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总体经营情况

(一)行业资产规模出现收缩

2018年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为22.70万亿元,行业规模收缩至2017年一季度水平。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信托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分不同子行业来看,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理财产品。即使以资管新规所定义的资管产品作统计,2018年底,资金信托(集合资金信托与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合计18.94万亿元,仍然远高于其他非银行资管产品(见图2)。以规模而言,信托无疑仍然是仅次于银行的金融子行业。

图2 资管产品规模

注:基金资管包括基金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券商资管包括券商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

数据来源:Wind,银保监会、证监会网站,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

2018年末,信托资产规模同比下滑13.50%,这是自2010年以来信托资产规模第一次出现同比下滑。分季度来看,信托资产规模在2018年一季度就开始收缩,环比增速为负,在三季度开始出现同比负增长(见图3)。

信托资产规模收缩的最直接原因有两点。其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在去杠杆与稳增长目标平衡之下,产业投融资需求有限。社会信用出现明显收缩,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降低,信托作为重要的社会融资渠道,其规模也出现下降。其二是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一方面,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框架建立之后,对多层嵌套等现象做出明确规定以实现去通道化,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出现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合规要求提高,加上去杠杆政策的导向,融资渠道监管趋严,流动性一度出现边际紧张。在融资结构上,出现社融回表的倾向,银行贷款规模和占比有所回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非标融资的增速和占比均出现大幅降低。

图3 信托行业资产规模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

资产规模收缩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与2017年末相比,2018年全行业只有16家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出现增加,52家信托资产规模下降。信托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的公司从2017年末的4家减少到2家,不足千亿元的信托公司有9家(见表1)。在行业管理资产规模整体下降的趋势下,行业仍然保持较高的集中度,但两极分化的情况稍有改善。规模排名前十位的信托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为9.01万亿元,占行业总规模的39.57%,比2017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规模排名后十位的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之和为0.57万亿元,规模占比为2.51%,比2017年微增0.38个百分点(见图4)。

表1 2018年信托公司管理规模排名

图4 2015~2018年信托资产规模占比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各信托公司年报,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

(二)信托公司盈利能力下滑

2018年,68家信托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36.73亿元,同比下降8.86%。其中,信托业务收入787.07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25%,占营业收入比重75.92%;固有业务收入249.6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5.25%,占比24.08%(见图5)。由于固有业务收入出现大幅下滑,信托业务对信托公司收入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上升。

图5 信托公司收入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

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出于三点原因:其一,2018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同时监管执行层面趋严,导致信托公司展业难度加大,业务总量出现收缩;其二,去杠杆政策导向下,一些高负债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和经营困难,风险事件高发,风险资产大幅上升,从而引起部分信托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和减值计提;其三,2018年二级市场的不景气,也直接影响到了信托公司的投资收益。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有20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前20名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达到57.87%,相比2017年的51.99%出现小幅上升,说明第一梯队信托公司的领先优势持续扩大(见表2)。而在营收下滑的信托公司中,安信信托和华融信托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合计下降69.5亿元,对行业下降贡献将近70%。如果刨除这两家信托公司,行业营业收入降幅缩小至2.95%。可见,行业两极分化进一步显著。

表2 2018年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前20名

从利润水平来看,2018年68家信托公司净利润共计552.54亿元,行业平均水平为8.12亿元,同比下降14.17%。这是自2010年以来信托公司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减值计提是导致净利润出现下滑的直接原因。2018年,有30家信托公司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这也导致从增速来看,净利润的下降幅度要远大于营业收入、信托收入和信托报酬率的降幅。

净利润的发展有两点现象值得注意,一是,自2010年以来,2018年首次出现了信托公司净利润为负的情况;二是,两极分化严重,在行业平均水平出现下降的同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公司从2017年的20家反增加至23家(见表3),信托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出现分化,信托公司不再是可以“包赚不赔”的投资对象,管理和运营能力成为盈利的主要影响因素。

表3 2018年信托公司净利润排名

营收的下降也导致了资本收益率的下降。2018年68家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64%,较2017年下降2.57个百分点。2018年信托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前20名见表4。净资产收益率的下滑主要来自信托公司的净利润下滑与净资产稳步增长。

表4 2018年信托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前20名

(三)公司资本实力稳步增长

2018年,共计14家信托公司发生增资,行业平均注册资本达到了39.47亿元,较2017年增加3.08亿元。全行业18家信托公司注册资本超50亿元,较2017年增加4家。全行业有6家信托公司注册资本超过百亿元(见表5)。

表5 2018年信托公司注册资本前20名

表5 2018年信托公司注册资本前20名-续表

在2015~2017年三年间,信托公司非常明显地出现了增资扩股潮。三年共计38家信托公司进行了47次增资,累计增资金额达到1011亿元。2018年,虽然增资公司数量未见明显减少,但增资规模出现了显著减退(见图6),2018年信托公司净资产增长主要来自自身业绩积累而不是股东新增资金。

图6 2015~2018年信托公司增资情况

数据来源:各信托公司年报,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

2018年增资规模回落,主要原因是需求减少。信托公司增资的直接原因,除监管强制要求、提高监管评级、增厚风险资本的需要之外,更多的是对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预期,需要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而2018年全年的业务规模持续收缩,使多数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并不短缺,短期内增资需求不高。

虽然增资需求下降,但是信托公司对资本市场的渴求仍然不减。2018年信托公司再次掀起一波曲线上市的小高潮,渤海信托、华宝信托、百瑞信托、英大信托都分别进行了曲线上市的努力,中粮信托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已经成功实现了曲线上市。

(四)信托业务主动转型

1.信托业务收入缩水,运营效率提高

2018年末,信托业务收入合计781.75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91%。由于整体水平下降,两极分化现象得到一定缓解,信托收入前10名公司平均为29.09亿元,后10名公司平均为2.42亿元(见表6),两者比值为12.02,比2017年的水平12.08稍有下降。但是行业中位数为8.78亿元,比2017年的8.60亿元甚至略有增长,行业排名靠前的公司竞争在加剧。

表6 2018年信托公司信托收入排名

2018年,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速自2012年以来再次小于信托业务收入增速[2](见图7)。主要是因为2018年在稳健货币政策和严格监管下,融资渠道收窄,项目方融资成本不断上行,信托公司的议价能力增强,盈利能力也得到一定支持。以53家信托公司年报公布的加权信托报酬率计算,行业平均信托报酬率为0.52%,比2017年的0.31%有明显提升[3],8家公司信托报酬率超过1%(见表7)。

图7 2011~2018年信托收入与资产规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各信托公司年报,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

表7 2018年信托公司信托报酬率前10名

2.主动管理能力成为业务发展必需

2018年,被动管理类业务在资管新规监管环境约束下大幅压缩,与2017年信托的被动管理类业务大幅扩张形成强烈对比,成为2018年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2018年存量主动管理类信托规模为7.45万亿元,被动管理类信托规模降至15.25万亿元;主动管理类信托规模占比32.83%,较2017年的30.48%上升2.35个百分点。而在2018年新增信托项目中,主动管理类信托规模占比为40.23%,远超2017年的27.16%。存量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占比为47.37%,相比2017年的50.57%下降3.2个百分点。2018年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类规模占比前15名见表8。

表8 2018年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类规模占比前15名

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43家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类规模占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37家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占比出现增长。主动管理类与集合资金信托占比增长幅度前15名见表9。随着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框架的建立,不同资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差异已经在逐步消失,牌照红利和行业壁垒并不能保证信托公司的生存,主动管理能力将成为混业竞争格局下的必备条件。

3.实业地产占比上升,证券和同业收缩

2018年,信托资产投向结构出现调整,资金“脱虚向实”趋势十分明显。信托资产的最大投向——实业工商企业的占比为27.01%,同比提高近2个百分点。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规模更是在行业规模整体下降的情况下实现同比增长,在2017年规模总量的基础上增长了14.95%;占总规模的比例则上行约3个百分点,达到了12.12%。投向证券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托占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见图8)。

表9 2018年主动管理类与集合资金信托占比增长幅度前15名

图8 2016~2018年信托资产投向占比

数据来源:各信托公司年报,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

信托资金投向结构的变化与2017年截然不同,直接原因来自两方面,第一,严格监管背景下,去通道化政策导向如资管新规中对多层嵌套予以限制,同业合作减少。投向金融机构的供需遇冷;第二,证券市场在2018年持续低迷,而房地产市场在2018年上半年保持高速发展,地产企业销售规模屡创新高,资金出于安全性和获利性考虑,自然从证券市场流向地产。

(五)固有业务增长放缓

1.资产规模增速持续放缓,收入出现反复波动

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2018年,固有资产规模为7193.15亿元,同比增长9.33%,连续三年增速下滑。从固有业务收入来看,2018年,信托公司固有业务收入合计358.87亿元,同比下降6.91%。固有业务收入的增速近三年来出现反复波动(见图9),信托公司的固有收入排名也经常出现变化,从表10中可以看出固有业务收入波动性大。2018年,有12家信托公司固有业务收入超过信托业务收入,超过2017年的6家,恢复至2016年的水平。

图9 2012~2018年固有业务收入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各信托公司年报,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

表10 2018年信托公司固有业务收入排名变化

2.公允价值损失影响固有业绩,贷款占比下降

从具体收入结构来看,2018年固有业务收入下滑主要由于信托公司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出现减少。2018年行业平均投资收益仅为3.69亿元,与2017年相比减少了24.16%。而公允价值减少造成每家公司平均6000万元的亏损,如华融信托和安信信托出现大额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作为固有收入主要来源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占固有业务收入比例从73.91%上升至81.69%。

从资产投向角度来看,金融资产在固有资金投向中的比重从2017年的50.88%小幅上升至2018年的51.01%;贷款及应收款的比重则从2017年的14.22%下降至2018年的10.97%(见图10)。

图10 2011~2018年信托行业固有资产配置情况

数据来源:各信托公司年报,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

根据年报披露,信托公司2018年初合计固信交易余额1786.47亿元,年末余额为2100.23亿元,本期发生额313.75亿元。与2017年相比,固有资金对信托业务支持进一步增强。

(六)财富管理进入战略布局阶段

2018年,资管新规重塑资管行业监管框架,去杠杆、去通道、禁嵌套已成为共识,造成金融同业业务空间收窄,单一资金信托、被动管理类信托规模大幅下降,代销渠道受到限制。对于信托公司来说,财富管理能力建设成为信托公司保证业务发展的立身之本,也是信托公司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核心动力。同时,财富管理重要性的提高也促使信托公司改变传统的展业思路,跳出以融资者需求为主导的经营思维定式,转向满足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的角度发力。

据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4月末,68家信托公司超过90%已经建立了专职财富管理部门。68家信托公司累计设立财富中心383个,平均每家信托公司拥有财富中心约5.6个,而且近半数为2018年之后新设。

从财富管理架构来看,在已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信托公司中,大部分仍处于集中力量发展个人财富管理业务阶段,占比七成以上,也有近20家信托公司以“个人财富+机构”双轮驱动开展业务。整体来看,信托公司的财富管理职能均以销售本公司信托产品为主,本公司的产品丰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富管理业务的开展。

从财富中心分布来看,信托公司设置财富中心的区域呈现明显的趋同性,以长三角、珠三角最为密集,而设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财富中心占比接近40%,竞争趋向白热化。

财富管理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延伸,不断开拓业务新模式。截至2018年底,已有43家信托公司开展家族信托业务,明确披露信息的15家信托公司家族信托业务规模约900亿元。

(七)风险敞口呈增长趋势

1.风险资产出现增长趋势

信托行业的信托风险资产为2221.88亿元,在2018年二季度出现骤然增长,风险资产率也在2018年出现了上升。从风险资产结构来看,新增风险资产中,大多数为集合资金信托,其占全部风险资产比重已经达到了61.74%(见图11)。

风险资产增长最直接的原因是风险事件频发。经济换挡期与去杠杆战略实施期叠加,导致企业面临经营和融资收紧的双重压力,违约爆雷事件高发,客观影响到信托资产质量。此外,监管在2018年着重治理金融乱象,也导致一部分隐藏风险暴露。

图11 2018年固有风险资产规模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各信托公司年报,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

信托公司的固有不良率则保持相对稳定,2018年,行业平均固有不良率为2.72%,相比2017年的2.36%小幅增长。

2.风险抵御能力仍然较强

根据62家信托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相关数据,2018年,行业平均净资本为66.08亿元,平均净资产为84.32亿元,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的平均值为35.94亿元。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均值为78.37%,净资本与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的比例均值为183.86%,相比2017年小幅上升4.56个百分点,远高于行业监管基本要求。

(八)合规要求进一步趋严

随着资管新规正式发布,监管在2018年进一步趋严,合规要求不断提升,对信托公司的处罚数量创下历史新高。2018年,20家信托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受到处罚。根据公开资料统计,2018年信托公司共计收到罚单27次,超过2017年,创下15年来的新高(见图12)。

图12 信托公司历年收到处罚次数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网站,中建投信托博士后工作站。

虽然从2016年开始,信托公司受到处罚原因变得更加多样化。但是2018年信托公司受到处罚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业务违规(见表11)。而究其具体被罚原因,首次出现未按“穿透”原则向上识别最终投资者、未按“穿透”原则向下识别底层资产合规性等原因,体现了资管新规下的监管导向。

表11 信托公司受到处罚原因

在监管执行上,尽管信托公司监管处罚的数量仍在增加,但2018年涉罚的均为资管新规颁布之前的业务违规行为,针对过渡期内违反资管新规的处罚案例暂未出现。2018年下半年,金融监管也出现了回归求稳的趋势。如《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在非标债权的投资限制和收缩节奏、资管产品估值方法、新老产品对接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细化明确,可执行性更高。