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安全文化建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两型校园环境建设

两型校园环境建设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小学校园环境建设为贯彻落实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及教育部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有关要求,全国各高校纷纷提出了两型校园建设的规划和目标任务,个别省及所属高校甚至提出了“三型”校园(“节约型校园、关爱型校园、文化型校园”)的建设目标,并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行动落实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方法

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全国各高校已有许多积极的行动和成功的经验。主要做法归纳起来有:

(1)强化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约提高到关系全校师生素质、学校管理水平、学校发展质量的高度,加强组织保证和责任分担,形成领导主抓、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

(2)加强制度建设,把节能节水落到实处浪费的行为往往源于制度的缺失。多数高校建立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武汉小学校园环境建设包括节能降耗指标体系、监管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等,推行“水电承包,计量收费”、“定额使用、超额自理、谁使用谁付费,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机制,把水电使用置于制度管理之下。

(3)加强整体规划,改造和完善节能减排设施一是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新建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体系。新落成的建筑在供电、供暖、上下水系统等方面均选择了低耗、低排、高效节能设备和器具;二是加强科技改造,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

(4)强化精确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严格按定额配置资源,倡导节约,杜绝人为浪费行为。后勤管理部门加强维修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减少资源浪费。有的高校还建立了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武汉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网络预付费水电管理系统、校园路灯智能管理系统、校园关键设备监控系统等水电管理系统,实现了校园数字化水电管理。

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内涵

在两型校园建设中,节约型校园建设是基础、是关键。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内涵包括:

(1)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武汉小学校园环境建设节水、节材、节地等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

(2)加强体系建设,建立节约制度和激励机制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统筹整合校内资源,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基建、科研和后勤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深入推进改革,要建立有利于节约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建立以严格、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各项管理制度,把节约指标列入校内各部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3)加强日常工作中的节约管理,全面节约学校各项办学活动都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追求不必要的高标准,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要大力加强对水、电、气和教室、实验室、学生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的使用和管理,挖掘各种资源的使用潜力,不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4)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员节约意识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学校领导者、各级管理人员、教师、员工和广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尤其是节水节电、武汉小学校园环境建设节约粮食和节约教学资源的意识。

(5)采取有效的节能节水措施加强节能节水运行监管、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节水强制性标准、开展低成本节能节水改造、积极推进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等。

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

“环境友好”是两型校园建设的更高目标。参照专家学者关于两型社会的定义,环境友好型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

①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②指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2)环境友好型建设的内涵

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是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①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体现了学校科学发展的要求。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良性的发展态势。在这个环境中,全校师生员工与环境良性互动,共荣共生。每个个体和组织都能在这个环境中寻求合理定位和满足,武汉小学校园环境建设个体和组织的发展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空间,并支撑和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这样环境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规则,有一套制度和机制,特别是需要科学规划,全面统筹。如何处理好发展与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处理好学校生产及生活服务中的污染排放、清洁生产、绿色科技等问题,都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解决。

②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是和谐校园构建的要求。环境友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好的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提倡重视环境要素,反对铺张浪费和生态破坏,这些理念也是和谐校园建设追求的目标。

③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是关注民生的要求。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不仅在观念层面、文化层面体现环境友好,更重要的是生态层面,学校建设和发展能呈现新的面貌,校园环境得到改善和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