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亡与市场活力:从工商企业大数据看广东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广东全省GDP自1978年的185.8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99万亿元,年均增长12.6%,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经济总量先后在1998年超越新加坡,2003年超越中国香港地区,2007年超越中国台湾地区,2017年超过了俄罗斯。穿越40年的风雨历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之花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果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广东奇迹”。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更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2017年数据显示,广东省注册企业数共约591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全省市场主体比重超过97%,占全省GDP的54%,占税收的56%。遗憾的是,自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虽然企业注册数量日益增加,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缺乏对企业全面而系统的量化分析,仅是对企业注册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却忽略了企业注册之后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图0-1 1991~2017年广东省新注册企业数量增速与GDP增速变化

从图0-1可以看出,总体上,企业注册数量增速的趋势与GDP增速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广东经济发展40年的阶段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4年以前,这一阶段内GDP增速和企业注册数量增速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企业注册数量增速的变化幅度更大,其中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着广东经济改革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增速和企业注册数量增速都明显较高。

第二阶段为1994~2003年,1994年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提出了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快财税、金融、外贸、外汇体制改革,初步确立了新型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构架,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阶段GDP增速稳中有升,企业注册数量增速更是显著提升。

第三阶段为2004~2008年,这一阶段内GDP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企业注册数量增速和GDP增速在2007年之后都急速下降。

第四阶段为2008年至今,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对广东经济产生的影响,2008年广东提出“双转移”战略,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的同时,让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由此带来了2008年之后GDP增速和企业注册数量增速的短期回升,由于全球经济格局和贸易摩擦的影响,此后GDP增速放缓,企业注册数量增速受到2012年商事制度改革的刺激,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企业注册数量增速反而激增。由此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制度环境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市场微观主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又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的走势。

鉴于此,本篇利用全国工商企业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商标数据等,对广东省工商企业的总体概况、不同时期、不同地级市及不同行业对广东省工商企业注册及注销情况、企业生存与发展现状以及全省市场活跃度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也是对全书主要内容进行的概述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