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1
第一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技术路线图
1 导言
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了来自汽车、能源、材料、信息通信等领域的500余位专家,于2015—2016年历时一年共同编制完成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1.0)。技术路线图1.0的编制和发布,受到了国内外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在支撑政府科技和产业相关规划、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路线图1.0发布以来,汽车产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汽车产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为了保障技术路线图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引领性,同时为支撑我国面向2035年新能源汽车规划研究及汽车相关的“十四五”科技规划研究工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19年5月启动了技术路线图1.0的修订工作,希望立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识别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面向2035年汽车产业发展愿景,制订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发展路线,凝练近中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需求,确定近期优先行动项,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指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2.0)首先对技术路线图1.0发布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情况及2020年目标实现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经过评估发现,技术路线图1.0确立的汽车产业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通过实践,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在此方向指引下,我国汽车节能技术持续提升,乘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2020年目标(5L/100km),但在产品结构、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水平、汽车轻量化等方面距离2020年目标还有较大距离;新能源汽车技术保持国际领先,市场份额、整车产品关键性能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关键零部件具备核心技术优势,截至2020年7月,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450万辆,基本达到2020年目标,但在动力蓄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离实现2020年目标仍存在不小距离;智能网联汽车整车智能化、网联化水平不断提升,传感器、计算平台、智能座舱等关键部件快速迭代,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等基础支撑技术实现了自主突破,但在核心传感器芯片、计算芯片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从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来看,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研发投入、科技人才、专利等技术创新核心要素持续增量提质,加速驱动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而相关基础薄弱环节则突破缓慢。
鉴于“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叠期交互、相互赋能和趋势强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坚持“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继承性、开放性、公益性”的原则,组织对技术路线图1.0进行了全面修订。主要思路和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考虑当前产业安全、高质量发展以及与能源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需求,对研究方向进行了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基于原有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基础,新增了充电基础设施和电驱动总成系统两个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在框架结构上从原来的“1+7”演变成了“1+9”。
2)在发展愿景与目标部分,突出强调了以人工智能(AI)、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和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推动汽车产业全面变革,同时考虑到当前出现的逆全球化倾向对全球产业布局、我国产业安全带来的深刻影响,“汽车+”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保障产业安全和可持续竞争力将成为未来10~15年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提出了产业生态构建、产业自主安全可控的发展愿景和目标。
3)在产业总体路线图部分,考虑到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指导跨产业协同衔接,提出了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的产业融合技术路线图;更新了市场需求预测以及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应用目标。
4)在低碳化发展方面,节能汽车领域进一步突出了商用车节能和混合动力技术,考虑了测试工况的切换情况;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重新评估了未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潜力,强调了整车安全和质量在路线图中的重要性;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则综合考虑了整车性能指标和产业化推广目标;动力蓄电池领域增加了未来前沿技术并对可能的颠覆性技术进行预判;汽车轻量化领域,从关注车辆整备质量的降低转向了关注整车轻量化系数的降低。
5)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兼顾了乘用车、货运车辆、客运车辆的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落地和发展趋势,增加了对主要城市、城郊、高速公路和限定场景四种类型运行范围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时间进度的分析,重新梳理了技术架构体系;在制造领域,为强化汽车制造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需求,将制造技术聚焦到智能制造和关键装备,在对整车及动力总成制造的工艺设计、生产及生产物流环节重点分析的同时,兼顾了与前端的产品设计以及后端的销售等环节在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互联互通。
基于技术路线图2.0整体修订工作形成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技术路线图,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政府领导和行业专家的指导,得到了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中国一汽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等分领域技术路线图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来自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专家的积极参与,得到了由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牵头、主要跨国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参与的海外工作组的宝贵支持,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