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老和尚图袈裟弄巧成拙(一)
取经队伍有了白龙马的加入,速度快了不少,走了两个多月的太平之路,师徒二人终于看到一座寺院。
六十多天的风餐露宿,唐三藏等人人困马乏,此时看到寺庙,一致决定去庙里免费借宿一晚,顺便吃顿免费的上好斋饭,泡个免费的热水澡,临走时还可以补充些免费的干粮。
真是一举四得啊!
唐三藏这一身行头,是个人都觉得他是得道高僧,而且人长得帅不说,还温文尔雅有礼貌,虽然说是来蹭吃蹭喝的,但风度翩翩,端端正正的站在寺庙门口,等着庙里的人主动开口迎他进去。
寺庙中的僧人瞧得唐三藏这等模样,果然不出所料,一个个恭恭敬敬请他进去,待遇也达到顶级,与寺庙方丈一起喝茶聊天。表明来意后,唐三藏一行人顺利进庙,不过中途遇到一点小插曲,就是孙悟空的外貌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遭到庙里的和尚无情吐槽,还好无伤大雅,被吐槽对象本人没有听到。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三藏见了,侍立门旁,道个问讯,那和尚连忙答礼,笑道失瞻,问:“是那里来的?请入方丈献茶。”三藏道:“我弟子乃东土钦差,上雷音寺拜佛求经。至此处天色将晚,欲借上刹一宵。”那和尚道:“请进里坐,请进里坐。”三藏方唤行者牵马进来。那和尚忽见行者相貌,有些害怕,便问:“那牵马的是个甚么东西?”三藏道:“悄言!悄言!他的性急,若听见你说是甚么东西,他就恼了。他是我的徒弟。””
真是白瞎了孙悟空“美猴王”的美称,堂堂齐天大圣,走到哪里就被吐槽到哪里,妖怪呢,说孙悟空是个“毛脸雷公嘴”也就算了,凡俗僧人直接就用“那牵马的是个什么东西”称呼。
还好孙悟空没有听到,他要是回答“俺老孙不是个东西”,似乎有点自黑的嫌疑,如果回答“俺老孙是个东西”,这个回答又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哎,这个该死的看脸的社会啊!
在没有彻底了解一个人的时候,盲目的给人下定义是大多数人的通病,虽然每天在寺庙吃斋念佛修身养性,小和尚依旧无法摆脱贪嗔痴,他实在是无法理解唐三藏这么一个“德高望重”的高僧,怎么就挑了个如此丑陋不堪的当徒弟。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那和尚打了个寒噤,咬着指头道:“这般一个丑头怪脑的,好招他做徒弟?”三藏道:“你看不出来哩,丑自丑,甚是有用。””
孙悟空这个徒弟,是观音菩萨硬塞给自己的,唐三藏也莫得办法,好在孙悟空本领强大,凶禽猛兽见了他噤若寒蝉,一般的妖怪见了他不是对手,自己的安全性得到极大的保证的同时,还顺带满足了一点虚荣心,有这么一个丑徒弟跟着,间接的衬托出自己的盛世美颜,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寺庙叫观音禅院,实际上与观音菩萨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如此霸气的名字,也就只能哄哄唐三藏,至于孙悟空,他有火眼金睛,一样就看出这纯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个寺庙侵犯了观音菩萨的姓名权。
既然僧侣们如此不要脸,盗用观音菩萨的名字,孙悟空也就不给他们好果子吃,趁唐三藏向观音祈祷的时候不停的大力撞钟,还美曰其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一堆和尚大言不惭准备缉拿肇事者,奈何孙悟空得理不饶人,唬得一堆光头跪地大喊“雷公爷爷”,做和尚做的如此没有气节,也是没谁了。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祝拜已毕,那和尚住了鼓,行者还只管撞钟不歇,或紧或慢,撞了许久,那道人道:“拜已毕了,还撞钟怎么?”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此时却惊动那寺里大小僧人、上下房长老,听得钟声乱响,一齐拥出道:“那个野人在这里乱敲钟鼓?”行者跳将出来,咄的一声道:“是你孙外公撞了耍子的!”那些和尚一见了,唬得跌跌滚滚,都爬在地下道:“雷公爷爷!”行者道:“雷公是我的重孙儿哩!起来起来,不要怕,我们是东土大唐来的老爷。”众僧方才礼拜,见了三藏,都才放心不怕。”
这个观音禅院,“下梁”如此不堪,“上梁”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果不其然,被孙悟空这一闹腾,唐三藏总算是见到庙里的最高领导人老院主。
一般来说,越是得道高僧,越是清心寡欲,但这个观音禅院的实际领导人却恰恰相反,和孙悟空一样,都属于“歪瓜裂枣”类型,长得丑不说,偏偏一身的珠光宝气,从头到脚都是宝贝,就像一个到处炫耀家财的土财主。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只见那后面有两个小童,搀着一个老僧出来。看他怎生打扮: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满面皱痕,好似骊山老母;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口不关风因齿落,腰驼背屈为筋挛。”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那一庙自然就不容两僧,唐三藏和老院主两个“得道高僧”开始悠闲的喝茶,“不温不火”的聊着天。
从寺院的取名和老和尚的穿着打扮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衷于追名逐利的僧人,同等身份之人见面,那还不得好好显摆一番趁机压对方一头。
既然是喝茶,那就先炫耀茶具,老和尚不动声色的安排下面的小沙弥拿出一套上等的茶具,唐三藏是大唐人,大唐强盛,万国来朝,各种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唐三藏眼力见识相当不错,一眼就瞧出这套茶具十分不错,忍不住开口称赞。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锺;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三藏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
唐三藏不称赞还好,他一开口,对极度喜欢攀比炫耀的老和尚而言,这就是赤裸裸的挑战,老和尚表面上谦逊有礼,内心暗自得意,顺着唐三藏的话问他有什么宝贝没有,有的话拿出来大家一起观摩观摩,比较比较,看谁的宝贝更珍贵,看谁的宝贝更多。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那老僧道:“污眼污眼!老爷乃天朝上国,广览奇珍,似这般器具,何足过奖?老爷自上邦来,可有甚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
俗话说财不外露,出门在外的唐三藏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此时人生地不熟又势单力薄,万一别人起了歹心,岂不是飞来横祸?而且看这老和尚的衣着打扮和言行举止,妥妥一个贪财之人。
当然,如果是在自己的主场化生寺,情况又不同了,主场优势不允许他低调,唐三藏肯定会穿上观音送的宝贝袈裟,手握观音送的锡杖,大大方方的站在这个老和尚面前来来回回转圈,让这个井底之蛙无地自容羞愧而死,贪婪又如何,量他也不敢抢,化生寺的和尚一人一口唾沫都可以把他淹死。
唐三藏通过察言观色,留了个心眼,奈何身边有个“猪队友”孙悟空,在人情世故上,毫不客气的说,孙悟空就是一个智障,一根筋的他哪里听出老和尚的弦外之音,直接就暴露出唐三藏包袱里有一件宝贝袈裟。
在袈裟数量上,唐三藏可谓是完败,唐三藏只有一件,而老和尚有七百多件,他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吹牛皮,还特意安排弟子把所有的袈裟都拿到院子中供大家参观。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叫:“拿出来看看。”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时卖弄,便叫道人开库房,头陀抬柜子,就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开了锁,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
孙悟空哪里看得上这等胭脂俗粉,不顾唐三藏“莫要与人斗富”的警告,拿出宝贝袈裟,宝贝袈裟一出场,果不其然亮瞎了无数光头的眼睛,老和尚见财起意,使了一招苦肉计,说自己活了两百多岁,一把年纪了没见过这等宝贝,以天黑没看清楚为借口,要求“借”袈裟一晚,好让他拿到房间好好看上一夜。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走上前对三藏跪下,眼中垂泪道:“我弟子真是没缘!”三藏搀起道:“老院师有何话说?”他道:“老爷这件宝贝,方才展开,天色晚了,奈何眼目昏花,不能看得明白,岂不是无缘!”三藏教:“掌上灯来,让你再看。”那老僧道:“爷爷的宝贝,已是光亮,再点了灯,一发晃眼,莫想看得仔细。”行者道:“你要怎的看才好?”老僧道:“老爷若是宽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后房,细细的看一夜,明早送还老爷西去,不知尊意何如?””
唐三藏肯定不同意了,这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嘛,猪都知道这个老和尚想要把宝贝袈裟占为己有,不过有了孙悟空的拍胸脯保证,唐三藏哪怕万般不愿,依旧把袈裟借了出去,不断的叮嘱老和尚要小心再小心,不可损坏袈裟。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行者笑道:“怕他怎的?等我包起来,教他拿了去看。但有疏虞,尽是老孙管整。”那三藏阻当不住,他把袈裟递与老僧道:“凭你看去,只是明早照旧还我,不得损污些须。””
凡人与神仙斗,犹如鸡蛋碰石头,蚍蜉撼大树,面对老和尚的苦肉计,艺高人胆大的孙悟空又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