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不是科学幻想,而是科学真相
1938年的万圣节前夕,在哥伦比亚广播电台播出了一则根据维多利亚时代科幻小说《世界争霸战》(The War of the Worlds)改编的故事后,整个新泽西州陷入了一场巨大的恐慌之中。很多正在收听这个直播节目的人们相信,火星人即将从新泽西州入侵地球,并且美国将会有大量人员伤亡。“女士们、先生们,”节目主持人说道,“现在我们暂停播放舞曲,插播一则特别新闻。”他告诉听众,一颗巨大的、熊熊燃烧的陨石在新泽西州首府特伦顿以北22英里处格罗弗磨坊(Grover’s Mill)地区的一座农场中坠落。
饰演卡尔·菲利普斯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弗兰克·雷迪克宣称当时自己正在事发地点,并且立刻进行了现场报道:“这个物体看起来不太像陨石,”菲利普斯声音颤抖地说,“而更像一个巨大的圆筒,它的金属外壳肯定来自外星!”很快,这起事件就从无伤大雅发展到了恶意作俑,菲利普斯开始惊声尖叫:“女士们、先生们,这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可怕的事情!有人从空筒的盖子里爬了出来!”菲利普斯接着描绘道,“这些外星生命开始扭曲着自己的身躯,钻出了坠毁的飞行器。他们的个头像熊一样高大,而四肢是像蛇一样的触角。”“树林着火了。”菲利普斯高喊。“仓库被付之一炬,停车场上汽车的油箱也燃起了冲天火光。”收音机旁的人们只听到一片哀嚎,紧接着便是万籁俱寂。显然,那名记者已经死于非命。接着,一名自称是内政部长的男子语调沉重地打断了这次直播。“美国同胞们,”他宣布,“我无意掩饰,当前局势的紧急程度已经危及全国。”数十人在此次事件中丧生,其中包括新泽西州的警务人员。美国军方已经开始采取行动。纽约市接到了全体疏散的命令。星际大战一触即发。
尽管这档晚8点的广播节目从一开始就发表了一则简短的声明,表示该故事是根据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小说改编的一部科幻作品,但还是有不计其数的美国民众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许多听众在收听过程中纷纷打来电话,以确认这则消息的真实性,结果却获悉其他电台全部中断了自己的节目,并且开始追踪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火星人入侵事件的独家现场报道。成千上万的听众打电话到广播电台和警察局,使得电话交换台一度陷入瘫痪。各大医院也说,因为情绪失控和震惊过度而入院的人数也在持续攀升。虽然新泽西州警察局通过内部通讯系统发布了一份电传,指出该广播剧的内容“纯属虚构”,但是人们的恐慌情绪已经超出了当地执法部门的控制范围。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人们开着满载货物的车辆竞相逃亡。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世界末日的前奏。
次日清晨,《纽约时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篇题为“广播剧以假乱真,诸听众一片恐慌”的报道。全国上下关于“人民流离失所、教堂人满为患、交通严重堵塞、通讯信号中断”的报道纷至沓来。整个晚上,从哈莱姆到圣迭戈的教堂里,人们纷纷祈祷上帝的救赎。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共有12 500篇新闻报道对广播剧《世界争霸战》进行了讨论。联邦通信委员会也对此事展开了调查。但鉴于对言论自由的尊重,最终决定不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进行任何处罚。联邦通信委员会没有权利“决定广播节目应该说什么和不应该说什么”,T.A.M.克雷文委员解释说,“公众也不希望看到一个奴颜婢膝的广播电台。”
1938年的《世界争霸战》节目导致举国上下人们的恐惧感日渐增长。2周之前,阿道夫·希特勒的铁骑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欧洲的安全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对于处在大萧条时期的大多数美国民众来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雷达、喷气引擎和微波等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在很大程度上,科技将会影响这场迫在眉睫的战争。1938年,见血封喉的死光(美国作家斯蒂芬·金恐怖小说《死光》中虚构的一种恐怖残忍的生物——译者注)和杀戮成性的火星人也许只是科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场景,但这一场景却与人们对遭到强敌入侵和灭顶之灾的担忧不谋而合。人们往往害怕他人突然偷袭,而这正是希特勒此前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日本随后在珍珠港玩弄的鬼蜮伎俩。首次在二战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包括火箭筒、无人机和原子弹,都似乎在威尔斯的小说中见过。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从而使过去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共造成了5 000万人死亡。
★★★
从《世界争霸战》在电波中传出的那一刻起,这部广播剧就开始对美国军方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接下来的1个月里,虽然要经过严格审查,还是有大量“军中听众”就这一话题对美联社记者谈起了自己的看法。“最让军中听众感到震撼的是,这部广播剧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情感效应,”这位军官告诉记者,“成千上万的官兵相信,一场真正的侵略战争已经拉开序幕。因此,他们表现出了实战当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症状,比如恐惧、惊慌、坚定、绝望、勇敢、激动或者听天由命等等。”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战争中,政府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与无线电台进行密切合作。”然而,有一点这些军官们全都只字未提。
实际上,最让战略家和决策者们感到担心的是,区区一个广播节目竟然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地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对于这起纯属子虚乌有的风波,美国采取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整个局势乱作一团。这种控制民众的做法闻所未闻,但现在却成了无可辩驳的事实。
让政府官员感到震惊的是,一个广播节目竟然可以对人们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不仅是美国,阿道夫·希特勒同样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柏林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了美国民众对于广播剧《世界争霸战》作出的失控反应,指出这正是“民主制度腐朽没落的证据”。事后人们还发现,斯大林也曾关注此事。对于这部科幻广播剧造成的巨大影响,罗斯福总统的高级科学顾问万尼瓦尔·布什也不禁感到忧心忡忡。后来,他曾经告诉自己在卡耐基学院的同事W.卡梅隆·福布斯,正是公众惊慌失措的情绪为他敲响了警钟。3个月后,广播中再次传出令人不安的消息,不过这一次不是科学幻想,而是科学真相。
1939年1月26日,卡耐基学院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准备对外界公布核裂变这一重大发现。当发言人宣布2名德裔科学家成功地分裂了原子时,不少与会的物理学家立刻跑到了屋外。这一发现既意义深远,又极具毁灭性。如果科学家能够分裂一个原子,那么他们一定能够制造一系列分裂原子的连锁反应,从而释放巨大的能量。
3个月以后,据《纽约时报》报道,在这场新闻发布会的一次后续会议上,人们曾就“某个科学家利用极少量铀炸毁大片陆地的可能性”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世界正面临着某种可怖的前景。《波士顿先驱导报》在一篇题为“科学界发现真正的弗兰肯斯坦”(《弗兰肯斯坦》,即“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疯狂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在实验室制造出一个人形怪物并且最终与其同归于尽的故事,而弗兰肯斯坦也成了科学怪人或作法自毙的代名词。——译者注)的报道中进一步解释道,在当今世界,“一个肆无忌惮妄图征服一切的独裁者,完全有可能把波士顿、伍斯特和普罗维登斯从地图上抹去。”但是,万尼瓦尔·布什却不同意舆论的这种看法。原子分裂这一发现带来的“真正危险”,他告诉福布斯,“不在于原子能本身,而在于公众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产生的恐慌情绪”。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布什还提到了广播节目《世界争霸战》所导致的结果作为例证。
事实证明,原子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种人工方式产生的能量。在科学家宣布发现原子分裂的6年7个月之后,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转眼之间就将这两座城市夷为平地,造成25余万居民死亡。(由于当时日本官方没有公布广岛、长崎两地平民、驻军以及劳工、俘虏的准确人数,所以具体伤亡人数至今仍然众说不一。——译者注)罗斯福总统任命万尼瓦尔·布什为“曼哈顿计划”的主管,负责制造原子弹。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黑色行动,而布什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夫。
当日本帝国投降以后,万尼瓦尔·布什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欣喜若狂,而是开始考虑下一步计划。在接下来的18天里,万尼瓦尔·布什眼睁睁地看着斯大林挥师东亚,将苏联红军部署在库页岛、朝鲜、中国及其陆路口岸满洲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什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他告诫杜鲁门总统不要相信苏联人。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挫败这个新的敌人,美国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上一场战争或许已经结束,但是科学研究绝对不能就此止步。
在国人对和平额手相庆之际(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后,民意测验显示,超过85%的美国民众对这一行动表示赞成),万尼瓦尔·布什和战争部的官员开始计划再次进行核试验,并且希望能够于次年夏天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进行一次模拟水下核战。他们将要在比基尼环礁一个深深的潟湖中使用核弹炸毁数十艘被俘的日本和德国军舰,从而向世界展示美国这种新式武器强大的震慑力量。这就是“十字路行动”。从这个代号中可以看出,这次行动标志着美国的战略导向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美国向苏联暗示,它已经决意在未来的战争中使用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