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服务技能(本会团体方向)培训教材·基础理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中间阶段,一般指35~60岁。中年期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又是从青年期向老年期转化的过渡时期。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有对中年期特点的描述,例如,“中年实际并无显著的生理界限,且各人之身心状态不同,个别差异颇大”,“本期之成人,多已成家立业,生活较为安定,且能脚踏实地;虽其体力与精力已不如壮年期之充沛,但身心相当健康而稳定,中年以后,始略有衰弱之感”。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既能体现出平稳性,又表现出过渡期的变化性。中年期是长达25年之久的漫长的人生路程,其前期特征,多以成熟和旺盛为主,同时伴有新的变化特征,后期往往以变化为主,同时还维持某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平稳的特征。

一、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中年期的生理发展介于青年期和老年期之间。青年期是生理发展达到成熟的时期,是生理功能旺盛的时期,老年期是生理组织和器官的老化期和生理功能的退化期;中年期则是生理成熟的延续阶段,又是生理功能从旺盛逐渐走向退化的转变期。

1.身体变化:中年期的身体变化表现在体重增加,身体发胖;头发逐渐变白并变得稀疏,面部、颈部、手臂等处的皮肤也日渐粗糙;各种感觉器官及其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脑和内脏器官也逐步走向退化。

2.更年期:在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有女性更年期和男性更年期,女性更年期的年龄早于男性。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可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1)女性更年期:女性更年期是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也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一般延续8~12年。

女性更年期的特征是:女性的第二性特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往往表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其症状多种多样。这些症状是由生理内分泌因素改变引起的,又受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更年期是中年期妇女生理变化的自然现象,经过生理和心理的调适平衡,便可顺利度过这一必经的转折期。

(2)男性更年期:男性更年期是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

男性更年期的主要表现特征:性功能降低;伴有自主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也常表现出精神状态和情绪上的多变。

更年期给中年人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一些障碍和适应上的困难,只要正确认识、重视预防、主动地进行科学调节、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以达到身心和谐平衡,就能轻松地迎接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期”。

二、中年期的心理变化

1.感知觉变化

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感知觉最早出现,也最先开始衰退。中年前期的人感觉比较灵敏和稳定,中年后期时各种感觉能力都开始减退。人过40岁以后,视敏度和视觉感受性逐渐下降,听觉阈限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

2.智力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期的智力不可避免地会逐渐发生变化。对此,不同智力发展理论的观点也不一致。按两类智力——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发展模式,中年人的智力变化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趋向。

中年期流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这种智力水平的下降与组织信息能力以及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的能力密切相关。这些能力下降的物质基础是中年期的神经生理上的变化。

中年期的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继续上升。中年期日益丰富的经验和不断提高的知识是晶体智力继续呈上升趋势的基础。

3.中年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不仅与人格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人格发展水平也密切相关。中年期的人格结构保持着相对稳定性,自我意识在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的同时,也有所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为变化的倾向性。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入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看,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过程要求个体适应外界社会环境,从而也要求他们的心理活动多指向外部。指向他人,所以他们的意识倾向也更多地表现为外倾性。中年后期需要寻找自我意识的平衡,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变得老练持重,遭遇挫折时能够反思,对待成绩能够依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适当的评价,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期望适宜地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到中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逐渐转为朝向内部。

三、中年期的发展任务

中年期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最多要求的时期,因此中年期的发展任务来自社会的要求。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中年期是人生发展历程的第七个阶段,其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也称繁衍),避免停滞感,这种发展任务主要来源个体内在的发展变化。

哈维格斯特把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归纳为如下七条:

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2.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3.承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

4.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5.帮助未成年的子女完成他们的发展任务,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

6.与老年父母保持密切的适应关系。

7.开展成年人的业余、休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