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次看到妈妈开启「复读机」模式,差不多是从宝宝进入幼儿园开始,或许妈妈自己都没意识到,「别人家的宝宝」如何不知不觉就成了自己口中的「高频词」。作为家长,陪着孩子度过幼儿园这个重要时期,有着想象不到的喜悦和欣慰,但还有随之而来的隐形「社交battle」。
有这么一批幸运儿,从小就成了别人家的「成长榜样」。对比自家孩子:长期坐在教室前三排,貌似也长时间没买大一号的衣服和鞋子了,一量身高只比去年长了不足 2 厘米,看着总低同龄人半个头(5-10 厘米)……妈妈们会忍不住关心三连:是「别人家的宝宝」一出生起点就高?还是 TA 家父母有可能暗搓搓用了什么法宝?为什么宝宝看起来更聪明,更高更壮?
在拼娃小敏感面前,包包和口红早都不香了,暗自琢磨已久的妈妈们最想要灵魂拷问的不过是:我还能为宝宝做些什么,才能缩短 TA 和别人的成长差距?
家长们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更重要的是找到宝宝成长方面的缺失和不足,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