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积极心态培育中的积极品质训练
一、人格心理中的人格特质
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几乎是无限的。为了理解和研究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模式,人格心理学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时都可能有其不同的反应。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将人格定义为“人的内部的动态组织,创造人的行为、思想和感觉的特征模式的心理系统”。富勒姆和海温则称之为“使人们系统地可预见彼此不同的内在稳定的心理因素”。总而言之,人格心理学研究者需要通过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估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事件的影响。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心理学家根据相关文献中收集到的,包括精神病理学的各个方面的关于人格特质的关键词构建了171个量表,其中大多数是双极的,并且以相互关系为指导。卡特尔在一些实证分析中得出了35个相关术语的两极集群。评级量表基于这些集群,然后在各种研究中使用,就每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倾斜旋转程序进行分解。
经过分解后,卡特尔声称至少发现了12个倾斜因素。然而,当卡特尔将这些变量用正交旋转法进行分析后,只有5个因素被证明是可以回答个人的差异问题的。这就是大五人格模型。此模型包含了5种具有普遍性和跨文化性的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宜人性、严谨性和开放性。
最初的模型是由图普斯和克里斯塔在1961年提出的,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此后,戈德伯格将其扩展到了组织的最高层次,也成为最著名的人格特征。大五人格模型被认为代表了所有人格特征背后的基本结构。从个人性格发展角度上来说,“五大人格特质”在进入职场后大约四年趋于稳定。同时研究数据还发现,即使经历重大人生事件,成年人的性格特质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稳定性是人格特质的突出特点。相较于状态和情绪,特质不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五大人格特征中的每一个都包含两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方面,反映了广泛领域下但多方面尺度上的人格水平,这些方面也是五大人格的一部分。
开放性是对艺术、情感、冒险、不寻常的想法、想象力、好奇心和各种体验的一种欣赏和接受。在开放性上得分较高的人对未知事物显得比较好奇,愿意尝试新事物,对情感开放,对美敏感。与开放性得分较低的人相比,他们更具创造力,也更了解自己的感受。他们也更有可能持有非传统的信仰。高度开放性得分的个体通常被视为不可预测或缺乏专注,更可能从事危险的行为。此外,高度开放性得分的个体通过寻求强烈、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来追求自我实现。与之相反,那些开放度较低的人则通过坚持不懈来寻求自我实现,他们的特点是务实和数据驱动,有时甚至被认为是教条主义和思想封闭的。事实上,关于如何解释和语境化开放性因素,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
严谨性是一种表现为自我约束、尽职尽责、努力实现措施或外界期望的心理人格倾向。它与人们控制、调节和引导他们自身的冲动的方式有关。高程度的严谨性水平往往被认为是顽固和专注的。低水平的严谨性与灵活性和自发性有关,但也可能表现为草率和缺乏可靠性。高严谨性分数表明倾向于有计划的而不是自发的行为。相关研究表明,年轻人的严谨性平均值呈现上升趋势,而老年人的严谨性平均值呈现下降趋势。
外向性高的特点是活动的广度(而不是深度),来自外部活动的数量的激增,以及来自外部手段的能量创造。外向者喜欢与人交往,通常被认为是充满活力的。和其他人群相比,他们往往是热情的,呈现出以行动为导向的特征。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群体知名度,喜欢说话交流,并较为坚持自己的观点。外向的人在社会环境中可能比内向的人更容易占据主导地位。
外向性得分较低的人群具有更低的社会参与度和精力水平。他们似乎很安静、低调、深思熟虑,很少参与社会交际生活。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参与而被误解为害羞或沮丧。然而,他们比外向的人更独立于他们的社会世界。外向性得分较低的人比较高的人需要更少的刺激和更多的独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友好或反社会,这只是因为他们在社交场合倾向于比较保守的态度。一般来说,人们是外向型和非外向型的结合体,人格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这些特征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某种联系。
宜人性人格特质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谐普遍关注的个体差异。宜人性得分较高的人看重与他人的相处。他们通常较为体贴、善良、慷慨、信任、值得信赖、乐于助人,并且愿意与他人妥协。宜人性较高的人对人性也通常持有较为乐观的看法。
宜人性较低的人把自利置于与他人相处之上。他们通常不关心他人的福祉,也不太可能为他人延伸自己。有时,他们对他人的动机较容易产生怀疑。但是,具有不友好和不合作的情绪还有低亲和力性格的人往往具有竞争力或具有挑战性。
由于宜人性是一种社会特性,相关心理统计测量研究表明,宜人性与团队成员的关系质量呈正相关。随和性也能积极预测转型领导技能。在一项对169名不同职业领导职位的参与者进行的研究中,要求个人进行人格测试,并由直接受监督的下属完成两项评估。具有高度随和性的领导者更可能被认为是变革型的,而不是交易型的。虽然二者关系不强,但在五大人格特质中是关系最强的。然而同一项研究表明,领导效能的预测能力与领导的直接上司的评估结果不符,并且心理学家发现,随和性与军队中的交易性领导存在负相关。一项对亚洲军事单位的研究表明,具有高度随和性的领导人更有可能在转型领导技能方面获得较低的评价。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组织可以根据个人的性格特征来确定个人的长期潜力。例如,在他们的期刊文章《在工作场所,哪些性格特征最重要?》一文中,萨克特和沃姆斯利提出责任心和和蔼可亲是“许多不同工作职位中成功的重要因素”。
神经质是一种经历消极情绪的倾向,如愤怒、焦虑或抑郁。神经质也被称为情绪不稳定,或被逆转并称为情绪稳定。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神经质与对压力或厌恶性消极刺激的低容忍度有关。神经质是一种典型的人格心理特征,在被大五型人格特质改编之前,已经在人格特质研究中被研究了几十年。神经质得分高的人是情绪反应型的,较易受到伤害的。要强调的是,他们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也倾向于较为轻率。他们更倾向于将一般情况理解为威胁。在此之上,他们的消极情绪反应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意味着他们经常体验消极的心理情绪,也就是俗称的经常性心情不好。
神经质与对工作的悲观态度、工作阻碍人际关系的自信以及与工作相关的明显焦虑有关。此外,神经质得分高的人可能比神经质得分低的人表现出更多的皮肤电导反应。这些问题与情绪调节有关。人际关系会降低一个神经质得分高的人清晰思考、做出决定和有效应对压力的能力。生活中缺乏能带来满足感的成就可能与神经质得分高相关,并增加陷入临床抑郁症的可能性。此外,高神经质的个体往往会经历更多的消极生活事件,但神经质也会随着积极和消极生活经历的变化而变化。此外,高神经质水平的人往往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在大五型人格量表的另一端,神经质得分低的人不容易烦躁,情绪反应也不那么强烈。他们往往平静,情绪稳定,没有持续的负面情绪。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并不意味着得分低的人会经历很多正面情绪。总的来说,这里的神经质与弗洛伊德所描述的神经质(即神经症)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一些心理学家倾向于用“情绪不稳定”这个词来称呼神经质,以将其与一些职业测试中的“神经质”区分开来。
乐观就是待人接物都怀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心理品质。在心理学领域,乐观的研究被分为两个不同的方向。以卡弗为主的心理学家认为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其特征为具有普遍性的乐观期望。而以彼得森和斯蒂恩为主导的心理学家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的风格。换句话说,乐观在心理学领域被分为气质性乐观和乐观解释风格两个部分。
气质性乐观是指人们在总体上期望未来好事多于坏事。卡弗教授和他的同事们认为,气质性乐观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会坚持不懈地寻求有效应对。这些人会不断调整状态,采取相应的危机处理策略,最终尽可能实现预期目标。相关研究表明,气质性乐观是一种相当稳定的人格特质,并且具有25%的遗传度。关于压力的相关研究发现,乐观的个体和悲观的个体以截然不同方式面对逆境和困境。在包括癌症、亲人老年痴呆症、心脏搭桥手术和恐怖袭击等较为极端的逆境状况下,乐观者的积极期望会给其带来更多和更强烈的幸福感。这样他们的痛苦就会得到缓解,而悲观者在面对极端逆境状况时会体验消极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主观的消极体验程度。
然而,塞利格曼和彼得森等人却认为乐观不是一种人格特质,而是一种解释风格。乐观的人把消极事件和体验归因于外部的、一时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周围大环境的影响、时机的不恰当和他人的影响等。悲观的人则把消极事件归因于自身内部的因素,例如自身能力的不足、自身性格的缺陷等。这种乐观解释风格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双亲对孩子乐观风格解释的嘉奖,鼓励程度等。彼得森和巴雷特通过对乐观和大学成绩之间相关性的调查研究发现,乐观的人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并且乐观可以更好地预测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预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比学习能力倾向测试(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SAT)更加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