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宜丰示范”的背景及经验内涵
正所谓“郡县治,则天下安”,县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为完整的基层治理单元,是“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主体。最近几年,县一级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县作为完整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单元,需要综合多元目标,实现上级政策与地方社会实际相结合。在这个意义上,县一级是重要的政策转化单元,是执行因地制宜政策转化的关键。在生态环保硬约束和经济发展强压力之下,围绕着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将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中部地区绿色崛起新路径,宜丰县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宜丰县位于九岭山脉南麓,因“炎凉适宜、物阜民丰”而得名,是镶嵌在江西省西北部的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全县土地面积1935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下辖16个乡镇(场)、236个村(社区),呈“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特征。该县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年降雨量1720.6毫米。宜丰位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省会城市的中心,三地到宜丰的车程均在3小时以内,5条高速公路和浩吉(蒙华)铁路经过宜丰。宜丰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森林覆盖率71.9%。活立木蓄积量1076.45万立方米,野生植物(树木)里有许多珍贵品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品种的有27种,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品种的有48种。林地面积达到211.2万亩,竹林面积87.23万亩,活立竹蓄积量1.2亿株,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一位。珍禽异兽被列为国家一、二类保护品种的有29种,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品种的有13种。水资源总量为2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7.3万千瓦。
宜丰是中国“竹子之乡”“猕猴桃之乡”“寒兰之乡”“南方红豆杉之乡”“白颈长尾雉之乡”“中华蜜蜂之乡”,是“陶渊明故里”和“禅宗祖庭曹洞宗、临济宗发祥地”。该县拥有地球上同纬度原始森林封存最久、保护最好的保护区——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超过5000个/立方厘米,其中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超过10万个/立方厘米,被誉为“天然氧吧”。宜丰县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将成为全国首个熊猫川外重引入之地。境内河道纵横,水质优良,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全部在Ⅲ类水以上。中国佛教南禅五宗的曹洞宗、临济宗发祥于境内的洞山和黄檗山。中国田园诗鼻祖陶渊明出生于宜丰,境内的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宜丰县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省级生态村16个。宜丰县矿产资源丰富,正在开采的矿藏有22个,其中省级矿5个、市级矿16个、县级矿1个,目前开工生产的主要为2家矿泉水和3家含锂瓷土矿。
2016年以来,作为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核心区域的宜丰县,坚持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统领,立足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确定了“大美生态、科技文明”新宜丰的发展战略,打造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态“3+1”产业发展模式,聚焦绿色产业发展,助推产业绿色升级,力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激发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紧扣“大美生态、科技文明”新宜丰发展战略,宜丰县积极培育壮大绿色高效储能系统制造产业、绿色装饰材料产业、绿色食品饮料产业三大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链较为完备、带动作用明显、区域品牌突出的新型工业发展体系。同时,宜丰县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大健康”产业,努力把宜丰建设成辐射南昌、武汉、长沙城市经济圈的“文化创意及区域旅游休闲颐养中心”。由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规划目标,分重点、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和渐进推进。宜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与绿色治理。2019年,宜丰县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贡献“宜丰示范”。
我们认为,“宜丰示范”的核心是形成了绿色引领县域发展的有效路径(见图0-1)。具体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入了县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大美生态”引领下,形成了绿色发展、绿色治理和绿色生活的“三位一体”模式。
图0-1 绿色引领县域发展的“三位一体”模式示意
“三位一体”模式的经验内涵包括以下四点内容。
(一)“一体”:绿色引领
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有鲜明特色的赶超型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指标引领了县域发展。在过去以GDP论英雄的时代,资源保护要为经济发展保障助力,政府各部门要为招商引资和企业项目落地一路亮绿灯。宜丰县地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区位优势及竞争力需要提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自此,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战略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10月宜丰县被确定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以来,宜丰县干部群众达成了“绿色崛起”共识,将“大美生态、科技文明”新宜丰确定为县域发展的总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统筹县域发展的重要抓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引领了产业发展,还引领了基层治理体系重构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型,融入了县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二)“三位”之一:绿色发展
生态环保是一把尺子量天下。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启动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机制,2018年8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机制改名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开启,给地方经济发展上了紧箍咒。由于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禀赋条件,以及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对于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是底线,保护好青山绿水,并不意味着不要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宜丰县在新时代面临生态环保硬约束与经济发展强压力的双重目标。为此,宜丰县委、县政府积极谋划,通过生态“3+1”的产业规划,用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两条腿走路,强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格局,找到了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有效机制。
(三)“三位”之二:绿色治理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丰县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探索了将生态环境治理和县域治理有机结合的绿色治理体系。宜丰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实施时间。宜丰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建设“大美生态、科技文明”新宜丰的工作目标,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研究通过并印发了《关于探索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宜丰解决方案的实施意见》。为落实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作,宜丰县成立了高规格的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相关县领导为副组长、县直55个部门主要领导和各乡镇(场)党委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专项工作组,实行县领导分别牵头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项工作组具体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工作机制。尤其值得指出的是,2016年12月,上级批复设立宜丰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县生态办),2017年9月单独组建成立了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明确了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专职工作机构的设立,为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县生态办在编在岗人员7人,工作经费由县财政全额保障。如此,宜丰县形成了制度保障、高位推动、领导有力、组织健全的绿色治理体系。
(四)“三位”之三:绿色生活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宜丰县亦处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半城半乡”“半工半耕”的城乡融合特征日益突出。宜丰县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尤其重视构建美好生活的新风尚。比如,为了让人们适应“半城半乡”“半工半耕”的生产生活,宜丰县积极构建城乡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既方便了群众,又引导了绿色出行;针对农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对休闲活动和休闲空间需求不断增加的现实,在进行县城规划时非常重视公园、广场等公共休闲场所建设,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宜丰县的一股潮流;针对农村留守老人不断增加以及“空心村”现象的现实,宜丰县积极引导乡风文明建设,在建立多元化养老体系和绿色殡葬等方面,进行了极具示范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