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家庭:明明有家,为何如此孤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高一男孩因“分手”离家出走,面对孩子早恋,家长怎样做好引导

求助者:男,20岁。

家长叙述:孩子读小学、初中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上高一后,孩子早恋被学校发现,校方让两个孩子和双方家长到学校教务处接受处理。校方准备开除女生或强制女生转学,让我儿子留校察看。结果他没到教务处就从学校跳墙逃跑了,之后便离家出走,去远方亲戚那里打工。自那以后,他不再上学,也不让家长去找他。只要去找,他就威胁说以后再也不见我们。几年过去了,亲属打电话让我们去接孩子。见到孩子后,我们发现他目光有些呆滞,经常自言自语,反应迟缓,所以特地从外地赶来,找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家长又说:“孩子总感觉别人要害他。到了晚上,感觉高中的那位女生在身边跟他说话,一宿一宿地说,天亮了那位女生就走了。”

老师说:“这孩子的问题通过一两次咨询很难解决,至少需要连续十次咨询才可能有效果。”

咨询目标:使求助者重拾生活信心、恢复正常的亲子关系。

父母回避后,老师问男孩:“你能详细叙述一下离家出走的原因和细节吗?”

男孩说:“我小学和初中学习成绩特别好,但是我从初中开始就得了白癜风,两条腿和胳膊上都有,每天都需要出去打针,同学看我得病了都不理我,只有这位女生陪我一起打针,陪我聊天,我也帮助她学习。高一上学期,学校教务处突然通知我和这位女生以及双方的家长去教务处接受处理。班主任说:‘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孩子,学习这么好,怎么能早恋呢?这个女生成绩太差,学校准备开除她了,你现在就去教务处吧。’听到老师这么说我很生气,又很害怕,怕学校把那位女生开除,于是我翻墙跑了,去远方亲戚家打工,每月管吃管住,还给800元。白天倒还好,我可以忙工作,到了晚上我就会想起这位女生陪我聊天、打针的情景,这几年来天天如此。家里人也来找过我,让我回去上课,我告诉他们‘你们再来找我,我就让你们一辈子都找不到我’。这几天,我感觉不妙,总觉得这位女生在我身边陪我说话、聊天,虽然很开心,但我知道我出问题了。我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亲戚,他们转告了我父母,父母说要带我找心理老师,我就过来了。”

老师把男孩家长叫进工作室,对他们说:“我跟孩子了解了一下情况,觉得你们作为家长,对学校所说的早恋问题太敏感了。在学校里,男生和女生聊天、相互帮助学习就是在谈恋爱吗?”

孩子妈妈说:“我本身也是教师,就在孩子就读的高中教书。孩子早恋会严重影响学习。我儿子学习成绩很好,那个女生学习成绩太差,很容易把我儿子带坏。学校教务处说应该让那个女生转学或者开除她,我也认为应该这么做,没想到我儿子从此离家出走,我们家长也很痛苦。”

老师说:“孩子得病了,同学都不理他,只有这位女生陪他聊天、陪他打针,你儿子帮助她提高学习成绩,你们家长为什么非要把这段关系定义为早恋呢?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实在太敏感了。学校要开除那位女生,你们都不应该同意。你知道白癜风给你家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压力吗?同学都不理他,只有这位女同学陪孩子聊天、打针,作为家长应该感谢这位女生,怎么能反过来怪她?现在孩子得病了,真正耽误他前途的就是你们家长。”

男孩随声附和:“就是因为他们,我当时一时冲动不读书了。”

孩子妈妈说:“我们在学校看到学生早恋,都非常生气,觉得学生应该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不能谈恋爱耽误学业。”

老师说:“你的儿子情况特殊,他们不是谈恋爱,只是同学之间比较谈得来而已。有同学不嫌弃他得病,主动关心他,这非但不耽误学习,反而对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帮助。”

孩子妈妈问:“我们孩子现在是什么情况?”

老师说:“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很挂念那位女同学,天天会想起同学陪他时的情景,由于思念过度,导致精神恍惚。孩子有自知,能主动说出自己的状态,也能主动配合,证明他没有精神问题。在接下来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我需要找到当年那位高中女同学来到咨询室,一同帮助孩子解开心结。你要知道孩子目前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不管花多大代价也要找到当年那位女同学。”

两天后,家长带着孩子和那位女同学一同来到咨询室,老师请家长回避。

老师开始问那位女同学:“现在你在做什么工作?”

女同学说:“我现在打工卖服装。他的妈妈找到我,把详细情况告诉了我,让我帮忙。毕竟我们当年是好朋友,所以我就到这里来了。”

老师又问:“那你的工作怎么办,不上班可以吗?在这里咨询需要十多天的时间,咨询后你还需要整天陪伴他,你的时间允许吗?”

女同学说:“阿姨已经跟我说好了,我也辞了工作,没问题的。只要他能好起来,我会全力配合。”

老师问男孩:“你见到这位女同学开心吗?”

男孩很激动地回答:“我很开心啊,好多年没有这种感觉了。”

老师说:“你们学校当年就不应该做出处分你们的决定。你们其实不是恋人关系,是老师误解了你们。你们不过是要好的同学,学校不应该这样对待你们。”

男孩和女孩听到后,连连点头说:“是的。”

接下来,老师与他们聊起中学时开心的事,他们一同说着、笑着,非常开心。第一次两个多小时的咨询结束了。

第二天,他们准时来到工作室。老师问起咨询结束后他们去了哪里玩,吃了什么好吃的,有什么感触;问男孩晚上睡眠怎么样,有没有出现以前的问题?

男孩回答:“女孩在身边的感觉还存在,不过昨晚睡得很好,早晨起来头脑很清醒。”

开始咨询时,男孩说起话来不太有条理。老师耐心地教他怎么叙述问题,在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中,老师反复地训练男孩的表达能力,要求他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同他一起畅想今后的生活。

观摩学员见证了男孩的变化:他的话多了起来,也会开玩笑了,与正常男孩没有太大区别。

第九次咨询后,老师告诉男孩明天是最后一次咨询,请父母参加。

第十次咨询,求助者的父母以及那位女同学一起来到了工作室。

老师问男孩家长:“你们感觉到儿子的变化了吗?”孩子父母说:“我们感觉到了,孩子阳光起来了,爱说爱笑了,也不自言自语了,和正常孩子没什么区别了。”

老师又说:“这位女生对你孩子的帮助最大了,是很好的女孩。”

家长听罢连连点头。

“你儿子现在重新读书也来不及了,他这几年在亲属那里学会了手机维修,现在完全可以自己开店了,他和女同学一起开个手机维修店就很好。”

男孩听到这话,用很期待的目光看着父母。

父母说:“只要我儿子开心,有事做,我们就同意。”

咨询结束了,父母带着孩子还有那位女同学千恩万谢地走了。

解题式心理咨询个案解析

本个案是典型的由于家长、学校处理孩子早恋问题方法不当导致的孩子崩溃出走。

一、根据求助者叙述,得知以下几个已知条件:

1.求助者高中之前学习特别好。

2.求助者初中开始得皮肤病,同学不理他,只有一位女同学陪伴他聊天、打针。

3.学校和家长认定求助者与这位女同学早恋。

4.学校教务处严肃处理求助者早恋问题,导致求助者崩溃、逃离学校,从此不上学,开始打工生活。

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出以下几个未知条件,通过与求助者有目的的问话,将这些未知条件转换成已知条件,进而解决求助者的困惑,达到咨询目标。

1.求助者离家出走后与父母有联系吗?

2.求助者离家这几年靠什么生活、住在哪里,父母找没找过他?

3.求助者常年在外打工,不思念父母和那位女同学吗?

4.求助者情绪崩溃以及离家出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5.求助者思念的女生现在在做什么?

6.求助者父母对当初学校给予求助者早恋的处分是什么态度?

7.怎样使求助者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孩子一个道歉?进而调节求助者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8.解铃还需系铃人,如何找到当年陪伴求助者的女同学,帮助求助者重拾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