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情景仿真、技术推广与重点领域建设:以湖南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系统动力学应用于区域绿色发展的研究尺度

一 全国范围研究

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全国范围尺度绿色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是对国家绿色发展指数的探讨和评价。张雪花等构建区域社会环境复杂系统仿真模型,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辨识影响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关键因素[9];郑宏娜构建了包含经济、环境、政策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评价模型,测算了1992~2011年我国的绿色福祉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10]。二是对我国绿色增长模式的筛选和判断。此类研究常常结合情景分析方法共同实施,如佟贺丰等构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型,模拟了发展绿色经济情景下农业等7个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11];郝芳等构建了中国绿色增长评价模型和“调整产业结构”等6种发展模式,分析了至2020年我国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能源系统中第三产业占比、“三废”存量、万元GDP能耗等关键指标的运行趋势,认为现有生态创新水平尚不能满足“十三五”时期的绿色发展目标[12];董锁成等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及系统动力学模型,判断我国中部地区依然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锁定效应,亟待通过生态补偿和联防联控等实施绿色崛起战略[13]。三是应用于国家间绿色发展比较分析。李文超等建立了涵盖人口、资源、资本、污染子系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型,并对OECD国家通过生态创新转变系统衰退趋势的作用进行了分析[14]

二 省、市域范围研究

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省、市域或类似范围尺度绿色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是对省域绿色发展情景的仿真分析。和国家范围尺度类似,此类研究常常将绿色发展体系分解为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子系统的结合,如秦钟等模拟了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情景[15];王耕等对辽宁省实施了生态安全预警评价[16];刘耀彬等以江苏省为例建立了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型[17];李素峰等以黑龙江省为例讨论了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18];程云鹤等[19]分析了财税、税收等六类不同政策情景下安徽绿色发展的节能减排绩效;马永强和华志芹讨论了人口迁移、产业生态化与生态城镇化间的因果反馈和量化关系[20];罗福周和李琬钰构建了陕南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预测了2035年陕南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能值指数[21]。二是对市域绿色发展情景的仿真分析。Tsolakis和Anthopoulos提出了通过系统动力学实施生态城市可持续性评价的整体框架[22],与省域相比,此范围尺度的模型构建在保留普适性的基础上,大多加入了案例区域的特征要素,如Jin等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开发了一个城市生态足迹的动态预测和决策支持框架[23];王向华等以湿地生态系统为评估重点,对厦门建设海湾型生态城市模式进行了评价[24];郭振峰等[25]和徐鹏等[26]分别以港城互动和低碳城市为特色,分析了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路径;窦睿音等以鄂尔多斯为例比较了资源型城市六类不同的转型模式,认为循环协调发展模式能够较优实现经济增长去自然资源化目标[27]。三是对跨省级、市级行政区域,具有共同自然资源禀赋或者经济社会发展区位特征的区域绿色发展研究。此类研究进一步强调了研究区域的独特性,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区域特色设计相应模块,已见报道的研究包括对大型河流[28]及其三角洲[29]、半岛城市群[30]、大湖经济区[31]、大型水库区[32]和山区经济[33]等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

三 县域及以下范围研究

县域及以下范围尺度绿色发展的研究,既包括对区域或乡镇,也包括对工业园、开发区等小而集中的发展板块的分析,目前的研究包括:一是对县域经济—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的考察。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出现了一批以特定县域为研究对象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成果[34],由于此类研究和省域、市域研究思路过于接近,报道日益减少。二是对小城镇、村落绿色发展模式分析。李桂君等构建了小城镇发展系统动力学流图,揭示其自组织规律[35];宫德圆建立了严寒地区村镇绿色发展模型[36];徐如意和陈田讨论了边境特色小城镇如何发挥生态和自然资源优势,找准特色产业提升发展动力[37]。此类研究由于研究区域偏小、偏向乡村地区,很多都转向绿色农业政策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38]。三是对新区新城、园区等经济社会活动高度活跃的小型经济单元的研究。瞿庆玲等以徐州经济开发区为例,将系统动力学应用于工业园的管理与调控[39];李春发等[40]、韦静和曾维华[41]分别将能值和生态足迹的方法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评价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和博鳌特别规划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上可见,此类研究主要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巨系统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展开研究,将巨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进行分析,通常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子系统。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的评价结论,绿色发展多情景方案的优选结果和系统调控思路,以及系统关键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展望。此外,由于社会系统的参数量化模拟困难,一般社会领域只重点模拟人口系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