部到达山东。这批干部中,本该有罗炳辉的。因为罗炳辉是著名的红军将领,到了山东就不怕有人说山东部队是“土八路”了。但当时,正在做统战工作的罗炳辉,一时离不开。所以,中央又决定增派张经武、江华、吴克华、胡奇才、徐斌洲、吴仲廉和一批抗大、陕公毕业的学员前往山东,给山东武装起义部队送来一批优秀的领导骨干。
当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山东抗日起义武装的发展一直十分关心。
1938年6月6日,毛泽东与刘少奇联名电示:“山东的基干武装应组建支队,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的番号,目前可组成四五个支队,县区武装则以支队领导下的游击队名义出现,用抗日联军名义不好。”
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指示,使山东同志进一步明确了武装建设的方向。根据上述指示精神,山东的我党领导同志对山东各地的起义武装实行了统一领导,并决定以各大股起义武装为基础组建成支队,强调把起义武装建设成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至1938年底,起义武装除冀鲁边与鲁西北地区部队外,先后整编为8个支队:活动于沂水、营县地区的第四支队第六大队,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清河区第五军编为第三支队,鲁中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恢复使用第四支队番号,胶东第三军编为第五支队,泰西区抗敌自卫团和议上县起义部队合编为第六支队,由胶东西返清河地区的第七、第八支队仍用原番号,我党在费县、临沂边区收编的一支土匪武装,经改造后,以第四支队第三团为骨干编为第十二支队。
当年12月,党中央、军委为进一步统一山东地区各支队的领导,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任命张经武为指挥,黎玉为政委。山东纵队的成立,标志着山东人民起义武装已经发展至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一个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