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十家”是怎么回事
“诸子”这个概念可大可小。因著书立说而留名后世的先秦学者何止百人,说“百家”,并非夸大其词。不过真正形成流派产生影响的,却只有几十家。学者又从中遴选出十家作为代表,即所谓“九流十家”。
替诸子做总结的是汉代人。西汉史官司马谈(?—前110)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父亲,他首次提出“诸子六家”的说法,乃是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论六家要旨》)。
至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编写《别录》《七略》,将图书分为六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诸子略”便是对诸子著作的大检阅。内中又涵括十家,依次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东汉班固著《汉书》,依《七略》撰为《艺文志》(下称“汉志”),保留了“十家”的格局,不过班固认为小说家不入流,因而有了“九流十家”的说法。
最早改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是《隋书·经籍志》(下称“隋志”)。其中“子部”全盘接收了六分法中的“诸子略”,又有所增益。其“子部”下分为十四类: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
那么到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四库总目》)中,“子部”又有何变化?仍分十四类,内容却有不小变化,依次是儒、兵、法、农、医、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类书、小说以及释、道。
我们注意到,“汉志”“隋志”中独立的“名”“墨”“纵横”“阴阳”四家不见了,分别并入《四库总目·子部》下面的“杂家”“术数”等类中。至于《四库总目·子部》中的“艺术”“谱录”“类书”三类,则是新添门类。此外,“释类”也是新添的——在“隋志”中,“佛经”与“道经”是作为附录,附于四部典籍之后的。
本书的讲解,拟以先秦诸子为主,依各家兴盛的时间先后排列,同时兼顾《四库总目·子部》所列门类,各做扼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