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我所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自序:在不读诗的年代写首诗

这个时代还有几个人在自觉地读书?还有几个人在自觉地读诗?

尽管我不是所谓的“诗人”,充其量只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可是我仍然用我特有的热情喜欢着诗歌。我读着诗,写着诗,不敢妄称写得好,自娱自乐而已。我为什么写诗?我曾经多次问过我自己,就好像当初我多次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一样。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有着十分相似的答案。

不管怎样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总有执着不死的灵魂感人至深。

叶嘉莹先生在南开讲诗,有学生问道:“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叶先生回答道:“你听了我的讲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对,读诗可以让心灵不死!

心中有诗品自高,这是叶嘉莹先生诗性人生的写照。

仿照叶先生的这句话,同样我也可以说,写诗亦可以让灵魂不死!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全民读手机”的年代,喜欢读书的人少,喜欢读诗的人则少之又少。现在的中国最不缺的是手机,现在的中国人,他们手里拿着手机、包里揣着手机、兜里插着手机,不管在哪里,不管有空没空都喜欢玩弄手机,没空偷偷玩,有空则大玩,大声打电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打游戏,连购物都用手机扫码、微信支付,甚至开车还在玩,一手把方向一手弄手机,没完没了,大有离了手机就活不了的态势。手机不是他们的命根子,却也跟他们的命根子差不多了。曾经有一个亲人,她每天从睁开眼那一刻起就开始玩手机,直到晚上闭了眼,手机才丢下不玩,一天到晚基本闲不下来。太令人恐怖了。现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越是偏僻落后的地方,使用手机的学生就越多,家里再穷但手机是有的,再没有钱也要买个手机来玩,课堂堪忧。据权威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人均40本,俄罗斯的人均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中国现在最普及的是手机,其次是麻将、扑克和网吧,即使到中国稍微偏僻一点的农村去,都会碰到大群围在一起玩麻将、扑克的人,不会玩的少之又少。可是,与此相反,在中国很多的农村中小学,至今连图书室都没有,要知道,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都过去一二十年了。

正因为如此,我才学着读书、读诗,学着写诗。不为别的,只为能让自己在这迷茫混沌的人世里保持一份纯净、一份情怀、一份理想、一份清醒。有时候,我发现我的脾气还那么大,我还是那么急躁、那么鲁莽;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还那么幼稚可笑,有时候又是那么愚昧无知。我还远远地没有成熟,因此,我大有读书读诗的必要了。我读书,虽然成不了学者,但至少可以陶冶性情;我读诗,虽然成不了专家,但至少可以升华心灵;偶尔我也学着写诗,虽然成不了名,但却是我自己思想的精华。所有的这些,都不可以为我带来实际的好处,不能为我升职晋级,也不可能为我加工资;不能让我变胖,也不可能让我长高。相反得很,我甚至为了出版这本诗集要花费很大的物力,倾注很大的精力,但我还坚持着要做,因为这是我的理想,我的情怀。“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这样我的心就不至于那么空寂。

是的,我竟公然地写诗了,还要把它们结集出版,真是贻笑大方了!放眼中国,写诗的人何其多也?“诗人”何其多也?而我是属于那种籍籍无名却又自以为是之辈,因而不自量力出了这本所谓的“诗集”。一个身处下层的人,他要玩诗,并非装腔作势,故作高雅,而是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在这污浊的人世沉沦,人生要有所寄托。因此,我用它来祭奠并纪念那些逝去的时光,记录我成长的一些印痕,反映我对这世界的一些看法,无它,仅此而已。这样,我的时间有了记录,有了历史,我感到欣慰。

以五湖之广,四海之大,相信像我这样的人是很多的,他们勤勉地耕耘着,不倦地奋斗着。我衷心地希望能与他们一道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并希望能和他们一样写出人生绚丽的篇章。我也衷心地希望全国各地的朋友能够看到我们的作品,并且给我们提出宝贵的评议,若能这样,那么我就很满足了。

感谢那些读书的人,感谢那些读诗的人!

向那些不死的心致敬,向那些不死的灵魂致敬!

邓建中

2019年2月24日晚作于道县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