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家长的积极心态管理
积极心态实际上源于积极心理学,其实不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家长,学习积极心理学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可以走向更幸福的未来。那么靠近幸福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能够愉悦地去接纳自我现在的状态,然后肯定自己现在所做事情的意义,积极投入工作,在投入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正向体验,最后达到一种自我满意的状态,而这种自我满意的状态又会反过来去促进自我接纳的能力。
一、何为家长的积极心态
本章的主题是家长的积极心态和管理,那么究竟什么是积极心态,心态这个词的本质含义又是什么呢?从心理学的层面来定义“心态”,其实就代表着一种心理的状态。这种心理的状态又由什么东西来构成的呢?它是介于两种状态之间,第一种状态被称为“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是暂时性的,比如说个体今天看到一个特殊场景,看到一件特殊事件,该场景和事件刺激到个体的感官,在目睹之后导致个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那么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心理过程”。
第二种状态叫作“个性心理特征”,相对于心理过程而言,它是比较稳固的,属于人的个性特征这个大类,也就是人格状态中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在本章节语境中的“心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状态,它是介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人的心态是复杂的,它既有暂时性、变换性的一面,也有稳固不变的一面,它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所以当我们从心理学的层面去看待“心态”这两个字的时候,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心态,因为这是由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决定的;而拥有相似的个性心理特征的人,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也会持有不同的心态,因为这是由他们不同的心理过程决定的。
世界上有许多关于心态的名言,第一句名言来自狄更斯的,他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心态对于人生的重要性。第二句名言来自马斯洛。他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这句话说明,心态对于人生有着蝴蝶效应般的作用,它在起始位置可能是很小的一个点,但它可以不断地变换、演化,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直到影响我们的人生。第三句名言来自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他说:“人类学的新使命就是从生态研究到心态研究。”从这些名言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心态的重要性,而且它不仅是对于正处在高考备考阶段的考生、与考生朝夕相处的家长来说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每一个社会人,每一个渴望认真生活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了“心态”的准确内涵之后,下一个关键词是“积极心态”。生活中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对于同一件事,不同人的态度和看法有着极大的差异。心理学界很著名的双歧图实验就与积极心态有关,是指同一张图,有的人看到的是一个美少女,有的人看到的却是一个年迈的老太婆。双歧图是将不同信息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图画,而各个部分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会呈现出不同的图像,传递出不同的信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性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这种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的过程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能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因此,在以不同的图片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时,会看到不同的图片,这就是所谓的双歧图。实际上双歧图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是每个人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第一个重组的认知不同,可能会把它认知成为一个老太婆,也可能把它认知成为一个美少女,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导致了大脑收到的信息不同。
借由双歧图,积极心态的内涵可以得到更形象的阐明,积极心态主要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或者是态度,是一个人对于自己、他人或者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各种正向的、主动的、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训练,这些统合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积极心态。与积极心态有关的另一个事例是半杯水的故事:两个人同时出去运动又同时筋疲力尽、口干舌燥地回来,在房间的桌面上摆着一个杯子,杯子里有半杯水,心态消极的人会说怎么只剩半杯水,而具有积极心态倾向的人则会说幸好还有半杯水。同样的境况,不同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消极心态和积极心态对于人的影响。每个个体在认知事物的时候倾向性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倾向于积极的一面,无论看到什么事物都不认为它是绝对消极、绝对悲观的,客观上再崩坏的事物他都能发掘出积极阳光的一面。而持有消极心态的人,无论面对再乐观的现状,他都能够在其中找到一丝不安的成分,一丝危险的或者不确定、不稳定的成分、消极的成分,这就是消极心态与积极心态的定义和内涵。
在了解了何为积极心态之后,下一部分需要探讨的就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心态”。心理学上关于心态的著名理论有情绪ABC理论,它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一直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在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A是指事情的前因,C是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通过一座桥梁B,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来自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情绪ABC理论表述的就是一件恶性事件并不是个体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的直接原因,我们对该恶性事件的看法和认知导致了不同的情绪状态跟行为结果。也就是说,如果从积极心态的角度来说,比如孩子的模拟考试成绩不好,偏科或者是总分不高,这样的事件可能会导致非常多不同情况的结果,并非绝对会引起家长自己的失望和对孩子的极度焦虑与担忧,实际上在考试失利这一事件和最终的情绪反应之间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家长本人对模拟考试失败或者偏科的主观看法。有一些拥有积极心态的考生坦然表示,自己对每一次模拟考试成绩的期待自然是做到最好,但如果某一次模拟考试出现遗漏甚至是失利的情况,他也不会灰心失望,甚至很开心,因为他庆幸于这不是真正的高考,现在出错不可怕,还有时间改正和进步。
从考试失利到积极的情绪反应,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认知过程?心态积极的考生看到这件事是以一种幽默的眼光,他认为每一次模拟考试都是查漏补缺的过程,每一次模拟考试都能让他发现自己提分的空间在哪里,每一次模拟考试的失利都是有价值的,从一两次的失利中收获的东西远比在真正的高考中失利的要多得多。情绪ABC理论阐述的一种观点也正体现了个体主观认知的重要性,事件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恶性结果,只有当事人对事件的看法和认知才是情绪反应与最终结果的决定因素。
决定个人心态和事件结果的因素除了不同的认知风格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影响因素。对于每一个家长,他的心态都是由复杂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而决定的,不仅仅只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一点。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很多家长表示他们有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改变他们对孩子的看法和心态,比如在和同事、朋友之间的攀比时,其他人的孩子如果非常优秀,那么就会影响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心态。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夫妻的情感交流,其实也会影响到父母跟孩子的亲子状态。
个体的心态不仅仅是由心理生态环境决定的,还受到客观的人文环境的影响。除了内在的认知原因还有外在原因,也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体在生活中曾经或正在与之产生关系的每个人都会对个体的心态产生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因此我们的心态也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二、家长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人生最重要的考试当前,许多高三学子都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有的学子会将其转化为动力,更加发奋学习,但也有心理素质较弱的考生,会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以至于影响学习的状态和考试的发挥。考生的压力来源是复杂多样的,造成他们身负重担的原因不仅仅是来自学业,这种状况更多地与家庭教养的氛围,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息息相关。
作为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掌握怎样的方法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和孩子相处呢?这一切都建立在家长本人的良好心态基础上,只有自己的态度摆正了,情绪稳定了,家长才能在和孩子的日常相处中输出积极的暗示信号,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乐观积极思维。所以本章的重点内容即是家长的积极心态与管理,也是本书的关键之一,帮助家长们了解应该如何进行建设和管理自己的积极心态,特别是在陪伴孩子进行最后冲刺阶段的时候,家长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够让孩子也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更好地在考场上发挥。
有一个“在高考备考期间,期待能得到帮助的事件”的研究,其调查结果显示,有34.5%的家长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如何调节孩子的心理压力”,有6.5%的家长认为“调整好心态对于孩子的高考发挥最有助益”。这两个数据显示,按比例是比较低的,这也直接且正面地表现出大部分家长对备考过程中考生的“心态”和“情绪”重要性的忽视,说明有些家长的认知还是片面而肤浅的,认为孩子的心情并不是一件多大的事情。但事实上,在备考和高考的考场上,直接影响他们发挥的不是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他们当下的情绪状态。而且在进入考场之前,备考过程中考生得到的情感支持和帮助也会大大影响他们备考、复习的效率。有数据显示,在高考复习期间与家人关系更佳、心情更愉快的考生,普遍显示出复习的效率更高、高考的结果更好等情况。
在备战高考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许多家长的心理状态波动起伏非常大,有的甚至比考生本人还要焦虑,长期处于一种极大的焦虑中,时时刻刻思考着一些跟孩子有关的问题,如:考完试该如何填报志愿?如何帮助孩子轻松减压?如何让孩子夜晚的睡眠质量变高?如何让孩子在饮食上能够营养均衡?从这些问题中能够看出,很多家长非常渴望自己能够给孩子提供帮助,可实际上,家长花费在这些琐碎细节上的时间越多,不知不觉散发出来的焦虑气息就越浓,越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前文的调查得出的34.5%和6.5%的数值比例,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34.5%的家长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帮助孩子调整他的压力,而只有6.5%的家长认为调整好心态对于孩子最有帮助。这里的调整好心态,其实从句式上我们也不难理解,实际上指的是调整好家长的心态,对于孩子最有帮助。6.5%的比例体现了在当前备考过程中家长的普遍心态,家长认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孩子最有帮助,这样的认知比例,实际上在全体高三家长中仍然占少数。
与大多数家长的错误认知相反,事实上,家长的积极心态有助于孩子的学业成功,尤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业成就的取得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家长本人的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应该远远大于目前高三家长们的认知。
有这样一个例子里,某位考生患上了严重的考前焦虑,在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出现了严重的应激障碍,一到考场他就完全没有办法动笔,完全没有办法去考试。该考生在平时也跟老师交流过很多次,老师表明这位考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上游,但每到考试却莫名其妙地无法完成一张试卷的题目。在后来的临床咨询中,经过心理咨询师的观察,才发现该考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他的父母和很多这个时期的父母一样,对孩子抱着较高的期待。据悉,该考生的母亲常常会采用这样一种句式:“你下次有把握比这次的分数高吗?”这样的表达方式乍一看很平常,但实际上却流露出非常强烈的怀疑感,表现出父母内心对孩子强烈的不信任。
有的父母倾向于采用激将法来激励孩子学习,或者是将他们和其他同学、朋友做对比,期望从差距中激起他们的好胜心,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但事实上,这类型的操作都和消极暗示相似,或者说它本身就是对待孩子的一种消极方法,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出孩子想要去超越别人的动力,反而可能会挫伤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上文中提到的患上考前焦虑的男孩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每一次踏入考场时,虽然在显意识层面并不会发觉妈妈的一句话对自己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但在潜意识中,那句无心的话却时时刻刻都回响在耳边,提醒着他,母亲对自己抱有的是怎样一种怀疑的、不信任的态度,这种焦虑最终在他的躯体上表露出来,让他一进入考场,身体就自动呈现出比正常状态紧张焦虑很多倍的状态。所以这位考生并不是不情愿去考试,而是他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都已经无法支撑他参与考试。
有这样一个概念叫作“权益之病”,它的意思就是很多孩子在备考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生理问题,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层面的矛盾和冲突已经发生,而潜意识层面的焦虑就以身体的临床病征表现出来。
三、积极心态的建设与管理
在了解了心态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之后,接下来讨论的重点就是用积极的心态去进行建设和管理。
1.十种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家长的积极心态则至关重要。那么在这段漫长的备战时间里,家长应该具备的积极心态都包括哪些呢?根据科学调研的结果和相关文献的查阅,总结整理出的积极心态包括以下十种,读者可以参照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如果有缺漏的地方,可以以此为目标,不断激励自己调整好心态,更好地陪伴孩子备战高考。
十种积极心态的第一种是信任,无论在备考的哪个阶段,是刚开始的准备阶段还是只剩下20天考试的冲刺阶段,每个时刻,无论孩子当时是一种什么状态,家长都应该给予百分之百的信任。因为压力和焦虑等因素,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可能不理想,但这时父母不能质问他更不能批评他,而是要给予他关怀和信任,始终相信他一直在努力,一直走在奋发向上的路上。第二种是支持,在孩子拼搏努力的过程中,父母要成为他背后坚强的后盾,树立坚强可靠的形象,给予孩子不竭的力量。第三种是理解,在备考的过程中,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挫折,因此也难以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但是家长在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如果对着孩子任由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实际上会摧毁孩子的心理品质,降低心理素质。所以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的正确做法是试着去理解他,理解他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状态,才能够给他一种安全感,让他知道自己是被允许释放各种情绪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之后,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进入高考的考场。第四种是乐观。第五种是宽容,宽容与理解其实是一脉而成的。第六种是激励,家长要重点注意这里的激励是指适当的激励,而不是以拒绝和否定为表现形式的激将法。对待每一个孩子,都要因材施教,从学校的老师到家长,教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因材施教,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的个性状态,然后再用恰当的方式鼓励他。第七种是真诚。第八种是沉着。第九种是幽默。第十种是关爱。
一个家长如果能在生活中切实地践行这十种积极心态,那么孩子在最后的备考冲刺阶段,一定可以在父母身上汲取到充足的力量,促进他自己积极心态的建设,最终也将如父母希望的那样,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佳实力。
积极心态实际上源于积极心理学,其实不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家长,学习积极心理学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可以走向更幸福的未来。那么靠近幸福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能够愉悦地接纳自我现在的状态,然后肯定自己现在所做事情的意义,积极投入工作,在投入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正向体验,最后达到一种自我满意的状态,而这种自我满意的状态又会反过来去促进自我接纳的能力。所以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按照这样的流程去寻找幸福,找到学习的快乐,那么家长也能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找到陪伴孩子的快乐,亲子之间不断磨合,不断合作,不断共同增进这个家庭的幸福感。
2.积极心态小贴士
最后对于家长积极心态管理的总结可以归纳为四点小贴士:第一是上文在阐述寻找幸福的方法时,提到的“接纳”的能力;第二是积极能量的传播,无论是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还是对待周围的人际关系,多用激励的语言和积极的情绪跟外界交流;第三是积极地进行自我表达和分享,家长可以尝试着每隔一段时间与孩子进行一次交心的谈话,这是促进亲子关系非常好的一种方式;第四是积极地去转换消极意义,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情绪ABC理论中的认知,只要个体能够积极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窘境,他都能够从中看到希望和力量。父母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自己的心态积极平稳,才能成为孩子在备战高考的冲刺阶段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