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人民币有多远[1]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
“天然气人民币”是与“石油美元”相对应的概念,即通过人民币在天然气投资、生产和贸易中的广泛使用,推动全球天然气市场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
天然气人民币概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首次提出。《中国石油石化》记者专访了黄晓勇,请他对天然气人民币构想进行详细解析。
为什么是天然气人民币构想?
《中国石油石化》:黄院长,您好!为什么您提出的是天然气人民币,而不是石油人民币?
黄晓勇:这个问题确实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无论是从全球贸易规模来看,还是从中国进口规模和进口金额来看,石油贸易的量比天然气的贸易量无疑要大不少。石油作为一种更为大宗的商品,为什么在充当人民币国际化的载体方面不如天然气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全球石油交易中心和计价结算体系已定,要打破既有的格局难度很大,而且形成了对美国利益的直接挑战。直接动摇石油美元的根基,不仅不太现实,在外交上也不太明智。相比而言,此前天然气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能源品种,加之运输成本较高、销售半径较小,全球天然气贸易并没有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市场,而是形成了北美、欧洲和亚太三个区域性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有条件成立一个亚太区域性的交易中心。推进天然气人民币构想是在不显著挑战美国利益格局的情况下另起炉灶,这样从可行性上看要强得多。
其次,尽管目前石油比天然气贸易的量要大,但从趋势上看,未来天然气的消费量和贸易量可能超过石油。从近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天然气消费增速明显快于石油。
最后,中国独特的区位优势适合发展天然气贸易。天然气作为一种气体能源,跨境运输受到了不少限制,只有具备管道、自然储备库和海上气体输入交会处才能形成交货体系。如此看来,亚洲国家其他地区,如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都不具备天然气交易市场设立的充分条件。充足的天然气供给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使中国最有条件成立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天然气交易中心。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推动天然气人民币构想比石油人民币战略可行性更强、前景更好。当然,我并不完全反对搞石油贸易的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石油人民币也是应当鼓励的,两者可以齐头并进。只是从趋势上来看,我们认为推进天然气人民币的阻力会小一些,未来规模能做得更大一些。
《中国石油石化》:您提出天然气人民币构想是基于什么考虑?
黄晓勇:天然气人民币构想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和能源清洁化转型,未来天然气贸易将保持稳定增长,可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载体。我们研究团队的测算显示,2017~2025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年均增长有望达到15%。在天然气进口价格维持在 2016年的水平条件下,中国在 2016~2025年累计天然气进口值将达 3506 亿美元,约 24190 亿元人民币,是人民币最大离岸中心香港 2016年末 5467 亿元人民币存款规模的 4.4 倍。如果人民币充当中国进口天然气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中国巨额的天然气进口需求可推动可观的人民币“走出去”。
中国经济和区位条件优越,具备成立区域性交易中心的条件。与此同时,中国在 LNG 进口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中国与天然气出口国经济互补性强,双边贸易联系密切,可加快推动人民币作为“天然气换工业制成品”循环的结算计价货币。在当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仍然受限的情形下,中国向天然气资源国的出口是天然气人民币回流的重要渠道。
天然气原有的定价机制和结算方式待改变。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定价机制,通过建立区域性的天然气交易市场,以自身强大的购买力影响天然气市场价格。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使得天然气人民币构想逐步具备了实施的条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越来越大,支付结算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条件成熟机遇难得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当前推出天然气人民币构想的有利时机包括哪些方面?
黄晓勇:总体来看,中国推进天然气人民币构想的条件已经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天然气供给过剩、进入买方市场的格局下赢来了难得的机遇期。
首先,全球天然气供给大幅增长,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影响需求增长有限,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格局较为宽松。
其次,2014年,油气供应形势发生变化,从求大于供变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断崖式下跌并持续低位运行,油气市场逐步从卖方转向买方,为我国进口天然气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最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对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很多怀疑,各国呼吁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理应扮演应有的角色。
《中国石油石化》:您认为,我国应该如何推进天然气人民币构想?
黄晓勇:实施天然气人民币构想,必须要做好国内天然气行业改革。首先,要推进交易主体多元化和天然气管道的公平开放。作为天然气进口大国,我国天然气交易主体较为单一。大型油气企业实行监管体制和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策略,基本上不愿意参与天然气期货市场。有鉴于此,我国需要通过市场开放实现天然气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同时要逐步推动天然气管道、LNG 接收装备等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公平开放。
其次,要完善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实行政府指导定价机制,没有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这不利于国内准确发现天然气价格,更不利于我国争夺全球天然气定价权。从正确传导价格信号、稳定市场供应的角度来看,势必需要改革国内的天然气定价机制。
最后,要推进外汇体制改革、建立发达的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在人民币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国内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对外开放的情况下,要逐步推动资本项目开放,是开展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天然气交易具备外汇管制方面的条件。要允许外资参与中国国内的商品期货交易,并在外汇管理上提供相应便利。与此同时,要推动建立发达的、多层次的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特别是推进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这可以使天然气出口国通过天然气贸易顺差获得的人民币拥有丰富的投资和保值增值渠道。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建立,可以提升开展天然气贸易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积极性,使天然气人民币的运行机制具有可持续性。
效果可望一举多得
《中国石油石化》:天然气人民币构想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天然气人民币能否发展到与石油美元相当的地位?
黄晓勇:从运行机制和发展目标来看,天然气人民币是一个类似于石油美元的构想,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同时,推动天然气人民币构想的实施,还有助于推动我国天然气行业改革和外汇体制改革,有助于加大我国天然气的利用、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的改善。可以说,实施天然气人民币可以一举多得。
天然气人民币能不能发展到与石油美元相当的地位,应该说还面临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首先,天然气人民币构想的实施面临不少政策上的困难,要打破现有的国内利益格局也有一个过程,战略的落地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其次,未来全球天然气市场可能还将维持北美、欧洲和亚太三个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的区域市场,而不像石油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市场。天然气人民币的影响仍然受到区域的限制,因此,可能很难发挥与石油美元一样的功能。尽管如此,天然气人民币作为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工具是非常值得的。
《中国石油石化》:您认为,在推进天然气人民币构想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黄晓勇:当前推进天然气人民币构想还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首先,东北亚地区国家间政治互信不足,经济利益难以协调。推动建设东北亚地区共同的天然气交易市场,是推动天然气人民币的重要手段。建设这一交易市场虽然符合中日韩等国家的共同安全和利益,具有良好前景,但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不足、经济利益难以协调会形成一定的障碍。
其次,或将招致美国和天然气出口国的抵制。一是天然气人民币的推行或将被认为威胁到美元的霸主地位和经济利益。二是天然气出口国基于自身多元利益的考量,恐怕也不希望中国建成统一的东北亚天然气交易中心并获得定价话语权。
最后,硬实力支撑不足的问题。美国是当前世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超强的军事实力对美元霸权地位构成强有力的支撑。大多数有美军驻扎的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与美元挂钩或者完全美元化的汇率制度。目前,中国不具备和美国同样强大的军事实力,没有强制约束力推动天然气贸易并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但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收缩,中国在这方面也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1] 本文原载于《中国石油石化》2017年第17期,《中国石油石化》记者郑丹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