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安全文化建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指各种教学设施、校园的绿化美化,它是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基础。自然环境(景观)中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体现,没有赋予文化教育内涵,没有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会失去原有的价值。

人文的校园是一种示范,是一种无声的教化,是一种远大理想的催化,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激发。充满人文的校园,无不蕴藏丰厚的文化内涵,它将良好地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

同时,应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广泛学术交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学校,提升校园内涵。

文化气氛浓郁的校园环境,学生漫步其中能自觉品味和感受校园的人文气息,感情激荡,知识内化,从而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树立崇高信念,确立高远的目标追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明白学习的目的意义,学会做人,懂得宽容,与人为善。自觉地加强文化修养,告别低级趣味、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陶冶人性,形成健全品格,激励其健康成长。

人文环境是体现高校人文精神、文化生活及氛围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只有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让学生感受到有催人奋进的动力、和谐、向上的精神时刻激励鼓舞自己,才能逐渐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充满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充满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

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存在问题

每所高校都有严谨的治学方针、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然而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其在物质建设上进行大量的投入,但人文环境建设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发展,因此在学生身上反映出很多问题,成为校园中不和谐的音符,也成为我们窥视校园人文建设的一个缩影,给和谐校园的建设带来了阻力。

(1)人生观缺失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由于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及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侵入,使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念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的现象。导致思想不要求进步、没有进取心、上进心。

(2)公德意识薄弱不文明行为和举止在校园经常可以见到,例如男女交往举止不得体;浪费水、电、粮食等;酗酒打架;在教室寝室里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爱护树木草坪等现象,没有树立起良好的公德意识。

(3)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其失去兴趣,对待学习怕苦怕累,有“及格就行”思想,为了毕业而不得不学,根本谈不上对知识的巩固加深和理解。更有甚者整天迷恋于网吧,染上一些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连大学学业都不能完成。

(4)团结协作精神不强部分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不关心集体,我行我素,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没有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取得最终成功的意识,缺乏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勉励的合作互助精神。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思路

校园人文环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质至关重要,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人文环境虽然是隐性的、精神上的,但它可以通过一些载体而完成对教育者的教育过程,这些载体主要是:学生的活动场所、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的管理创新意识、教师员工的教育素质等。加强校园人文环境载体的建设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校园内涵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校园文化品味的重要措施,学校应在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基础上,加强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精神,站在时代高度,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地审视、定位学校发展,对校园进行精心设计,配置人文景观、修造文化墙、建文化长廊、装饰地面图案、配栽奇花名木、造假山曲径……使之符合校园实际,摆脱俗气、呈现高雅,具有自身特色。

让景观、图案与环境遥相呼应、协调统一、表情达意;让每一棵草木蕴含寓意;让每一个景点启智明理;让环境透射人文气息,使校园环境人文化。

(2)加强人文的宣传教育学校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教师是人文思想的传播者。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首先应具有全新的育人理念和较强的人文意识,同时,应具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校园人文性、提升校园內涵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以校长的思想、行动感染全校师生,加强宣传教育,烘托出人文气氛。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发出弘扬人文、追求卓越倡议,大张其鼓地利用广播、标语、橱窗、黑板报等广泛宣传;请专家、教授、民间艺人到校作专题报告、专题演讲,烘托出崇尚科学、弘扬人文的环境气氛。

教师帅先垂范在全校掀起轰轰烈烈的弘扬人文、营造人文环境的活动,让全体师生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这个高雅地活动中来。

(3)注意学生活动场所的创设对学生活动场所进行文化创设,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比如:通过定期举办主题鲜明的宿舍艺术节,将思想性、知识性、文化性的内容引入宿舍文化建设中,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寻找素材、亲自动手布置环境不仅锻炼充实了自己而且陶冶了情操。

学生餐厅不仅做到适用、洁净、美观,还要融文化教育为一体,有条件的学校应在餐厅安放电视,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大事;扩展餐厅用途,其他时间可以当作阅览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浓郁的文化氛围。

其他学生活动的场所也应赋予文化内涵,把办学特色和学校人文精神融于时时处处,让墙壁说话,让花草赋诗,让格言警句时时处处显现,启迪学生智慧,美化学生心灵,充分体现活动场所给学生的教育作用。

(4)提高学生文化活动的档次学生的各种文化活动应该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为重点,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并要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减少单纯娱乐性的内容,避免颓废,消极的内容出现。

除了在重大节庆日举办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平时也应举办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体表演及各种竞技比赛,多领域的学术报告,增加学校文化氛围。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提高社团活动质量,提高学生自强、自立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即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要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增加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还有应该加大学生文化活动的覆盖面,据初步统计,只有40%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过的各类活动,很多同学不亲自参加活动,因此,学生的文化活动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给每位同学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并把这作为第二课堂系列活动之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5)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论思想还是行为都不成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推动作用,而且良好的行为习惯置身于学生言行中,影响带动其他同学提高品德修养,促进优良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如何贯彻《大学生行为准则》是关键,可以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定期组织学习、量化行为准则、亲自参与管理、进行检查评比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使学生能够养成自觉遵规守纪、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帮助形成良好个性品德。促进人与人、人与校园的和谐相处,使校园文明有序,充满活力。

(6)提高学生的管理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创新意识和能力,可使学生增加对学校人文精神的认同、理解和支持,使人文精神按照学生需求的方向发展,消除抵触情绪,使学生和学校和谐统一,帮助形成校园良好人文环境。

通过建立并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可以使学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督导;对思想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开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帮助;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自管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生活学习在学生当中,可以及时发现身边出现的任何状况,为良好人文环境的建设清除障碍。

(7)提高教育者的教育素质教育者的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育者自身的形象和学校人文精神、教学理念不协调,就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应提高教师、辅导员及教辅队伍的师德修养,树立全方位育人观念,塑造教育者的优良品格。

使教育者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给学生做示范、做模范,完成教书、管理、育人工作。做到对学生尊重、关心、热爱,对学术严谨、认真,对同事和睦相处,互相支持理解。为良好人文环境的建设提供保障。

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注意的问题

(1)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曾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并注重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每一位同学时时刻刻感受到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校之间融洽和谐关系的形成。

(2)必须坚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必须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坚持认真、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原则,构建以开放式教育为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通过形式多样、深入持久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质。为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铺平道路。

(3)必须有制度保障机制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必须有科学完善的制度相配合,要有和学校人文精神内涵相一致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管理行为。规范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办学行为,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塑造高尚师德,严肃纪律、约束和规范大学生行为。

杜绝制度与行为之间相互脱节,把制度作为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的纽带和桥梁,贯穿在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中。要把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制度变成师生共同价值的追求,化为全校师生共同的行为,早日实现和谐校园。

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化、长期性的工作,只有经过管理者、教育者、学生不懈努力和历史的沉积才能形成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任何急功近利式的“说教”都是无效的;也只有通过最有力量的文化,感染和熏陶着教师和学生,才能凝聚其精神,达到人与校园的和谐统一。

因此,必须对校园环境条件加以认真地研究分析、科学规划,对每一处建设都要精雕细琢,切不可随心所欲、粗制滥造,死搬硬套某种模式,刻意追求某种人为效果。否则,不仅不会达到所预想的人文效果,反而还会破坏其原有的自然性,从而有损原有的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