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担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征兆要警惕
孩子做事缺乏自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经常会感到疑惑:怎么我家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没自信了?是我做错了什么吗?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诚诚妈妈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往学校接诚诚,紧接着就赶往超市以最快的速度买好菜,再赶回家给诚诚做饭,每天过得跟打仗似的。
回到家后,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诚诚走到厨房满怀期待地对正在忙碌的妈妈提出要求:“妈妈,我想喝牛奶。”围着锅碗瓢盆转的妈妈此刻有点急躁,说道:“你这孩子怎么回事儿,马上就要吃饭了,你喝了牛奶,待会儿还能好好吃饭吗?我看你这是在给自己晚上不吃饭找借口。”
听到妈妈的责骂后,诚诚委屈地离开了厨房。诚诚其实只是饿了,想喝点牛奶,没想到却被妈妈责骂了一番。
转眼到了周末,妈妈问诚诚:“这周末你想去哪儿玩呢?”诚诚心里的想法很多,想去动物园,想去游乐园,也想去科技馆。但是他不知道如何开口跟妈妈说,于是他只能摇摇头。
看着孩子飘忽不定的眼神,诚诚妈妈感到很困惑,这孩子怎么都不吭声呢?看起来一点都不积极,而且还不自信,该怎么帮助孩子?
其实,从以上案例可知,诚诚做事缺乏自信是因为他向妈妈提出的需求没有得到认真对待,这会让他因为自己的需求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另外,妈妈在征求他的意见时,并没有给他选择范围,而是很笼统地问他“你想去哪儿玩”,这样也会让孩子无从选择。如果妈妈这么问诚诚:“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具体的选择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则会增强他对自己的信心。
总体来说,孩子做事缺乏自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孩子自身性格、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此我们不做具体分析。但怎样使孩子主动做事、提高自信心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尊重孩子的意愿,培养孩子自主动手的能力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在一定教育下和自身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家长要培养孩子做事的自信,应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孩子的性格进行考虑。不妨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等,使孩子逐渐养成主动做事的好习惯。
●关注孩子的需求与兴趣爱好
培养孩子做事的自信心,家长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最容易引起他们注意的事情入手。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中获得成就感。然后逐步扩展到孩子能接触到的其他事情,进而使孩子养成做事始终如一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做事的目标性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养成好习惯,能够让孩子更容易地做好每件事情,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
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在每一件小事中获得自信,家长不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孩子做事时给他设立一个难易程度适中的小目标。在孩子做事的时候要以多多鼓励、表扬为主。例如在孩子做事之前,家长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在孩子成功以后,说:“你果然做到了,真了不起。”从孩子学步时起,就要注意给予肯定和鼓励,但要避免不符合实际的夸奖。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帮助,能促使孩子顺利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态度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要孩子树立持之以恒的态度,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即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做到。当父母以身作则,努力做好每件事时,孩子就能耳濡目染,从小养成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可适当交付一些事项给孩子去办,比如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孩子列一个购物清单——学龄前儿童可列两三项物品,学龄期儿童则可根据具体年龄进行调整——让他帮忙去买。当孩子完成这一项任务后,应立即对他进行表扬。孩子有可能没有购齐物品,或者有可能买错物品,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指责孩子,而要对他积极完成任务给予肯定,再告诉他购买东西时如何做能避免出现错误,然后下次继续交任务给他。
●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游戏活动
孩子的成长过程犹如小树苗的成长过程,需要辅助和引导。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家长积极引导,他们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与游戏活动对孩子很有益处,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及来自家长的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项或几项体育锻炼,并创造条件,带领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旅游等。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家长的鼓励。家长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对孩子的想法认真倾听,同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他扬己之长,鼓励他勇敢尝试,尽可能帮助他实现梦想。
异常安静或者非常好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经常会感到疑惑:怎么我家孩子变得越来越没自信了?是我做错了什么吗?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早上,宇鑫妈妈还在上班路上,就收到班主任梁老师发来的“投诉”信息,她点开信息,看到了一张图,图上宇鑫手里拿着一个卷成棍状的报纸,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这根“棍子”上。宇鑫妈妈很疑惑,这孩子是拆了学校的门还是破坏了学校的公共设施?宇鑫妈妈问老师,是不是宇鑫在学校惹了什么事。老师说:这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东张西望,还把学习报卷起来当棍子玩。
在老师眼里,宇鑫就是一个“问题”儿童。
与宇鑫妈妈遇到相似问题的还有王炯妈妈。王炯刚上一年级,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正在讲课,王炯突然在课堂上大喊大叫。经过老师制止后,他才安静下来。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炯妈妈,放学回家后,王炯妈妈教育了王炯一番。过了几日,王炯妈妈问老师王炯这几天表现如何。老师说,王炯上课时不吵闹了,变得很安静,但也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
宇鑫妈妈和王炯妈妈所遇到的困惑很多家长都遇到过,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因为孩子还小,长大后就会好转。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从医学角度来说,是因为他们调节中枢神经兴奋水平的能力不足,导致他们的大脑难以对每个任务、每个行动产生所需的最佳兴奋状态,从而导致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具体表现为孩子好动不安,或者异常安静。
确实,孩子在5岁以前注意力容易分散是正常现象。但是,只要家长通过科学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是能够专注地做某件事情的。
那如何矫正孩子异常安静或好动的行为,培养其良好的注意力呢?
●先了解清楚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当老师跟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上课表现为异常安静或非常好动时,家长切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或打孩子。这样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还会让孩子在内心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这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和孩子沟通,看看是否是家庭和学习环境造成的以上现象。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还伴随着多动、冲动,家长要警惕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利用马达法,学会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
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三四件事,并安排好做事的顺序,告知孩子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观察孩子是否能按照顺序完成。
我们在做不同的事情时,内心的“马达转数”不一样,假如在睡觉时转数是一,在做作业的时候转数可能是二或者三,那在运动或玩游戏的时候,转数可能就会达到五。将转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向孩子解释,在生活中,针对不同的任务或者活动需要启动不同的转数。
●让孩子参加体育类或者棋类活动
安静的孩子,应多鼓励他参加体育活动。跑跳或者球类运动能调动孩子积极性,让他积极参与其中,能让孩子的活力得到释放。对于非常好动的孩子,家长则可以选择用棋类这种需要安静思考的游戏,让孩子学会静下心来。
●小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一些需要手眼并用的精准活动来改善肌肉紧张度及协调性,让孩子可以通过学会调节中枢神经兴奋水平,以确保他不走神,将注意力更好地集中于某项任务上。
(1)“左右开弓”游戏:双膝交叉,抬左腿,用右手去碰左膝盖,再抬右腿,用左手去碰右膝盖,反复训练。
(2)“抛小球”游戏:抛接训练要使用一到两个小袋子或小球练习抛接,还可以用小袋子或小球耍杂技。
可以鼓励孩子在开始做作业或者在进行耗费脑力的活动之前做这些小游戏,进行注意力训练。
不积极参与课余活动
陈旭是二年级的学生。周末,家委会策划了一次到周边的一个景点郊游的活动,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一同参加,以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陈旭得知这件事后非常不开心,他心想,好好的周末,为啥非要去郊游,在家待着多好啊,可以玩自己喜欢玩的电子游戏。于是他央求妈妈说:“妈妈,这周末的活动咱们能不参加吗?”
妈妈问道:“为什么呢?是因为你不喜欢这次的活动形式还是有其他原因呢?能告诉妈妈吗?”陈旭挠了挠头,说:“我不喜欢这个活动。”
妈妈接着问道:“除了不喜欢,你还有什么担心的吗?”
陈旭说:“我也不知道。”
妈妈说:“那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游戏结束之后,你再决定是否参加这次的活动好吗?”
陈旭好奇地问妈妈:“是什么游戏?”
妈妈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滚蛋吧,无聊讨厌鬼!’”
接着妈妈拿来了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小男孩,他站在一棵树下,在另外一边画了一个幽灵似的讨厌鬼。
妈妈说:“这个小男孩就是你,然后你要和讨厌鬼开始战斗了,战斗规则是讨厌鬼是个不喜欢出去玩的小孩,小男孩是一个喜欢出去参加各种活动的孩子,只要小男孩写出足够多的理由来说服讨厌鬼,那么他就赢了。现在妈妈扮演讨厌鬼的角色。咱俩比比看谁能赢。”
于是,陈旭和妈妈之间的“战斗”开始了,原本非常排斥参加课余活动的陈旭在和妈妈的“战斗”中暗暗较劲,妈妈也不甘示弱,双方都在努力说服对方,不知不觉,陈旭获胜了。
陈旭看着自己写的内容,惊讶地说:“原来参加课余活动那么好玩啊。我自己怎么没发现呢?”
妈妈笑着说:“那周末的活动咱们还参加吗?”
陈旭说:“参加,我要去体验一下,看看是否和我想的一样呢!”
在上述案例中,陈旭妈妈稍微花了点心思设计了一个游戏,引导并激发了孩子参加课余活动的兴趣。对于孩子而言,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课余活动,可以让其拥有多样的经历和体会,这对他以后的心理状态有较大的影响,积极有趣的课余活动可以促进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自主决定和自由规划课余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与其年龄相符的各项任务。假如孩子在自己安排的课余活动中,对游戏具有持久的兴趣,还对游戏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他不仅能在课余活动中获得乐趣,同时还能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另外,孩子在课余活动中投入的精力,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发挥孩子的优势。
那家长如何才能引导孩子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呢?
●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现在,由于网络的发展,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很多孩子刚出生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运动,同时也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感觉,使孩子产生孤独感和社交不安全感,以及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为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签订协议,根据年龄段和作业量来规定每天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及内容。具体可以参考下表:
各年龄段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履约表
●跟孩子一起做个活动摇奖箱
家长可以利用废弃的纸箱,做成抽奖箱,纸箱里可以放入一些游戏纸条,写上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户外游戏:荡秋千、跳绳、打沙包、搭小木屋、打篮球、玩蹦床、吹泡泡等。也可以放入一些需要朋友协助完成的户外游戏。
●有规律地开展课余活动
家长可以充分利用每周五晚饭前的时间,和孩子商讨如何度过周末时间,例如和孩子一起去户外踢球、骑自行车、玩滑板、游泳、打篮球等,或是与孩子一起尝试新鲜的事物,与孩子一起参加社会活动。让参加课余活动成为孩子的习惯,让孩子接受课余活动是生活的一部分。
积极参加各种课余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的生活多姿多彩,还对孩子的心智水平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均有帮助。孩子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获得同龄人的认可,有利于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做作业慢
一提到做作业的效率,不少家长都有倒不完的苦水。有的孩子做作业看似认真,但是效率很低,每天晚上要从七点写到十点,作业才能勉强做完。这还只是小学低年级阶段,要是到了高年级,该咋办?
洋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每天晚上吃完饭,洋洋稍做休息,就回到自己房间的书桌前开始认真写作业,但是半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洋洋每次都要花上一小时来完成。好几次洋洋妈妈都担心洋洋是不是边写作业边玩,所以导致作业完成得慢。后来经过仔细观察,才发现洋洋写作业的时候并没有边玩边写,他只是单纯的做作业效率低而已。
为此,洋洋妈妈很着急。她知道洋洋已经尽力去做这件事了,但效率确实很低,那如何才能帮助洋洋纠正这个习惯呢?
其实,孩子做作业慢,你可以试试这么做。
●1分钟数字训练法——哇,原来一分钟可以做那么多事
如果你家的孩子做作业慢,不妨试着训练孩子在一分钟内快速地从0写到9,看看孩子一分钟能写几组。可以每次练习3~5分钟,每次以1分钟为一个训练周期,然后休息30秒,再继续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会发现,孩子对时间有概念了,明白了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同时孩子的书写速度和做题速度也明显提高了。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家长要肩负起记录孩子成绩的责任,并对其进行对比,一般以一星期为时间节点进行对比分析为宜。
●多一些表扬,多一些耐心——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的一个小小的鼓励与肯定,能给孩子灌注满满的信心。当看到你家孩子做作业慢的时候,不妨试试鼓励这一招!
●适当运用夸张的语言
当孩子在你规定的时间内,例如1~2分钟内完成了你布置的一定量的简单算术题后,你不妨试试用非常震惊的夸张语气称赞他:“哇,你真棒啊,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了这些题目。”
另外,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比之前好了,也记得要及时表扬,但切记,表扬的时候不要提到孩子不足的地方。
例如,某一天早上,孩子出门的速度比平时快了,你应该开心地对孩子说:“哇,今天你的动作很快呢,表现真棒!”
而不是说:“宝贝,你今天出门的速度很快,如果你写作业的时候也能这么快那该多好呀!”
以上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你可以好好感受一下,前者语气中是满满的肯定与爱,而后者除了肯定,还对孩子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压力,只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不足之处所提出的要求,而忽略了父母对他的肯定。
因此,通过单纯的就事论事来表扬你的孩子,会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
●慎用!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没完成作业,家长要学会及时叫停
对于家长而言,每天在孩子吃完晚饭后开始做作业之前,需要先看看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及作业的难易程度,再根据孩子所处年龄段的注意力发展规律,给孩子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规定好时间后,就让孩子独自完成作业,时间一到,即刻提醒孩子停笔。如果孩子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他们的内心会有愧疚感,同时担心第二天会被老师批评。为了消除孩子的疑虑,家长可以在第二天提前一点时间叫醒孩子,让他把没完成的作业补完。
这也是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同时让他明白,完不成任务,是要付出代价的,让他今后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有的家长会担心,假如孩子每次都是如此,每天都是第二天早上起来补作业,那可怎么办?
在此方法实施过程中,假如孩子超过三次出现第二天起来补作业的情况,家长要及时停止允许其第二天补作业的行为,让孩子去承担完不成作业的后果。
不过,家长要慎重使用这一招,在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时,要充分考虑作业量和难易程度。
最后,孩子做作业磨蹭时,不可一味地在旁边催促,这样只会让孩子更紧张,完成作业的速度更慢。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同时多让孩子做一些提升速度的训练,让孩子体会做事快带来的成就感,孩子在完成作业的速度方面自然就有所提升了。
边做边玩
梓怡今年刚上一年级。一提到晚上监督梓怡做作业,梓怡妈妈就有一肚子火。梓怡妈妈说,监督梓怡做作业简直就是一大“酷刑”,本来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她偏要拖延到一个小时才完成。
一天下午放学回到家里,梓怡刚坐在书桌前不到15分钟,就开始找各种借口逃离:“妈妈,我要喝水。”妈妈把水端到书桌前给她喝,喝完之后,没到10分钟,她又说:“妈妈,我忍不住了,我要先去趟厕所。”梓怡妈妈心想,水也喝了,厕所也去了,这下可以好好写作业了吧。
看到梓怡安心回到书桌前,认真地开始做作业,梓怡妈妈离开了房间。眼看一个小时过去了,梓怡妈妈走进房间,看到梓怡的作业还没写完,正拿着橡皮擦在玩呢,妈妈忍不住对梓怡发火了:“你作业写不完,今晚就别睡了!”
梓怡被妈妈突如其来的怒火吓到了,于是在妈妈的威严之下,老老实实地完成了作业,但内心却感到很委屈。
边做作业边玩,并不是特例,很多和梓怡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半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梓怡却一个小时都没有完成,最后在妈妈的“威胁”下才肯完成。这其实就是注意力分散的一种表现。
针对孩子做作业时边玩边做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纠正呢?
首先,我们必须从梓怡的年龄及注意力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小学一年级属于低年级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且自制力不强,因此容易注意力分散,主要表现为边做作业边玩。
家长除了口头提醒孩子要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还需要帮助孩子提高自身自制力,主动完成作业。但对于自制力薄弱的孩子而言,只要父母一不监督,孩子就会沉浸在边做作业边玩的状态中,造成行动拖拉,效率低下。
究其原因,造成低年级孩子边做作业边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年龄原因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一二年级的孩子,一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虽然孩子也明白自己的任务是认真听课,也能感知到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了,但由于缺乏恒心和毅力,即使经过纠正也很难坚持下来,会反复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加之如果之前有过失败的经历,孩子会很容易放弃。
●儿童的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强
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即使面前摆放一块橡皮,他也能津津有味地玩上一个小时,而忽略了自己要做作业的事。
●孩子自制力差
孩子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有时候明知道自己这么做是错的,但是为了多玩一会儿,他们会想尽办法找各种理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想要让孩子改掉边做作业边玩的习惯,家长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试着改变你的态度,给予孩子信任
面对孩子边做作业边玩的不良习惯,很多家长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怒气,对孩子怒吼,殊不知这样不但无济于事,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不妨改变你的语气,试着和孩子做个约定。
例如,在孩子开始做作业之前,妈妈可以和蔼地说:“今天咱们来做个约定好吗?首先妈妈是相信你的,你完全可以专心地写作业。同时妈妈还要告诉你,把重要的事做完了,你会玩得更开心!今天咱们就试试!看看你认真做完作业后的玩耍时间是不是比昨天多了一点点呢?”
信任和正确的引导,可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做作业上。对待孩子,爸爸妈妈应该多一些耐心,在孩子还没有养成专注做事的习惯时,应该给予他们信任,增强他们的信心,让孩子集中精力做事。
给孩子设定完成作业的时间
家长根据孩子作业的难易程度及题量,给孩子预估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约定完成时间。要想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首先要相信他能够做到。然后对他进行训练,让他体验做事的效率。最后,让他尝到有效做事的甜头,即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做其他喜欢做的事。
帮助孩子尽早地学会认识时间,避免我们替他看时间。只有孩子学会有意识地自己看时间,才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作业出错率高
张凯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妈妈都会坐在旁边帮他检查数学作业。每次检查作业张凯妈妈都告诉自己,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动气。但是一看到张凯的作业出错很多,就控制不住怒火。有些题目前两天刚纠正过,今天还是答错了。张凯妈妈为此感到很头痛。
张凯妈妈和班上其他同学的家长交流时,家长们反映自家的孩子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家长要如何纠正孩子写作业频频出错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得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才能对症解决问题。孩子写作业频频出错,除了自身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注意力不够集中。众所周知,注意力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计算过程需要逻辑思维缜密,需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但是中低年级学生恰恰不能持久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而分散注意力。
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提高做作业的正确率呢?
●好习惯胜过好老师
孩子写作业出错,很多家长归因于粗心,其实这与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改善这个问题。例如,在解答数学题时要有使用草稿本的习惯,同时草稿本上的解题步骤也要规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作业的出错率也会随着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而降低。
除了使用草稿本,家长可以让孩子将错题整理成一个错题集,每天做完作业之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多次强化性训练,可以有效纠正错误。同时提醒孩子注意细节,这样孩子能很快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
●不做包办型家长
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做完作业之后由家长进行检查并签字。有的家长对此非常重视,会将孩子的作业全都认真检查一遍,如有错误就及时帮助孩子改正。虽然家长是做到了尽职尽责,但是无意中养成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将作业当成任务,只要完成就可以了,至于正确率如何,根本不关注。因为只要一写完作业,把作业摊在书桌上,自然有爸妈帮忙检查和纠正错误。久而久之,由家长一手包办检查作业任务的孩子就会失去自己检查作业的机会和能力。
那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呢?家长不妨在孩子完成作业之后,教会孩子如何自己检查作业。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做示范,然后慢慢让孩子参与其中,例如在检查算术题时,要让孩子看清运算符号、数值等。
●试试“数学听力法”
数学听力法,其实就是用数学题以考察听力的形式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此方法可用于孩子完成作业之后,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游戏。先要制订好游戏规则。例如,随机念几个数字,然后让孩子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字,要求在1分钟内完成。
数学听力法很有趣,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孩子眼、耳、口、手、脑等器官的协调性,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考试粗心
周迪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在数学考试中基本都是考满分。而且每次考完试,必定会给妈妈打电话汇报这次考试的情况。
转眼间又到了期中考试,周迪妈妈和同事说:“今早考数学,我儿子到现在都没给我打电话,估计是这次考试出了差池。”
果不其然,到晚上的时候,数学老师将试卷批改的情况截图发到了班级群里,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讨论这次考试。周迪妈妈看到周迪的考卷截图后,内心的怒火立即蹿了起来。周迪的考卷上居然有那么多失误,而且不少是因为粗心造成的,比如小数点忘记写了、忘记进位了等。
每当试卷发下来,看着那一个个鲜红的“叉”,老师、家长和孩子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
为什么孩子在考试时总在最简单的地方出错、重复犯一些低级错误,不是看错题就是算错题、写错答案?除了粗心,难道就没有其他原因了吗?其实,孩子考试粗心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
●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考试粗心,是态度问题,只要端正态度了,就能够改正。其实,粗心也是孩子没有熟练掌握知识点的一个表现。因此,当孩子考试出错时,要考虑通过加强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进行纠正。
孩子之所以在考试中成批出现同类错误,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知识点的概念,甚至错误理解了知识点。在考试的有限时间内,需要快速提取大脑中的记忆,孩子正因为对概念模糊不清,才导致考试出错。
如何才能纠正这一行为呢?最简单的方式是要求孩子写下每道题的解题过程,或者试着让孩子讲解题目,如果他能讲清楚,就表示他确实理解了。
●学习习惯不良
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一边玩一边做;做算术题从来不打草稿;做作业不认真审题;做完作业不检查,或者就算检查也发现不了错误。
针对这一情况,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进行纠正,例如通过读书、下棋、学习乐器等方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对生活的求知欲。
家长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小测试测一测孩子粗心还是细心、学习效率高还是低。
关于小测试的要求
1.给孩子进行粗心测试,小学1~3年级的孩子应于6分钟内完成,4~6年级的孩子应于4分钟内完成,勿超时,否则影响测试成绩。
2.从开始一直到做完为止,中间不能停顿。
3.本测试不属于全面学习能力测试,测试成绩仅供参考。
测试题一:找同类类
测试方法:从数字行中把所有的8338找出来,并在其下方画上线。
测试评分:找出一个8338,得1分。例如,找出20个8338,则得20分。
8338 8883 8338 3388 8383 3838 8338
8383 3838 8338 3883 8338 3838 8338
8338 8383 3838 8338 8383 8383 8338
8383 3838 8338 8338 3888 8833 8338
8383 8338 3883 8338 3388 3883 8338
8338 3388 3883 8338 8338 8383 8338
8338 3883 8338 8338 8338 8338 8338
测试题二:找数字
测试方法:下面每行中都有一些两两相邻、其和等于11的成对数字,在每对相加等于11的数字下面画上线。例如,87956367832692
测试评分:每答对一对数字,得1分。例如,答对30对,则得30分。
654865483984738964746764792468839256983
458921036347389574869012856783328746156
201299655566298741392878642865491836529
837748992121203654211987563215562986483
638378467566377448855991257892258974412
评分标准: 以测试题一和测试题二的得分和计算最后得分。
得分60~66: 恭喜你,你真棒,平时学习细心,学习效率高。
得分50~59: 恭喜你,你很不错,平时学习比较细心,学习效率比较高,但仍需要提高学习能力。
得分41~49: 加油呀,你平时学习不太细心,学习效率也比较低,需要提高学习能力。
得分40以下: 要努力加油呀,你平时学习不够细心,学习效率很低,是个学习粗心的孩子,需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上课开小差
牛牛妈妈每天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点开牛牛的班级群,看看牛牛今天在学校的表现,是否有被老师点名。牛牛妈妈还记得上次牛牛被老师点名是因为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当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他什么都说不上来。
牛牛妈妈温柔地问牛牛,那堂课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牛牛告诉妈妈,那天在上语文课,正好有只受伤的小麻雀飞到他座位的窗边,撞了一下玻璃,牛牛看到后犹豫是否要告诉老师,因为老师平时教导自己要爱护小动物。而当时老师在教授同学们拼音,牛牛的注意力却放在了救还是不救小麻雀的思想斗争中,完全没有听老师讲课的内容,于是,在老师让牛牛起来读拼音的时候,牛牛完全不会读,因此被老师在班级群里点名批评了。
牛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这种情况是由外界环境的干扰引起的,环境的嘈杂、喧闹都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除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引起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还有以下几点:
1.孩子睡眠不足或疲倦,即燥热、口渴、疲倦、生病或是某些原因引起的情绪不安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2.授课内容太深或太浅都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授课内容太深,孩子不能理解;授课内容太浅,孩子提不起兴趣。
3.孩子不善于转移注意力。例如,老师在讲授内容时引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的学生就会沉浸其中,而忽略了老师接下来的提问。
以上这些原因引起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应对症解决。同时,可以用以下方法对孩子的注意力进行训练。
●寻找“线索”
找一幅画,让孩子找一找其中一共有多少条线。
●看看谁的反应快
准备好两类图卡:水果类和动物类。定好游戏规则,例如:当家长拿出一张猴子卡片时,孩子要说出“猴子”并拍一下手;当家长拿出一张草莓卡片时,孩子要说出“草莓”并拍两下手。按照这个规则,家长可出随机抽出卡片,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
●帮助小动物找到家
家长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小动物玩具,给每个小动物编号,给孩子5分钟记住小动物的编号。然后,打乱小动物的编号,让孩子帮助小动物找到正确的编号,对号入座。
●抛一抛
此游戏需要使用一个乒乓球和乒乓球拍,让孩子将乒乓球轻轻往上抛,然后用球拍接住,每接到30个球记一分。以3分钟为游戏时间,看看在3分钟内孩子一共能获得多少分。
心不在焉
陶陶妈妈一提到陶陶的学习就一脸无奈,因为陶陶平时总喜欢走神,经常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而在陶陶稚嫩的脸上,我们能看到一种无所谓的世故表情。在写作业的时候,本来1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但是陶陶要写3个小时才能完成。刚开始,陶陶妈妈以为她不会写,就走到书桌前要教她写作业,可她一开始教,陶陶就自己动笔写了。
但是刚写完一道题,陶陶就开始玩铅笔,一玩就是十几分钟。因此,陶陶妈妈要一直站在旁边监督。如果不监督,她可能会写一会儿作业就去玩玩具。陶陶妈妈就此跟陶陶谈了很多次,但陶陶一点儿也不听不进去。这么小就常常表现出这种心不在焉的样子,以后可怎么办?陶陶妈妈为此感到很忧愁。
针对学龄前后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用他感兴趣的游戏对其专注度和注意力进行训练。游戏训练法更容易让孩子乐于参与,长期坚持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藏在扑克牌里的记忆力
家长选三个不同花色的扑克牌,让孩子抽取一张,记住花色和位置,然后多次变换扑克的位置,让孩子找出刚才记住的那张牌。
●快速记住电话号码
给孩子几组电话号码,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内抄写完毕,抄错了就必须重新抄写。长期坚持训练,可以改掉孩子心不在焉的问题。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因心不在焉而出错时,不能大声呵斥,而要耐心地为孩子讲解,并给予他积极的鼓励,告诉他你对他的期望,希望他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总之,家长要接受孩子心不在焉的现实,并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而不是一味焦虑、批评和指责,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丢三落四
奇奇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丢三落四的毛病一直让老师和家长头疼:常常在要用橡皮的时候找不到橡皮;在铅笔折断的时候,却找不到卷笔刀;早上要交作业时,却发现作业没有带……
更让奇奇妈妈感到头疼的是,有时候奇奇回到家之后,妈妈问今天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奇奇居然说不记得了。于是,奇奇妈妈还得打电话问各科老师当天布置了什么作业。
一般丢三落四的孩子都有以下行为特征:毛毛躁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粗心大意、没有检查的习惯等,这些其实都是后天形成的不良习惯,和后天的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家长一手包办、过度保护、溺爱等都是导致孩子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出现的原因。
如何纠正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惯呢?以下这几个方法可供家长参考。
●将孩子的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
将孩子的物品分类放置,并贴好标签,告诉孩子物品用完之后,必须放回原位,同时与孩子签订“协议”。家长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卡通表格,注明各类物品的摆放位置。若孩子遵守约定,做到物归原位,可以给予一个奖励;若没有物归原位,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长期坚持下去,能逐渐培养孩子物归原位的好习惯。
●帮助孩子学会倾听
孩子之所以丢三落四,原因之一是没有听清楚别人的话或者没有听完别人说的话,就着急去做事情。如果孩子出现了这种现象,一定要告诉孩子:要认真听完别人讲的话,当对别人的话不理解或没听清时,应学会礼貌性地再次询问。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有始有终、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力
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并向孩子提出明确要求,调动孩子有意记忆的积极性。
例一:带孩子去儿童乐园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回家之后,让孩子通过回忆的方式说出今天在游乐园玩了哪些项目。家长可以适当拍照,在孩子回忆不起来的时候,通过照片给孩子提示。
例二:在孩子写完作业之后,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在孩子听完故事之后,过大约10分钟,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复述一遍。第二天,可以再让孩子把故事讲给班里的同学听。这样做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总之,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要及时纠正,不要抱有“孩子长大后自然就能改正”的想法;另一方面,在纠正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惯时,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过于急躁。
沉迷电子产品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很多孩子每天手机、iPad不离手,连写作业时也想着玩游戏;有时候还与家长谈条件,写完作业必须让他玩多长时间的游戏!到节假日,如果没有家长约束,他们更是长时间沉迷于玩游戏和看电视。
爱荷华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儿童每天对着荧光屏的时间超过2小时,那么他们在学校里注意力不集中的概率就会增加1.5~2倍。
如果孩子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他们的大脑很快就会习惯于屏幕上急速闪动的画面。因此,他们在面对教室黑板或者书本这类视觉刺激程度低的对象时,自然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如何有效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呢?
●凭票观看电视或使用手机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并制作电视观看票或者手机使用票——把卡纸裁成小方块,做成卡片,在卡片背面写上使用规则。规则制订完毕后,让孩子在卡片上按上指纹。每一张票的使用时间为30分钟,一天最多可使用2张。
●控制好玩游戏的时间,到点及时叫停
如果孩子使用手机玩游戏,家长可以把手机设置为儿童模式,将手机使用时间设置为30分钟,到时间之后,手机自动切断网络。这样更方便家长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家长也可以在最后5分钟时提醒孩子,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
●转移注意力,给孩子找点乐趣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户外找点乐趣。例如,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带孩子到户外的公园玩耍,或者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即使天气不好,不方便出门,也可以带孩子搭积木、玩拼图,而不是把他“扔”给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