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二 汉魏乐府,五言时代
《乐府诗集》:总汇乐府
《文选》也选诗歌。翻开《文选》目录,“诗”紧随“赋”之后,又分为补亡、述德、献诗、公宴、祖饯、咏史、招隐、咏怀、哀伤、赠答、行旅、军戎、郊庙、乐府、挽歌、杂诗、杂拟等一二十目;共收诗四百多首。
其中最早的一首诗,当数荆轲在易水岸边唱的那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说是一首,其实只有这两句。诗前短序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丹祖送于易水上,高渐离击筑,荆轲歌,宋如意和之。”(祖:为人送行时对道路之神的祭祀。筑:一种击打乐器。)此诗收在“杂歌”类中,同类的还有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与刘邦争天下的项羽也有诗歌传世,就是在垓下(Gāixià)被围时唱的那首“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为何,这一首《文选》没有选,却被另一部诗歌总集《乐府诗集》选入。——那是宋人编辑的一部乐府诗总集。
“乐府”本是朝廷掌管音乐的衙门,汉惠帝时,官制中已有“乐府令”(一说秦时已有)。到汉武帝时,乐府规模更大,那是负责编写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的衙门。朝廷举行典礼或国宴,就让乐工们奏乐演唱。
乐府诗有不少是由民间搜集来的,这还是早年“采风”的传统呢。经过乐府整理,因称“乐府诗”,简称“乐府”。久而久之,连汉以前的“国风”,汉以后的南北朝民歌,唐代的五言、七言古诗以及宋词元曲、明清的俗曲时调,也都统称“乐府”了。
《文选》要兼顾各类文体,故选录的乐府诗有限,只有四十首。要想全面了解乐府诗歌,还应翻翻那部《乐府诗集》,编纂者是宋代的郭茂倩(1041—1099)。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国风”之后又一部民歌总集,全书共一百卷,囊括了由先秦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及歌谣共五千多首,堪称乐府诗总汇!
乐府诗的特征之一,是和乐歌唱。因而书中又按乐调分为十二大类,什么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有的用于帝王祭祀活动,有的用于贵族宴会,也有军乐、舞曲、抒情诗篇及民间歌谣。其中“近代曲辞”是指隋唐杂曲,“新乐府辞”则专指唐代的“新乐府”。
郭茂倩《乐府诗集》书影
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五言体为主。五言体不同于《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五字又按二三节奏分配,比起四言体的二二节奏,要灵活得多;跟骚体相比,则有整齐、简练、朴素的优点。
乐府诗按乐曲之名,各有标题,多称“歌”“行”“谣”“引”“曲”“吟”等,如《子夜歌》《短歌行》《东门行》《蒿里行》《塞上曲》《梁父吟》等;也有《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关山月》《战城南》《有所思》等题。
《乐府诗集》编纂于宋朝,里面收的诗歌,跟以前的选本多有重复。也有《乐府诗集》首次收录的,如项羽的《垓下歌》、无名氏的《木兰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