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统领 全域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宜丰示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招商选资与招商创新

由于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发展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有两个选择:一是被淘汰;二是转移阵地。中西部地区因需要发展地区经济,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转移的广大腹地,各县市为争取项目展开了激烈竞争。江西省共有99家工业园区,全省工业园区每半个月通报一次经济发展情况,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全省工业园区排名实行“末尾问责制”,最后三名工业园区所在地的县委书记要在会上做检讨,这进一步加剧了各县市之间的竞争。

2019年,宜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2019年宜丰县高质量发展生态“3+1”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后文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突出重点产业招商、重大平台招商、重点区域招商,“一把手”带头招商,这足见宜丰县委、县政府对于新产业发展的决心。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战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一样要面对生态环保督察。对于宜丰县而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此,宜丰县一方面通过招商选资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实行一系列招商创新举措引资安商。

(一)招商选资

“招商选资”是当前宜丰县引进产业项目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招商过程中需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宜丰县在招商选资上有两个取向。一是生态取向,即在招商选资中选择低能耗、低污染型产业,通过确立产业发展的红线预防环境污染。宜丰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确立了“不能引进低能耗、高污染企业”这一红线,并列出了“企业限入与禁入清单”,加强了对意向企业进行考核和审查。宜丰县专门编制了控制性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包括产业类、规划类、环境类、能耗类和经济类、配套类指标(见表1-1),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必须将控制性指标作为土地出让条件。

表1-1 控制性指标参考目录

二是规模取向,即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优先引进规上企业。比如宜丰县在蓄电池产业的发展上,逐步向石墨烯和锂电池方向倾斜,企业准入条件提高,倾向于引进投资规模大的企业。2017年引进的一家上市公司,投资总额达到30亿元。

宜丰县委、县政府在《关于2019年宜丰县高质量发展生态“3+1”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中提出全县的目标任务:①三大指标实现“129”:全年力争利用省外资金总额突破46亿元,增长10%;外贸出口完成13亿元,增长2%;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突破7600万美元,增长9%。②项目引进实现“1234”:全年力争引进50亿元及以上项目1个,20亿~50亿元(不含)项目2个,1亿~10亿元(不含)项目30个,10亿~20亿元(不含)以上项目4个。此外,宜丰县还规定入园工业项目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和安全生产准入;②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③投资强度不少于300万元/亩,年均税收不少于5万元/亩。

由此可见,宜丰县在招商选资中坚持环保取向和规模取向。一方面围绕生态“3+1”产业招商,另一方面突出重点产业招商,按照强链、补链、延链要求,强化产业招商,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数据、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招商。

(二)招商创新

1.全民招商

“全民招商”是宜丰县在当前招商竞争压力之下做出的策略选择。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经济发展仍然是地区发展的第一要务,如果缺乏产业经济,完全依靠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无法支持地区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紧要关头也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引进转移企业的重要时刻。

为了招商选商,宜丰县成立了各种类型的招商小分队。其中,县四套班子各负责一个“3+1”主导产业,由县主要领导带队,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组建四支县级专业招商小分队,每个小分队每年负责引进一个10亿元以上实体项目。为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宜丰县专门组建了一支服务业招商小分队,由该县分管服务业的县领导担任组长,每年负责引进一个10亿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此外,还成立以乡镇(场)和经济主管部门为主体的招商小分队,明确“一把手”为招商小分队队长,每支招商小分队每年要引进一个1亿元以上实体项目。

为了动员全民招商,宜丰县制定了“第一信息员”制度,给予信息人一定额度的奖励,所引进的企业投资1亿元以上,信息人可获得1万元的信息奖。同时,宜丰县还要求(场)及县直有关单位成立招商小分队,各小分队都承担招商引资的任务,工业园区则是招商主战场。在充分动员的背景下,宜丰县各单位的领导和干部积极搜索各种商业信息,在沿海及发达地区实行定点、定产业招商。

案例1-1:双峰林场的负责人引进了一家杭州的手抓饼企业。该企业的老板是双峰人,林场负责人通过该老板留在老家的哥哥,积极展开了招商引资工作。林场负责人以三个理由打动了企业老板:一是在家乡发展可以建自己的厂房,厂房建设完成后属于企业固定资产,而在杭州只能租赁厂房,且租赁价格高;二是本地工业发展的交通条件好,有7~8个高速路口,对外交通方便;三是食品产业具有发展前景,在当地发展的成本相对较低。后来,这家企业顺利地被引进回乡,现在已经开始平整土地、开工建设厂房。

2.以商招商

招商小分队和招商主体在具体操作中,侧重于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寻找商业项目信息、促进项目落地。“以商招商”是宜丰县基于自身产业发展定位提出的招商策略,是指将企业老板作为中间人引进相关的企业项目。宜丰县早在2000年时就提出了企业集群的思路,2008年时又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思路,产业集群有助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以商招商”一方面回应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压力。

“以商招商”与“政府招商”相比,成效更好,原因在于,企业老板的人际关系更广,对项目的认识更加专业。企业老板在招商时,一是具有专业的眼光与视角,其对当地的生产条件进行定位和判断,相当于为企业进行了免费的从商环境评估;二是会结合自身发展选择相关企业,即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未来发展上会形成互动和合作,保证被招商企业的发展前景;三是招商企业与被招商企业之间更加容易建立信任关系,有些企业之间本身就有合作,有些企业老板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容易进行沟通和互动。宜丰县工业园区60%的项目通过以商招商方式落地。

3.政策支持

宜丰县将企业引进来之后,极力培育企业,给予企业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持续发展。宜丰县给予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资金支持、人才与技术支持。

在资金支持上,宜丰县政府不是直接给予企业补贴,而是间接实行优惠政策支持。比如土地优惠政策,该县规定,凡是入园企业所需的土地,企业通过招拍挂按工业用地起始价取得使用权,企业全额交纳土地出让金后,由县财政以产业发展基金方式给予企业资金扶持,以增强企业发展潜力。

在人才与技术支持上,宜丰县委、县政府精心策划以“生态+新能源、高新技术”为主题的招商推介活动,夯实人才平台,完善和用好宜丰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积极创建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引导更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落户宜丰,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

4.服务安商

宜丰县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着眼于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投产,着力于攻克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的难点、堵点,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过程提质增效,积极开展“标准地+”试点工作。

2019年,宜丰县委、县政府在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内开展试点“标准地+”工作,制定《宜丰县关于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工作试点的实施方案》,在总结试点经验后,出台《宜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丰县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宜府办字〔2019〕83号)。宜丰县通过积极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在重点区域建立“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做承诺、事后强监管”的“标准地”出让制度,推动市场在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试点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代建制”改革模式。这一模式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开展区域评价:在确定区域内探索实施区域能评、区域环评、区域洪评、建设用地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文物保护和考古评价、重大项目风险稳定评估和相关事项区域评价。

(2)建立指标体系: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由产业指标、规划指标、环境指标、能耗指标和经济指标六大类构成。

(3)企业做出承诺:在“标准地”出让后,项目业主与项目所在地签订“标准地”使用协议,承诺按约兑现各项指标,明确违约责任。

(4)开展服务代办:对于企业选择承诺制的项目,经项目业主申请,由审批部门实行“一窗服务”,开展“一对一”管家式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保姆式”代办,帮助企业做好各项报批工作,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5)实行政府代建:根据企业意愿,坚持企业自愿委托、政府无偿服务的原则,按照企业需求,试行企业投资项目厂房由政府主导实行代建制。中间报批环节及竣工验收阶段均由代建部门负责,按照《宜丰县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招商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实现企业“拎包入住”,直接安装生产设备投产运营。如此,极大地缩短了企业的投产时间,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电子信息企业只要两三个月便可以投产,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此外,县政府还为每一家进入园区的企业安排一个服务单位,从企业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服务单位就要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协助企业完成“围墙外的事”,比如帮助企业完成用地审批、建筑审批、环保评估、安全评估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