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南山下,力耕不吾欺
陶渊明打心眼儿里喜欢田园生活。他有《归园田居》诗五首,第一首这样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俗:适应世俗,随波逐流。韵:气质,性情。丘山:这里指大自然。◎尘网:尘世。三十年:一说应为“十三年”,指他此前做官的时间。◎羁鸟:笼子里的鸟。池鱼:养在小池中的鱼。◎守拙:这里指固守节操,不随波逐流。◎方宅:宅地范围。或说方同“傍”。◎荫:遮挡,遮荫。罗:罗列。◎暧(ài)暧:昏昧貌。依依:轻柔貌。墟里:村落。◎颠:巅,顶。◎樊笼:本为鸟笼,喻不自由的境地。
诗人说,我从小就讨厌世俗的那一套,天生喜欢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尽管如此,为了谋生,在官场上白白消磨了十几年大好光阴,如今总算是迷途知返啊。
诗人选取了乡村里最迷人的风景放到诗中:一带草屋,屋后是浓郁茂密的榆树,房前是明艳照人的桃李。远方的村落若隐若现,轻柔的烟霭袅袅升起。狗不知在哪条深巷里吠叫,鸡飞上桑树引吭高歌……生活在这闲暇恬静的气氛里,再没有尘俗杂事来打扰他,多像是久在笼子里的鸟,重又飞回到大自然里去!
陶渊明歌颂田园生活的诗还有不少,如《和郭主簿》、《读山海经》(文摘三)等。——然而田园生活又是艰辛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
◎南山:庐山。◎兴:起床。荒秽:杂草。荷锄:扛着锄头。◎愿无违:不违背隐居的心愿。
拿笔的手如今拿锄头,总不那么顺手,搞得田里“草盛豆苗稀”。披星戴月、露湿衣衫的生活,也是从前不曾体验的。然而远离官场,让心获得自由,这点苦累又算得了什么?
诗人新交了许多农民朋友,“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文摘三),大家有着共同的喜悦和期望。以后诗人遭遇了一场火灾,不得不移居南村。新的邻居中也有谈得来的文士,农事紧时,大家各忙各的,有了闲暇,就在一起饮酒赋诗。这首《移居》,就描写了这时的生活: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辄:就,总是。◎披衣:这里指披上衣服去拜访朋友。◎此理:指其中的生活意趣。不胜:十分丰富。“无为”句:意谓不要轻易离开这种生活。忽,轻忽,轻易。兹,这种日子。◎纪:经营。不吾欺:“不欺吾”的倒装。
《移居》共两首,这是第二首。在前一首中,诗人说自己移居此地的原因之一,是这里有几个谈得来的好朋友。尽管新居窄小,但能跟好友高谈阔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也是让人高兴的事。——第二首依然抒写友朋之乐,同时也讲到“农务”“衣食”等现实话头。诗人已习惯了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有点舍不得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