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旱灾视域下的隋唐长安城地表水资源利用
潘明娟[1]
摘要 本文将隋唐长安城水资源利用置于旱灾背景下进行考察,剖析旱灾对隋唐长安城水资源利用的影响。隋文帝开皇初年,在旱灾背景下,规划和建设了新都的城市供水系统——永安渠、清明渠和龙首渠,主要供应城市西部和东北部用水;唐玄宗时期,关中地区旱灾频繁且严重,遂对城市供水系统进行了整修,黄渠 主要负担城市东南部的用水供应,漕渠则负担城市的物资供应。长安的地表供水是由八水、五渠、九湖等水体组成的复杂庞大的供水网络。隋文帝、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地表水资源的整合,与旱灾严重期是耦合的,但并不是所有旱灾严重期都必须大力整顿地表水资源。同时,长安城水资源利用存在重视供水系统而不太重视排水系统的问题。
关键词 地表水资源 旱灾 长安城 隋唐
旱灾的频繁发生会导致人们对城市水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反过来,水资源的有效整合也会提高城市抗灾减灾的能力。城市水资源整合是动态的过程,将古代城市水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置于旱灾视域下进行考察,笔者做过尝试,写了《旱涝灾害背景下的汉长安城水资源利用》,试图把握汉长安城利用水资源的思路。[2]相对于西汉时期,隋唐长安城的水资源利用更为复杂、资料更多,因此,本文主要关注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地表水资源利用与旱灾的耦合关系。
本文涉及的关键词是城市地表水资源利用,不涉及城市排水系统,也不涉及农田水利。时间界定,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到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共计327年。另外,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为隋唐长安城所在的京畿道(关中区域),以唐代开元二十一年(733)后京畿道辖区(商州除外)为研究区域,主要包括唐代京兆府、同州、华州、岐州、邠州一府四州所辖地,与今天所谓的“关中地区”基本吻合。在论述中,除引用之外,一般以“关中”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