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左派”与“右派”
在追求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有时候很难正直处事,于是就有偏斜。朝左偏,就形成激进的“左派”,也就是所谓的变法者;朝右偏,就形成温和的“右派”,也就是保守派。很多酸儒也都属于保守派。其实这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历史一路走过来,就是左左右右,左右,右左,左左,右右。
一个社会全部偏“左”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前进,但是会有人受罪。就比如说前进的时候有人是不愿意走的,那怎么办呢?人家骑马,他在后边就被马拉着走,这其实是很痛苦的。一个社会全部偏“右”的时候,它会停滞不前,这样做虽然会感觉很安全,但是时间长了会被别的社会形态吞掉,正如欧阳修的名篇《伶官传序》中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那么我们怎么区分“左派”和“右派”呢?左派就是激进派,右派就是保守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就明显出现了左派与右派之争,但是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最后要看民心所向。如果民心向左,左派就会有很多拥护者;如果民心向右,自然右派就会有很多拥护者。朝代的更替就是这样一步步演化的。
曹操是一个“左派”的代表,他的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就是很典型的激进态度。原句出自《三国演义》曹操杀吕伯奢。曹操刺杀董卓事败逃跑,途中经过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住处,吕伯奢留曹操住一晚,当夜,吕伯奢出去买酒,吩咐家人杀猪来款待曹操。曹操半夜听到磨刀声,并听到吕家人说“先绑了再杀”,顿时生疑,以为吕伯奢要加害于他。于是他持刀冲出,将吕全家杀光,后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准备宰杀,才知道误杀好人。曹操离开吕家,途中碰见吕伯奢买酒回来,吕伯奢说已经吩咐家人杀猪设酒来款待曹操,为何这么快就要走了。没想到曹操竟然举刀将吕伯奢杀掉。同行的陈宫怪他太没有义气。曹操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陈宫愕然,觉得此人绝非明主,于是就去投靠了张绣。
其实在当时的乱世下,曹操出此言实则是为了自保。如果他不激进,他就无法在乱世中立足,更别说掌握天下局势,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至于说他为何不自己称帝,推翻汉王朝,这我就不做评论了。
那么当社会安稳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很多“右派”,这些右派就是既得利益者、实际掌权者。秦国在秦穆公时期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至此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大国的基础。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于是就出现了商鞅变法。要知道当时秦国可是诸侯大国,其他国家一般都不敢招惹它。有这样的地位与国力,秦国的贵族士大夫们其实是不想变法的,这就是右派思维。不过秦孝公作为一国之君,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老大说变,就算不支持,也要按照他的政策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好景不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面对众大臣的讨伐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被秦军追捕,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所以变法是有风险的,商鞅作为左派人士,损害了太多右派的利益,最终丢了性命,也实属无奈!
王莽是“右派”的代表。汉武帝执政时,为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指导思想。西汉末年,灵帝召集众多儒生勘正五经,并昭告天下,正式把儒教定位汉朝国教。王莽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脱颖而出的。在王莽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勤劳好学。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他是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后来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朝野名流都称赞歌颂王莽,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王莽就通过这样的儒生形象得到了大众的认可,甚至最后登上了皇位。
后来王莽之所以被刘秀拿下,是因为他的人格里面是空心的。我们说人格建构的过程中,有一些是虚假的、表面的特质。比如说想要成功的话,你就要舍下自我面子和情绪的一部分。王莽就是儒生形象做得太好了,人人称赞不已,殊不知这只是他暂时的权宜之计,是为了最后成功的缓兵之计。就像《水浒传》中的宋江,他也是不得已被逼上梁山的,其实他胸怀大志,骨子里仍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你看他虽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但最终还是愿意接受招安,入朝为官。只是可怜他的弟兄们,死的死,伤的伤,活命的没几个了。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生命的分量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远有孟子的舍生而取义,近有谭嗣同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他们都是有大追求的人,都是愿意把自己扔进炉子锻炼的人。不过有时候他们也很难正直处事,就会出现偏斜,于是权宜之“计”就产生了。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汪伪国民政府,其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名,实际上则是日本在战争期间扶持的傀儡政权之一,这就是权宜之“计”。为什么这个计要打引号呢?因为我们通常理解的计,是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策略,但在这里的计更多的是一种非正常性的、违背了规律的一些行为。
今天很多的心理学工作者,即使学历再高,掌控的知识再多,如果骨子里不具备公认的价值观,他也很难成为大家。所以心理学家从初级的专业人员到中级的讲师,再到高级的大师级别,不光是在技术专业上提升,在价值观方面也要多多坚守。凡是价值观很正的人,只要他勤勤恳恳,他在他的领域里面就能取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