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投资评论(2019年第2期/总第10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引言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同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2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深刻阐述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融则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没有金融“血液”的滋养,实体经济就会死气沉沉、了无生机。只有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互促共进,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2]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实体经济功不可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积极成效。然而,中国现阶段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抬头,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要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3]

金融业在对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对外不断扩大开放。虽然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一直在进行,但是自2018年以来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呈现加速之势。2018年4月亚洲博鳌论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加快推进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尤其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证监会分别公布了金融开放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在金融扩大开放的形势下,中国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值得关注。本文将着重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开放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本文首先着重说明中国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其次将对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再次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开放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